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铭鉴,笔名雷刚、贺征、斯言、楚山狐等。江苏建湖人。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1968年分配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后借调至市文教办公室工作,1978年调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理论编辑室。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兼任《咬文嚼字》主编、《编辑学刊》主编等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上海编辑学会、上海语文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责编图书《朱光潜美学文集》、李泽厚《美学论集》、《巴金论创作》等。主编或参与主编《文艺鉴赏大成》、《文化鉴赏大成》、《中国新文学大系》、《艾青论创作》和《革命烈士遗文大典》等。  相似文献   

2.
黄昌成 《师道》2006,(1):6-8
李育中,1911年1月5日出生于香港。1936年为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撰文,1938年又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连续发表诗歌、报告文学、散文等。曾任广州《救亡日报》社论委员,参加广东文化界抗敌协会,在桂林接任《中国诗坛》主编。1942年,参加抗日远征军,到过缅甸,次年出版报告文学《缅甸远征记》。战后,在广州从事新闻与教学工作之余,执教于广东省艺专与市艺专。建国后任教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1953年调入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3.
柳青     
柳青,名原刘蕴华,一九一六年生,陕西省吴堡县人。早年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一九二八年高小念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到西安入高中,开始写作。次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主编学生刊物《救亡线》和《学生呼声》。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七年主编《西北文化日报》副刊《战鼓》。三八年到延安,在西北文协工作,三九年跟着部队到后方打仗,曾写过一些反映八路军战士生活的短篇小说,集为《地雷》。一年后到地方工作,四二年参加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开始明确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一九四三年到一九  相似文献   

4.
读者谈心坊     
《少年文艺》给我的惊喜甘肃省静宁县城关中学的平莹说:我是一个即将升入初二的女孩子,《少年文艺》陪伴我已经整整三年了,我是她最忠实的 fans,每一期杂志到来后,我都会认真地阅读,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随刊赠送的“写作素材库”给我提供了很棒的写作素材,使我的文章越写越好。另外,《少年文艺》还给我带来过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记得在一次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是主编章红  相似文献   

5.
著名文学评论家殷白同志是我国当代卓有贡献的老作家之一。殷白是浙江海宁人,早年去延安,亲聆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担任过延安“文抗”的党支部书记,《晋绥日报》副刊主编。建国以后任西南《新华日报》副刊主编、《西南文艺》主编、西南文联秘书长、四川省作家协会顾问等。殷白自1933年开始写作,六十余年来发表有大量的作品和文学评论,积累了丰富的文学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6.
韦晕是马华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在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把毕生的精力全部都奉献给了马华的文学事业,并以丰富的创作成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尊重。韦晕,原名区文庄,笔名秦系、韩兵、叶葭、陈侩、高浪、丁风、王都、沙耶、韦多等。祖籍山东济宁,1913年出生于香港。从二十年代起,开始练习写作,有作品发表于香港《华侨日报》和《大光报》。中学毕业后,他转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曾为华南《国民日报》主编《露丝》文艺周刊。1937年,他南渡到达新加坡,先后在《晨星》、《狮声》、《世纪风》、《新流》、《南洋周刊》、《文艺长城》等文艺刊物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7.
茅盾于1938年4月16日创办了半月刊《文艺阵地》并主编了前18期。他的编辑工作使《文艺阵地》成为抗战时期普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全国性文艺刊物之一。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体现了以下编辑特色:以文艺刊物为抗战服务、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服务;把“编者”从幕后推出来与读者、作者沟通,提高刊物的亲和力;创办栏目体现人性化,增强刊物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陈独秀仍任主编。1920年初,编辑部又迁到上海。同年12月,陈独秀到广州,此期间由陈望道负责编辑部工作。该刊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由瞿秋白任主编,在广州出版四期,再次休刊。从1925年4月起为不定期出版,1926年7月停刊。  相似文献   

9.
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准备,大家期待已久的《少年文艺》写作培训班已经正式开始招生了。写作培训班选用由《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主编姚卫伟先生撰写、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作序的《作文真说》为教材,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大学教授、资深编辑为核心组成经验丰富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上海作为沦陷区,除出现《万象》、《文艺春秋》等进步文艺刊物外,一时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地带。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一日,上海出现了一本叫《文潮》的文艺月刊,倒也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文潮》的主编是马博良,发行者署名文潮社,社长郑兆年。这本三十二开大小的月刊共出七期。由于传闻马博良的父亲与敌伪有关系,所以上海的一些进步文人很少为在这个刊物写稿。马博良组织了一些北方作者的稿子。  相似文献   

