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几年的写稿实践中,我总结出,提高上稿率有三个途径: 以敏感为基础敏感是对外界事物反应灵敏,能及时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和朋友谈心、开会、看文件资料、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时用新闻眼看待一切。一次,我参加朋友的聚会,有的朋友谈及时下有些交通警乱罚款、执行公务时态度“冷、横、硬”。听后,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于是写成《乱罚乱搜是违法行为》、《要自觉维护交警形象》两篇言论稿,分别被《鹤城晚报》、《齐齐哈尔日报》  相似文献   

2.
陈洪 《中国图书评论》2013,(12):114-115
由于身边的几个朋友近年来染指城市雕塑,所以引发了对这方面的兴趣。日前,读到一本新书《纪念性雕塑的主题选择、表现手段及寿命问题》(作者王鹤),颇有几分新意。特别是“寿命问题”,乍一看,有些刺目;细一想,正是所谓《纪念性雕塑》的要害问题,而且是当下世界性的“政治一文化”话题。似乎此前这方面的正面研究尚不多见,于是便有了“读下去”的冲动。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老歌叫《随风飘荡》,有两句歌词:“一个男人要走多少条路,才能将其称作男人;一个男人要多少次仰头,才能看得懂苍天;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相似文献   

4.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我有位朋友,是看电视的热心观众,他每天从中央台《新闻联播》看到各级地方台的新闻,几乎日日不漏。一次,他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俗定词语,广播靠“听”,电视靠“看”,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常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天,我去黑龙江省农科院联系购买种子事宜,顺便到哈尔滨《农垦日报》社看朋友,却被他们订阅的《新闻三昧》杂志吸引了,我便索性找来几本看了起来。几个熟悉的栏目令我惊喜:原来的《通讯员园地》现在叫《笔友自助餐》,内容较前更广阔、更精彩了。一个个作者的不懈奋斗的心路历程,面对困境迎难而上的勇气,抓住机遇一展才华的成功喜悦,使我一次次感动,给我坚持写作以有力的鼓励。《编读往来》是读者心灵的“家”,这是让我们向《三昧》说几句“悄悄话儿的地方”。像我这样不是专业新闻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作者,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21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三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与以往不同,今年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问题全方位求解。“两会”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成为代表委员和媒体的热门词语。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提出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燕 《新闻天地》2008,(12):48-50
以《朋友》成名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曾经一首脍炙人口的《朋友》让臧天朔被人们熟知,更让他成为大家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陈强 《今传媒》2006,(4):59-60
今年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三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与以往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问题全方位求解。“两会”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成为代表委员和媒体的热门词汇。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提出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力量,更需要新闻媒介发挥舆论宣…  相似文献   

9.
1999年2月7日《大连晚报》的《科场作弊罪通天》一文写道:鲁迅“去看社戏,也是好多个仆人前呼后拥的。”看了此句话,我不敢苟同,因为《社戏》中的“我”(即鲁迅的原型)去看社戏,并没有仆人跟他,而是外祖母家的十多个少年朋友陪他去。《故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11.
叶进 《新闻前哨》2006,(6):19-20
2005年,我在《荆门日报》主办“县乡新闻”,这个专版每周出两期,实际上是个“农村版”。我常在下乡采访时,向基层干部和爱看报的农民朋友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办的这张报纸,究竟有多少农民朋友在阅读?大家最喜欢看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看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广播能在法律上更好地服务“三农”,2001年铁岭人民广播电台与辽宁正业律师事务所共同策划、联办了一档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热线节目——《律师工作室》。其节目基本形态是“以案说法”和“法律咨询服务”。5年来,节目当中播出“以案说法”的典型案例1800多个,解答农民朋友咨询的法律问题14000多个。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三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与以往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问题全方位求解。“两会”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成为代表委员和媒体的热门词汇。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提出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力量,更需要新闻媒介…  相似文献   

14.
档案动态     
衡阳档案馆集中开放中央八个“一号文件”农民朋友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国家档案局信息网:近日,湖南省衡阳市档案局文件服务中心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农民朋友,原来他们是被中央“一号文件”吸引来的。市档案局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过程中,向社会集中开放了自1982年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八个“一号文件”,并通过网站、宣传板报等形式对中央八个“一号文件”进行解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依据,这是市档案局围绕经济发展大局,主动出击服务“三农”的一项重大举措。由于多种原因,农民长期以来无法直接阅读到国家的红头文件,不能全面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期间,我作为正式代表,除了开会,还每天赶写一篇《十四大手记》,在《经济日报》上发表,前后连续写了九篇。这些手记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了一点反响。我心里很清楚,这九篇《手记》都属于“急就章”,读者之所以产生一点兴趣,无非是看在“一边开会,一边写稿”的份上。其实,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会想起写《手记》?许多朋友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逼”出来的。我这次是第二次写党代会手记。1987年,党的十三大期间,我也写了九篇手记。当时的情况是,分配给《经济日报》采访十三大的记者名额只有两个(其  相似文献   

16.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主人翁》从九月号起,改名为《朋友》。设有“中华儿女”、“群众呼声”、“分光镜下”、“开卷有益”、“家事夜谈”,“与君一席话”、“闲情逸致”、“主人翁论坛”、“五月兰”、“五分钟旅游”、“企业家参考”、“试映间内外”、“希望的田野”、“红娘”等二十多个栏目,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朋友》杂志为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通俗月刊。十六开,四十八面,彩色封面、封底,定价每本二角五分,全  相似文献   

18.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19.
一个电话,一次面谈,决定了一项策划。 去年6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朋友》栏目组负责人找到我说,他们准备为中央台的《长篇连播》节目做两期“用声音交朋友的人”的电视专题节目。我一听这个切入点心里就叫好!巧了,在“广播发展年”谈广播,有意思!这太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20.
有一段时间全国不少报刊竟相转载的《“狐狸精”奇案》一文,是作者根据传说和自已的想象编造的。文中提到的单位、人物以及狐狸精迷人等情节,纯属子虚乌有。这是《朋友》杂志编辑部在一份检查材料中透露的。检查说,《朋友》杂志“部分编辑人员片面追求刊物的经济效益”,“企图用一些离奇古怪的东西去吸引读者,用以扩大刊物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当许多读者提出批评后,该刊在去年四、五期上又发表了《“狐狸精”奇案实地考察记》为自已辩护,对抗读者的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