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敦煌北朝时期佛龛,分别对圆券龛、树形龛和阙形龛进行样式分析,并比较印度、中亚及中国内地石窟中龛的形式特征,探讨敦煌早期佛龛形式的源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敦煌早期的覆斗顶窟,并与麦积山石窟攒尖顶、汉代墓室形制比较异同,讨论了敦煌覆斗顶窟的源流问题,提出墓室形制对敦煌覆斗顶窟形成的影响.同时,与汉墓、高句丽墓、巴米扬石窟、克孜尔石窟以及克孜尔尕哈石窟等藻井形式比较,指出敦煌覆斗顶窟的藻井渊源与特征.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分南北二区,现存石窟9座,大致呈南北走向,坐东朝西,主要洞窟为3座中心柱窟。童子寺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朝、清代曾有营修,现存有壁画、题记及部分道教题材造像。  相似文献   

4.
麦积山石窟所属地秦州,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南道要驿,其交通要道地位和民族杂居背景,为不同文化在此汇集提供了基础.麦积山石窟开凿受到北朝和南朝中心文化的影响,云冈、龙门石窟中的三佛题材,凉州石窟中的影塑千佛,响堂山以及栖霞山石窟中的佛装式样等均在麦积山石窟中有所反映;此外,西魏北周皇室也与麦积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头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敦煌石窟北朝时期菩萨头冠的考察,划分出束发型、三面冠型、花蔓冠型、三角形(山形)冠型等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源流进行探讨,指出印度、中亚的影响,以及波斯萨珊风格传入北魏平城后再影响到敦煌的史实.  相似文献   

6.
帐形纹饰进入佛教窟龛,并逐渐成为摩崖窟龛中的一类主要装饰纹样,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最后,帐形纹饰与方形龛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形式--帐形龛.本文通过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帐形纹饰做一梳理、考察,并结合窟龛开凿年代探讨帐形纹饰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与<法华经>相关的判教思潮,即法华判教,最早始于南北朝中晚期,至隋代天台智集大成.他以<法华经>、<涅槃经>判为最高阶位的五时教,对当时的佛教理论和信仰层面均影响广泛.本文首次提出,北朝一隋敦煌石窟中出现的法华题材与涅槃题材并举之艺术现象,虽然有着复杂的思想背景,但其中之一当是受这一判教思想的影响.具体来讲,北朝窟中表现为<法华经>题材与<涅槃经>题材的组合,隋窟中又表现为<法华经>题材与<维摩诘经>题材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窟美术史》以文献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图像的系统性与丰富性、语言的逻辑性与准确性,写作的严谨性与学术性,实现了敦煌石窟美术史研究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成为继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之后又一部"纪念碑性"的著作,标志了21世纪敦煌学与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转折,其多重学术价值无疑将产生广泛与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敦煌莫高窟石窟三维数字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刚  张俊  刁常宇 《家教指南》2005,(4):104-109
近年来,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日趋成熟.各种三维扫描技术的诞生和应用,加之个人计算机在速度和性能上不断突破,大容量存储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文物信息数字化的研究和应用.文物的三维数字化包括:三维信息获取、三维建模和纹理绑定等.目前适用的石窟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概括起来有:数字摄影测量、结构光获取和三维激光扫描等3大类.本文结合近期所作的敦煌莫高窟石窟三维数字化工作实践,简述石窟三维数字化技术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须弥山桃花洞石窟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须弥山桃花洞石窟,开凿完成于唐广德年间,该窟由主室,前室及四个附窟构成,规模大,雕造精,形制独特,是一次建居,保存产为完好的中心柱窟,为各地唐窟所不多见,是本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同类石窟中最为珍贵的典型窟例。  相似文献   

11.
麦积山石窟有中国最完整的北朝窟龛群,其形制大致沿方形窟和龛窟演变,并随其所弘扬的佛教思想及相关造像题材的变化而变化,与后秦时的长安僧团和社会历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地藏信仰开始于北凉,而地藏图像出现于初唐.敦煌画中有大量的地藏图像,始于初唐,宋、西夏仍见.松本荣一、河原由雄、罗华庆、潘亮文等学者曾有专文考述,但他们并没有对敦煌全部地藏图像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和图像学研究,遗留问题不少.本文所做的工作是,第一次对唐前期敦煌的地藏图像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纠正一些定名错误和时代错误,并新发现两幅地藏图像和两铺十轮经变,在此基础上对唐前期地藏像进行了图像学的研究.特别是提出<十轮经>系地藏像,是地藏图像研究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13.
1988年~1995年,敦煌研究院考古专业人员对莫高窟北区洞窟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和大批珍贵遗物.遗物中有波斯银币、叙利亚文文献、梵文文献、婆罗迷文字母书写的梵文文献、铜十字架、铜八角器以及具有西亚风格的丝织物等等,它们或直接来自中亚、西亚,或者本来就是西亚文字,或是印度文字,或是受中亚、西亚影响而在中土生产的.这些遗物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内的出土决非偶然,因为敦煌是"丝绸之路"重镇,古代曾是"华戎所交一都会".它们的出土,无疑是中外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北区第464窟出土一件版刻印本历日残片.经研究,此历为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印本历日.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第 2 85窟北壁的壁画八佛之名称及所据经典等 ,目前有 5种说法 ,对此 .本文依据北凉法众所译《大方等陀罗尼经》卷 2《授记分》等 ,认为此八佛为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维卫佛、式佛、随叶佛、拘楼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考述<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3卷)中所介绍的27件汉文佛经残页的出处,并对这些佛经与<大正藏>作比较,指出其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莫高窟北朝时期的 5幅白衣佛说法图 ,从图像和窟内位置的意义等方面作了考证。笔者认为白衣佛图就是《观佛三昧海经》卷 4《观四威仪品》等佛教典籍中所述的“那乾诃罗的佛影”。还论述了白衣佛与北朝时期盛行的“观佛”之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沙武田 《家教指南》2004,(3):104-110
本文通过对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壁画榜题写本内容、书写特征、与洞窟壁画榜题的关系等各方面详细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是壁画榜题的抄录本,部分有壁画榜题底稿的可能性,也有个别写本兼具双重性格,否定了学界普遍认为全是洞窟"壁画榜题底稿"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簪由笄发展而来.簪主要以簪首为饰而定名,其类型和料质各个时期的特点不同.敦煌壁画中女供养人发簪类型多样,大致有9类:即云、凤、鸟、草、花、方、平、圆、尖顶型簪,流行于唐,五代、宋、西夏时期.发簪不但具有固发和妆饰发式的功能,也是敦煌贵族昭示身份的一种标志,同时反映出敦煌女供养人的审美标准和流行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