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大经济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涛  张宗益  呙小明 《科研管理》2012,33(4):139-146
本文运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利用中国八大经济区域1986-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各区域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长江中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此外,东部沿海地区无法判断。最后,在实证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对各区域能源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采用经济权重矩阵的方法,利用2008-2012年的数据测算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分析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情况是合理的;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动态变化,存在空间相互影响;广东省是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地区,江苏、山东和河北次之,沿海三大直辖市表现平平,其他地区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采用经济权重矩阵的方法,利用2008-2012年的数据测算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分析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情况是合理的;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动态变化,变化情况受周边地区的影响;广东省是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地区,江苏、山东和河北次之;沿海三大直辖市在高新技术竞争力方面表现平平;浙江、福建、辽宁、广西四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及地面沉降防治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沿海地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但地势低平,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相对海平面上升已成为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而地面沉降是造成我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主导和决定因素。为保证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实现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规划、系统管理、优化开采、人工回灌,走生态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彭飞  韩增林  杨俊  钟敬秋 《资源科学》2015,37(12):2441-2450
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脆弱性,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本文从敏感性与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障碍度评价公式等对200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与应对能力走势一致,呈现出整体微降增加、局部突变,脆弱性变化平缓的特征;②中国沿海地区的脆弱性类型空间分布整体分散、部分连片集中,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东北沿海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脆弱性逐渐降低,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呈现内部两极分异的格局;③2006- 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即脆弱性渐高型(广西、河北、福建)、脆弱性渐低型(广东、天津、上海、辽宁)、脆弱性平稳型(山东、江苏、海南、浙江)。最后本文通过对沿海各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海洋经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邓国芳 《预测》1989,(4):42-43
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沿海地区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目前,沿海地区已成为发展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航运、外贸的先驱地带,亦是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辽宁省沿海地区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靖  相伟 《资源科学》2008,30(9):1343-1348
地区产业定位包括了产业结构选择、产业空间布局等领域,是区域发展研究的核心命题.经济与人口向沿海地区集聚是人类发展的长期趋势,世界沿海地区形成了临港重化工业带、综合型工业带、高技术产业带等三类经济带.受全国建设用地和重要原材料紧缺的双重影响,沿海地区在方便利用国外原材料和面向国外市场、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的支撑下,形成了新一轮开发热潮,这也符合世界沿海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辽宁省试图通过"五点一线"带动沿海地区进而全省乃至东北区的发展,其中沿海地区的产业定位决定着这一战略能否实现.认为该地区产业定位必须符合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能够充分发挥沿海的对外交往、建设用地、产业基础以及腹地支撑的优势条件.该区的产业选择必须突出临港化、差异化、集群化,遵循高效、生态、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临港型重化工业为主导、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构成的产业体系.未来应强化大连市龙头带动作用,发挥营口市的突破效应,带动各地临港型工业发展,促使形成"中间带动,营口突破,两翼协同"的产业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沿海地区土地利用问题及集约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沿海地区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必将导致一系列重大人地关系矛盾的出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在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基本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沿海地区食物安全与耕地资源储备、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等沿海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土地利用问题,并提出了保障沿海地区粮食安全的途径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模式,强调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整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制定科学的规划,指导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