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统揽全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行整体性把握与全局性思考,对人民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给予高度关注与深切关怀,始终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深刻蕴涵着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丰富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民生取向.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十八大以来,党的民生理论包括政治民生、经济民生、文化民生和社会民生等。政治民生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民生的目标是不以GDP论英雄,建立绿色GDP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实现科学发展;文化民生的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民生的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高度关注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看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民生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并且他为寻求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作出了艰辛的努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推进民生发展的重要物质之基;进步的生产关系是民生问题获得切实解决的必要条件;争取教育的斗争是争取人民解放、实现民生幸福的重要部分;社会保障提供民生之需、民生之求是稳定社会、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安全举措;分配公平是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本质所在.因此,要实现民生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必须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教育的优先发展、分配关系的调整完善,才能为其顺利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制度前提、安全保证、文化条件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阶层分化的背景下,坚定道路自信的关键在于解决好民生问题.从道路自信的基本内涵看,道路自信与人民利益实现是一致的;从道路自信的主要来源看,道路自信的根基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道路自信的根本动力来看,人民群众的自信才是最根本的自信.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是道路自信的基本要求,民生改善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道路自信是党解决民生问题与群众支持党执政的双向互动过程,只有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的持续支持.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带来了民生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要让全党全社会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必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形成橄榄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热点综述] 所谓民生问题,简单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 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胡锦涛同志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从六个方面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科,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理论分析]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就业是民生之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不仅获得生活来源,还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推动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审视,还是从社会、国防等领域衡量,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方略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对亿万老百姓来说,最让他们欣喜的莫过于报告中的"民生"内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的庄重承诺,让亿万人民看到了生活更加富裕的美好前景。此前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报告中,民生问题就不断被重点阐述和强调。十七大报告,则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领域,单列一章详细阐述,首次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在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发展中,围绕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通过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为改善民生提供有效的保障,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吕婧珉 《文教资料》2011,(4):105-106
民生问题是我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位就是为民生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所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既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着力点,又是奉行党的执政理念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白明 《华章》2010,(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水平需求的提高,民生问题在我国社会越来越突显出来,解决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首要问题.民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民生思想形成于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实践中,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法治民生、文化民生、公平正义民生以及生态民生,体现出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更是新时代推动我国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