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传芳 《知识窗》2014,(8):77-77
《纲要》中要求:“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体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规则性也较强,它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各项基本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2.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语言教育在个体素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对人的语言能力的要求高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为了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全面素质,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为了让孩子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我比较注重在主题综合教育中为孩子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提高孩子的语言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关爱、安慰、捐赠、谦让等。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具有利他倾向的过程,不仅能够加快他们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社会化进程,而且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徐晓坤  于敏 《科教文汇》2014,(8):67-67,114
社会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各种间接或直接的渠道进行的,随着动画片的蓬勃发展,它成了幼儿喜闻乐见的电视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而幼儿期又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所以动画片的发展成为影响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它在交往中产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人们通过社会性行为来实现与他人的相互交往。幼儿期是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关键,幼儿的社会性是在交往和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幼儿受益终身,而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情绪理解是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而情绪理解能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3-6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研究采用情景故事方法考察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教育建议:(1)创设丰富情境、培养儿童情绪理解能力。(2)重视儿童多种能力、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是为了幼儿更好地成长成才,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提高。但现实中,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普遍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忽视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幼儿社会化的培养已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学习教育的重要工具,而其中的角色游戏比其他游戏更能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潜能。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幼儿正处于意识个性的形成与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些高级心理现象是每个人所特有的,是幼儿在今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与学会做人的心理基础。但这些高级心理现象在幼儿时期往往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所以,游戏在幼儿时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应该成为他们生活与学习的主导活动。  相似文献   

9.
魏晓萍 《科教文汇》2014,(17):202-203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生命个体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以及社会产生各种关系,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期是一个“社会人”的起步阶段,幼儿从一个“人人为我”的家庭小环境,进入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奇、陌生的,只有通过自主的交往才能帮助孩子积累认知经验,逐渐融入大环境,逐步成为“社会人”,促使其社会性得到发展。然而幼儿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其认知、心理尚不成熟,且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保护过度,因此幼儿缺乏自立能力,缺少与他人以及社会交往的经验。在幼儿园常会发现孩子因交往能力差不愿上幼儿园:“妈妈,我们班小朋友不跟我玩。”还有小朋友说:“我们班某某小朋友欺负我。”孩子之间因争抢玩具发生打斗现象,受害一方家长不是手足无措就是找老师、家长理论。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一班就是一个小团体。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非常重视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社会责任感是"道德评价最基本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责任感是一个人做人的重要基础。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社会与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让学生懂得,他们现在的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为了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要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则必须了解责任感形成的要素,掌握责任感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幼儿告状是幼儿园里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频发性,重复性的特点.幼儿爱告状是一种向教师求助的行为、展示的行为,也是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表现.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应该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给幼儿展示,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绘本的理解与分析,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指南》和《纲要》高度强调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处处要与同伴、老师产生交流、互动。在游戏中,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见所感知的社会角色进行解读、体验,并且重新演绎,他们对周围的生活开始产生独立的认知和体验;同时幼儿之间形成了一个社区式互动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不仅解读自己扮演的角色,还在游戏中了解他人扮演的角色;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幼儿逐渐获得了社会交往方面的经验和技能,从而在不断的挑战和冲突中走向融合的群体。  相似文献   

14.
刘昕 《科教文汇》2007,(10X):54-54
幼儿告状是幼儿园里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频发性,重复性的特点。幼儿爱告状是一种向教师求助的行为、展示的行为,也是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表现。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应该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给幼儿展示,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经验的过程。传统学习观把学习理解为一个接受由他人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现代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非常重视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社会责任感是“道德评价最基本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责任感是一个人做人的重要基础。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社会与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让学生懂得,他们现在的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为了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要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则必须了解责任感形成的要素,掌握责任感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幼儿在社会和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面向社会的开放教育。  相似文献   

18.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它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良好载体。绘本教学既可以培养幼儿对图画与文学的审美情操,又可以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学习行为,还能促进其社会化情感的发展。"绘本阅读"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走入幼儿园和家庭中。  相似文献   

19.
罗盛希 《金秋科苑》2011,(20):101-102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人学习这个社会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规范,发展自己的社会性,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的过程。家庭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父母是人的社会化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然后经过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历时廿年左右,才完成人的基本社会化,生成一个社会人。到了中年、老年,人还必须继续社会化,即继续学习和接受各种教育,这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亲社会行为是指准备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的行动。强烈的社会动机;相信自己对事情有影响力;有适合于情景需要的特殊能力的人更可能表现出有助人行为;同情和理解他人与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有正相关;同时,亲社会行为还受到人际关系类型的影响。培养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加亲社会行为,能够促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被社会接受,从而使社会化顺利地进行,使青少年成长的进程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