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2.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3.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4.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5.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6.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7.
高考故事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8.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07,(7X):7-25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 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公布了《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一公布,社会舆论犹如经历了一场地震。人们在感叹北京高考改革步子之大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质疑和不理解。中国一向是一个重视考试的国家,中考、高考更被视为改变学生命运的大考,北京的尝试在全国具有示范与风向标的作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考扶贫"是从2012年开始推出的一个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户籍考生高考招生录取的特殊政策。虽然国家"高考扶贫"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却同时带来了"逆向歧视"新教育不公平问题。政治哲学上的"分配正义"理论并不适用于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因为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并非个体生存的必需。对于国家"高考扶贫"政策的"逆向歧视",我们可以采取六大方面的积极措施予以纠正,以维护并推进国家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自学考试是我国独创的一种高等教育考试制度。30多年来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在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通过自考到底怎样改变命运和怎样才算改变了命运?本文给了较好的回答并与广大自考生共勉。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的那次高考,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高考,是被许多人称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的高考。今天看来,其意义不仅改变了当年参加高考考生的命运,也直接地改变和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之际,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中国考试》杂志社社长应书增同志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随着"富二代高调"之类事件频出,"富二代"一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例如,在2009年高考倒计时的第100天,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行政楼大厅的LED大屏幕上,曾打出了这么一句高考励志标语:"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句话当即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这条励志标语是为了告诉同学:高考可以改变个人命运,缩小与"富二代"的差距。那么,"富二代"的语义色彩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王汉国 《教育》2012,(27):9
在30多年的高考历史中,张铁生的"白卷英雄"经历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如今,这位"白卷英雄"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感受到了世间的风风雨雨,变得成熟稳重了。张铁生曾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和我的同学朋友比,我没有一个方面是出色的。这些年拼命干事业,绝不是在努力向世人证明什么,我只是想过普通人的日子。"也许高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最终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白卷英雄"虽没有学富五车,但有的是能力,有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有的是敢闯敢干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正>任教五十年,钱理群在2012年教师节前夕宣布"告别教育"。从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学教育十年,试图"改变人心",却得到屡战屡败的结果。他说,今后他会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2012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寻  相似文献   

17.
正1我曾经因为高中老师的一句话日日惶恐,他说:"高考能够改变你们的命运,一考定终身。"很多人也认为,高考考得好,人生也将精彩。其实,高考只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仪式,它以考卷的形式,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画上句号,开启新的篇章。而高考分数,只是决定着接下来三年或四年的时间里,你要去什么地方生活。三四年之后,你将去什么地方,将走到怎样的位置,将面对怎样的成功与失败,这些并不是高考分数可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赵焱  陈威华 《甘肃教育》2014,(22):126-126
正18岁的米盖斯是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2013年的"高考"探花,他可以任意选择本州的大学,但是他最终填报了780公里之外的巴拉那州立大学医学专业。米盖斯说:"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学习将给我更大的锻炼机会,我将放弃家庭为我创造的舒适条件,同时我也会利用在外州学习的机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米盖斯之所以能够从相对落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高考牵动千家万户.高考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指它的人数之众.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百姓传统的重视读书进取的观念。高考.它给予了无论出身城乡、无论家庭贫富贵贱的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个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26年来经高考走进大学校门的学子应该以千万计。  相似文献   

20.
于杰 《考试》2014,(11):62-62
<正>从中学跨入大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无论一个国家的高等毛入学率有多高,大学的门也不是随便能进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都要设置相应的门槛,只有跨越这个门槛,才能获得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高考"。当我们跨进6月,与我们中国无数家庭密切相关的、一年一度的高考也即将来临。高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历,曾经并将继续改变无数寒门子弟的命运。即使是当高考已经成为我们的记忆时,我们依然会关注高考。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国外五花八门的高考制度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