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鲁迅就是这个伟大时代所产生的巨人之一.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致力于教育事业,乃是他全部光辉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从一九○九年由日本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一直到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四·一五”反革命政变时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屠杀革命青年和进步学生而在广州辞去中山大学的职务为止,其间有十八年之久工作在教育岗位上.在这长期的教育工作中,鲁迅以崇高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2.
张竞生留学归国后的第一站是担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校长,由于他锐意改革,得罪了不少地方旧势力,仅仅十个月即辞去校长职务.1926年从北大辞职后,张竞生曾回乡短暂居留,期间受校长杜国庠的邀请到金中发表演说,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当时金中校产的清理工作,并连续在汕头报纸发表文章支持杜国庠.张竞生最后一次为金山中学发声是1948年初...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辞书《辞海》人物词目中[鲁迅](1881-1936)一条曰:原名周树人的鲁迅系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那么鲁迅先生是不是教育家呢?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从事教育工作。自1909年从日本回国,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讲课,语言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当时中山大学学生刘焕堃在回忆时说:“鲁迅先生讲课是最吸引学生的……有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如清泉入涧,清晰动听;有时又慷慨淋漓,动人肺腑。”文学家欧阳山当时在广州也听过鲁迅的讲课。他在《南中国文学会及其他》中回忆说:“鲁迅先生在中大讲课的次数不多,但因上他  相似文献   

5.
金毓黻在东北大学的任职与离职,以个案的形式,反映了民国时期大学教授与高校之间,教授和教授之间,教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他初到三台东北大学任教,原任教的中央大学不允,只能在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之间轮流授课。经过两年多的斡旋,终于辞去中央大学教职,专任东北大学教职。但在东北大学任职不到两年,他便愤然求去。此次从提出辞职到正式辞职,又历时将近一年,导致金毓黻离职的直接原因是1944年的学潮。此次学潮开始时,金毓黻尽力调节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但遭受少数学生的言辞攻击,此次受辱使他坚定了离开东北大学的想法。此外他与教授萧一山、高亨、丁山等人之间的嫌隙,东北大学学生成分的复杂化和学风的衰落,以及部分教师对金毓黻所倡东北大学使命的不认同,对其主办学术刊物未能积极响应,均是导致其在1945年正式辞职离开东北大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于1909年从日本回国就投身教育界,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十四所大中学校任教十多年,他受到青年学生的热诚欢迎和衷心爱戴,决不是偶然的。跟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一样,他的教学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强有力地吸引着他的学生们。 鲁迅先生教学活动有哪些特色呢,这里我提出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魯迅与教育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的革命家。”他一生的活动虽然主要是在文学方面,但从一九零九年七月他自日本回国之后,到一九二七年十月初离开广州中山大学之前,这十八年中,他曾教过中学、大学,并且曾在当时的教育部任职,他和教育工作的关系是相当深的。同时,在他的小说里创造的知识分子典型,就有不少是担任教师的;在他的通信和杂文里,也有些关于教育工作的卓越意见,据他的一些学生回忆,他在教书的时候是极为爱护学生、极其认真负责的。郭沫若先生认为鲁迅同时还是—位卓越的教育家,这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从1909年8月到1927年10月,鲁迅度过了他18年的教学生涯,曾在杭州和绍兴教过中学,后又在北京、厦门、广东的大学执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革新主张和精辟的见解。五四运动后,1920年8月,鲁迅正式受聘到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并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委员。在北大任教期间,鲁迅还为北大的刊物写稿,扶植学生的文学社团,培养了许多人才。现、当代许多著名的作家、教授如冯至、鲁彦、许钦文、章川岛、曹靖华等,都在北大听过鲁迅的课,得到过他的培养。(一)…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教授萧公权并未随校南迁,而是只身赴川就任四川大学庚款讲座教授。事实上,萧公权赴四川大学任教,并非辞去清华大学教授职务,而系通过向清华请假的方式。此后,他因种种原因不能返校,波折不断,终至辞职,也导致他8年后不愿再北返清华任教。这其中的原因,有时代原因,有个人原因,也有学术背景方面的因素。通过萧公权南渡北归的个案,折射出大时代洪流中学者的命运,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我为扫盲献余热武安市北安乐乡康宿村成人学校教师张淑英我叫张淑英,初中毕业后任教七年,曾任南田学校负责人。结婚后辞职忙于家务。辞职后,我曾一度失落过,但是繁忙的农活、家务和教育子女的重担渐渐地冲淡了这一切。在当时,农村贫穷落后,“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严...  相似文献   