11.
1950年1月由南京文联创刊的《文艺》月刊前后办刊时间仅一年零八个月。作为党的机关文艺刊物而被停刊,可谓当时文艺界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件”。其间缘由,与这份刊物的“华东风格”有关。由“华东文人”主编的《文艺》月刊在文艺观念上大力张举“列宁的文艺原则”而暗中疏离《讲话》,在创作实践上与“庸俗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纠葛不清而违反革命文艺的叙事“成规”,在批评实践上推重艺术分析。这三重因素皆使《文艺》成为建国初年文学“延安化”/“一体化”过程中的另类“构想”。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比如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说“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也认为“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其他的很多文学理论教材也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只有极少数的教材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一九八六年六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概论新编》(林焕平主编)就提出了“文艺的表现感情性”,  相似文献   

13.
一代人     
顾城 《辅导员》2011,(13):47-47
百字小传 顾城(1956—1993)。北京人。1969年随父下放,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1974年回北京。“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4年起于矧匕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  相似文献   

14.
《戏剧艺术》1979年第1期发表了陈恭敏同志题为《工具论还是反映论》一文,指责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是不受生活制约的违反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论断。《上海文学》在《为文艺正名》一文中也说:“工具说”要求文艺创作首先从思想政治路线出发,势必导致“主题先行”,这样就撇开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把文艺与阶级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一、“……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高中语文第三册《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文注释《文艺新闻》时说:“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周刊。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创刊,同年五月起接受‘左联’的领导。”如此说来,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刊登在《文艺新闻》上的时间应为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而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却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七至八日,试问:鲁迅先生又从何处引到林莽先生的话?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有关专家,得知《文艺新闻》是一九三一年三月在上海创刊的一个文艺周刊。创刊后就接受“左联”的领导。刊物注意对进步文艺运动的报道和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批判。一九三二年六月因国民党反动派查禁而停刊,共出刊六十期。可见课本将《文艺新闻》创刊时间注释为“一九三三年”是错误的,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16.
近日 ,拜读了罗树华先生主编的《教育写作论》(以下简称《写作论》 ,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1999年8月版)一书 ,顿觉清风拂面 ,进而沁人心脾。之所以有如此感受 ,主要是因为《写作论》确有着不同于一般写作论著的鲜明特色。一、体例上 ,有新的创意诚如该书主编在《写作论》前言中所说 :“本书没有采取写作用书的通常体例” ,“也没有涉及教育写作的各种体式” ,而是请教育界的写作高手 ,选取教育论文写作的“重点难点 ,谈有效的表达技巧 ,传有用的写作经验”。正是基于这种颇有创意的编辑思想 ,《写作论》便有了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 :…  相似文献   

17.
魏中天 ,客家人 ,为旅居美国的老作家 ,现定居广州 ,香港《我的母亲》丛刊的创办者。《我的母亲》丛刊以“宏扬母教母爱”、“振兴中华 ,统一祖国”为宗旨 ,该刊自出版以来风行海内外 ,为广大读者所赞许。魏中天自小随父到南洋群岛谋生 ,后回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六期。 192 8年入上海艺大文学系就读。 1932年在上海创办《文友》半月刊 ,193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攻读 ,1937年在上海筹办《我的母亲》 ,并向当时党政军要社会贤达广泛征稿 ,广大作者均纷纷以其贤母事迹及嘉言懿行见赐。因上海沦陷 ,魏中天辗转广州、曲江、香港 ,文稿照片大半…  相似文献   

18.
以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讲演为研究文本,分析了其对20世纪前30年上海文艺发展、演变历程的精辟概括,认为该文从“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衰,对创造社和“革命文学”运动的评议,“革命文学者”所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三方面。展示了鲁迅后期思想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第一推荐     
我就是石家庄市文联的那个退休老头儿,躯体不太好,多年不再写作。几年前意外地收到了一本“《少年文艺》30年精品文集”,其中收有拙作“春殇”,看着编辑部给我寄来的几本《少年文艺》,感慨良多。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我和几代编辑打过交道,和《少年文艺》维系了20多年的友谊纽带。伴着《省年文艺》的长大,自己慢慢变老,想一想,心绪如潮。于是试着写点东西,为《少年文艺》再尽一点力《绷圈儿》就算是一个老作者了却心愿吧。  相似文献   

20.
范守纲,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审,著名作文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学作文教育研究,著作有《高中生作文十日谈》、《作文题型研究》等。历任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曾任《语文学习》主编。现任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