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赟  张晗  闻超 《考试周刊》2014,(96):25-25
文章利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结构分析爱伦坡经历对其整体人格的影响,从不同人生时期爱伦坡的成就及爱伦坡的个人表现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展现。从中得出结论,即爱伦坡的早年经历从自我、本我、超我三方面对其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现代派小说泰斗,作为一位有着惊人敏锐观察力、写作风格向来无所畏惧的现实主义批判大师来说,他在其短篇小说《一朵小云》里描述的绝不仅是一个普通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本文尝试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来分析作品里主人公小钱德勒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以此来揭示乔伊斯所要展示的整个都柏林"精神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3.
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内部的能量宣泄与反能量宣泄之间的关系,又取决于人对外部环境的求同、移置和升华等。毋庸置疑,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后人研究人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尤其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一朵浮云》中主要创作技巧象征手法和精神顿悟的分析,揭露爱尔兰社会瘫痪的现状,并通过精神顿悟充分展示出20世纪上半叶都柏林人的幻灭与疏离感。这两种创作手法对人物心路历程的描述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界面,使其带有浓厚的前现代主义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的人物,论证了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格的平衡和健全。  相似文献   

6.
文学文体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被广泛的应用于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研究。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论《一朵浮云》的风格翻译。小说的语言风格是作者的独特标记,《一朵浮云》作为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现代短篇小说新起点之一,其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的选择独具特色。该文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一朵浮云》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求翻译中达到最大风格对等的途径,有效且精准地保留作者风格。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本文试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角度对田纳西.威廉斯的著名剧作《欲望号街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布兰奇和其妹妹斯黛拉以及妹夫斯坦利的人格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出他们的人格与其行为的密切关系;同时指出这种批评方法对于解读这部作品不失为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抄写员巴特尔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赫曼·梅尔维尔创作的一篇重要的发人深思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视角解读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进一步阐发小说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即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压迫所导致的人格异常和扭曲.  相似文献   

9.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因其作品对宗教主题的深刻见解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仔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不难发现其中的主人公大多精神异常,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通过对小说中几位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其各自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造成这种人格结构失衡的原因,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其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小说《光明天使》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析,指出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代表,揭示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激烈冲突与斗争,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展现作者欧茨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带给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问题.在剖析网络问题成因时,本文利用弗洛伊德"三部人格理论"对网络主体进行分析,提出网络人的本我是网络行为失范发生的原始驱动力;缺少外界监督的自我是网络人发生失范行为的直接原因;超我是网络人规范其网络行为的一种有效的内在手段.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带给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问题,在剖析网络问题成因时,本文利用弗洛伊德“三部人格理论”对网络主体进行分析,提出网络人的本我是网络行为失范发生的原始驱动力;缺少外界监督的自我是网络人发生失范行为的直接原因;超我是网络人规范其网络行为的一种有效的内在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分析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中男主人公迪克·狄弗堕落的深层原因,重点剖析了迪克在追求自我理想的过程中人格结构特点的演变以及相应的结果。通过分析迪克的本我、自我、超我,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年轻有为的医生从胸怀大志到迷失自己再到自我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最著名的小说,本文主要依托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女主人公简爱的心理成长因素及行为动因。  相似文献   

15.
16.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其情节并不复杂,但却因为小说中几位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之间的影响与牵制,以及充满着神秘诡谲色彩的"画像"而使这部小说对读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当我们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来解读这部作品时,可以发现书中的人物与画像分别表现出了本我的觉醒和失控、超我的呼唤与拯救以及自我在二者的冲撞下艰难的平衡与复归。  相似文献   

17.
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探讨《圣经》文本如何展现出人类心智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该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受本我支配的幼年时期、自我发展的成长时期以及超我主导的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18.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新释《红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分析<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和海丝特,探讨霍桑对各自命运安排的合理性.过分压制超我和过分放纵本我,都会导致自我的坍塌.只有三者达到平衡,人格才能健全地发展并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出发,从其人格结构说分析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主人公古德曼·布朗的心路历程。通过分析布朗在其森林之旅中的所见所闻,本文旨在探讨布朗人格结构中超我、本我和自我之间不断斗争,最终本我战胜超我,控制自我的过程,从而表达了对清教思想压迫下的布朗式人物的同情。  相似文献   

20.
作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卡斯特桥市长》在中国引发了很多研究者的评论,其中主人公亨察德的悲剧性格与命运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亨察德的人格进行诠释,揭示人格三重结构因素对主人公心理活动及外在活动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