11.
●贝克汉姆辞职了在国家队于德国世界杯上进军半决赛失败之后,大卫.贝克汉姆就辞去了英格兰队队长的职务。●奶油泡芙做嫁衣瓦伦泰.史法奴为他的未婚妻做了件结婚礼服——用面粉,鸡蛋,白糖和焦糖做的,用掉了1500块奶油泡芙,重达20镑。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写的一篇悼念文字,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七日至八日左联五烈士遇害二周年纪念日。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柔石、冯铿、白莽、李伟森、胡也频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鲁迅后来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每当朋友或学生的死,倘不知时日,不知地点,不知死法,总比知道的更悲哀和不安。”左联五烈士的秘密被杀害,确使鲁迅异常悲哀、不安和愤概。他当时就冒着被捕的危险,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柔石小传》,同时发表  相似文献   

13.
今年已经是黄天骥教授在中山大学任教的第55个年头了。提起黄天骥,中文系的学生都崇敬得不得了,亲切地称之为黄伯伯。于学生而言,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于学校而言,他是一位勤勤恳恳的教育工作者;而于社会来说,他更是一位满腹学问的大家。硕士应是有专门技术的通才,博士应是有广博知识的专才曾担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黄天骥,提起中国的高等教育忧心忡忡。他认为中国是十三亿人口大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基数大,底子厚,对待教育,我们应该追求质量,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研究生的数量多,对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4.
1、“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柔石于1923年6月毕业于富有斗争传统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7月赴南京考东南大学未被录取,曾在杭州当了几个月家庭教师,于1924年赴慈溪普迪小学任教,至年底,因追求进步主持正义而被辞退。于1925年2月去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听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和《文艺理论》课。由于柔石对鲁迅的景仰,当时  相似文献   

15.
柔石是我国20年代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二月》,曾改编、拍摄成电影《早春二月》.柔石不仅热心于文学创作事业,他还热心于教育事业.1927年夏天,柔石辞去镇海中学教务主任的职务,回到故乡宁海.当时,北伐军已经光复浙江,为了振兴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节衣缩食,四处奔走,积极帮助家乡筹办宁海中学.他曾在给家人的信中谈到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无愧为青年的伟大导师,他对青年向来爱护备至,寄予矣大的期望。这里介绍的是鲁迅在辛亥革命期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教职时关心、培养故乡青年的几则真实故事。 劝导青年讲究斗争艺术 辛亥革命前夕,鲁迅应邀回乡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当时,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清王朝行将“寿终正寝”。府中学堂一些思想激进的学生认为已经到了剪辫子的时候了,但一时又下不了这个决心,于是,便去找鲁迅商量。  相似文献   

17.
著名画家陶元庆20年代曾在台州中学任教,成绩斐然。在此期间,他为鲁迅画了一幅著名的肖像,并应鲁迅之邀,创作了大量的书籍封面画,和鲁迅结下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湖南新军起义,湖南军政府宣告成立,湖南省临时议会也正式成立。徐特立因对于湖南光复有功,被选为临时议会副议长。但是,他担任临时议会副议长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愤然辞去这一职务。他的辞职,一方面是由于不满于袁世凯谭延间之流用阴谋手段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政见上与议长熊兆周发生了直接冲突,因而采取了这一断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在成舍我70余年的办报生涯中,他曾数十次被捕入狱,报馆多次被封,也曾因为不满他人对其办报自由的限制,数次愤然主动辞职。更因日寇的侵略,被迫停办了数份自己用心血凝聚的报纸,其资产沦为敌手。他的一生办报经历可谓"悲壮",反映了旧中国报人的坎坷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六年八月,鲁迅先生因受到军阀政府的迫害而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他曾说过:“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及有些准备”。但是,即便在这“休息”期间,鲁迅先生也没有停止写作,任教之余,他着手编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