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米莉·勃朗特所著《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原本是一对彼此深爱的恋人,在凯瑟琳抛弃了希斯克利夫嫁给比他富有成熟的林顿后,希斯克利夫进行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最后放弃一切结束了生命。本文试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希斯克利夫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位典型的复仇者,其心路历程经历了从扭曲到回归的全过程;而在这位疯狂的复仇者背后,又存在着另一位隐含的复仇者,其至死不渝的恋人——凯瑟琳,她是希斯克利夫疯狂复仇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社会环境对希斯克利夫复仇及性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通过讲述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真实再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风貌。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与女主人凯瑟琳的爱情婚姻遭遇,是促成希斯克利夫复仇的直接原因,而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幼年时代痛苦的经历以及所受到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迫,则对他的复仇之举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经历了悲剧命运,而产生了复仇的心理。本文通过希斯克利夫的家庭关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出版以来,有关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性格及其复仇的评论不少.该文指出,对希斯克利夫的评价应建立在更全面更客观的基础上,并通过分析探讨,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普通人,其复仇行为是人极度痛苦的一种扭曲表现.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牵动着我们的心弦,希斯克利夫带领我们领略他的爱与恨。在灵魂的指引下,我们试着捕捉他的心灵世界,通过对他爱恨复仇的分析,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深入剖析他分裂的人格,掘出他悲剧的根源,引发人们对于双亲爱的重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心理复杂的希斯克利夫的形象。然而,希斯克利夫并不是一个魔鬼。他只是在不断的虐待与抛弃下,人性开始扭曲,成为一位疯狂的复仇者。最终希斯克利夫在复仇的思考中选择重新回归纯净的人性,实现了本我、自我到超我的转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8.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落,到后来的备受推崇,评论界从未停止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唯一一个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但是,对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是众说纷纭,尽管少数评论家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之后的正常反应,但大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他是“魔鬼”“暴君”,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复仇和人性扭曲。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希斯克利夫,不能仅仅以他的复仇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来妄下结论,而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成长环境、所遭受的歧视与非人的待遇以及种种磨难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致命伤害。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小说中人性的复苏与美妙,无论多么令人悲哀的世界里,美好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仇恨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性,造成人性扭曲和堕落。  相似文献   

9.
爱恨共辉煌——《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创作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说《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鲜明的个性特征及其在不幸遭遇和疯狂残暴的复仇史中迸发的强烈的爱与恨。初步赏析了作者的艺术手法和小说具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说《呼啸山庄》中,童年与少年时代的希斯克里夫遭受了欣德利和约瑟夫等的躯体虐待和精神虐待。虐待造成了希斯克利夫对周围人们的负性认知、自我意识异常等病态心理素质,进而造成了其异常人格。成年后的希斯克利夫是各种形态家庭暴力的施行者,他由曾经遭受虐待的对象变成了虐待行为的施行者。希斯克利夫虐待行为涉及的成员有其配偶伊莎贝拉·林顿(埃德加·林顿的妹妹)、儿子希斯克利夫·林顿、凯瑟琳·林顿(埃德加·林顿的女儿)、哈顿(欣德利的儿子)。希斯克利夫实施虐待行为乃出自复仇及企图控制上述受暴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