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空间理论属于空间批评的一部分,文学与城市的双重构建关系让我们在文学文本中看到更加清晰的一个城市的意象。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代文学大师,他用毕生精力书写他的故乡都柏林,1914年他发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这十五篇短篇故事看似短小平淡,但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现代城市的状况和城市中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在乔伊斯看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是畸形的:贫富的两极分化,因欲望而导致的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等等。文学中的城市是现实城市的影子,也是对现实城市的再现,本文拟运用城市空间理论,通过一系列城市中最典型的空间形象——窗户,房子,街道,花园,酒吧等对《都柏林人》中的《姐妹》《伊芙琳》《一小片阴云》三篇文章进行分析,从而一窥城市化对都柏林的影响,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都柏林人》呈现出了个体、社会和景观三个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文本中的空间描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实体,表达了乔伊斯对城市的深刻理解,揭露了都柏林令人窒息、毫无生气的社会现状。这三种空间成为了小说中的一种指涉系统,共同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瘫痪城市的全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悲痛的往事》。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试图揭示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叙述角度和话语思想表达方式的选择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4.
张大道 《海外英语》2010,(2X):147-148
《姐妹们》作为《都柏林人》的开篇之作,活灵活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惟妙惟肖的都柏林图景,是乔伊斯奉献给我们的一篇意味非常深长的短篇小说。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解析过它,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这正是这篇小说的魅力之所在。该文尝试在解构主义言语观的观照下解读《姐妹们》,希望有助于对文本意旨的产生作出有益地探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内心独白和精神顿悟这两种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两个短篇《泥土》和《痛苦的事件》进行文本解读,提炼出从这两个短篇小说中所反映出来的"孤独"这一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6.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都柏林人》的第一个故事,《姐妹》包含了瘫痪、腐败、死亡这三个后来在全书中不断重现的主题。正是这些主题把这15个短篇故事贯穿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姐妹》就是《都柏林人》的一篇导言。  相似文献   

7.
《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死者》是二十世纪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轴之作,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写了20世纪初都柏林人的现实生活状态,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探索都柏林人生活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中,詹姆斯·乔伊斯以其作品中连贯的音乐性而著名。本文选取他早期作品《都柏林人》里最后一个故事《死者》作为研究文本,通过结构重复和标点符号来分析其三种中文译本中语言音乐性不同处理,论证语言结构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乔伊斯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开拓者,不但其经典之作《尤利西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而且其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伊芙琳》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第四篇。小说直接,生动地表现了都柏林青年人瘫痪的精神状态。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结尾,并探讨伊芙琳放弃追求自己幸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语篇的语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境概念经历了“分类说”、“因素说”、“认知说”3个阶段逐步走向成熟。语境问题实际上是语篇与语境的关联问题,也就是如何“激活”语境而达到交际目的的问题。语篇语境是语篇与客观物理世界和主观心理世界相联系的语言因素。语篇语境因素包括时间、空间、角色等,可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语境度是语篇中语境因素与小句的数量比,它反映语篇同语篇外世界的联系程度。  相似文献   

12.
翻译就是把源文本介绍到目的文本中去,也就是说翻译与文本紧密相关。而文本具有连贯性的固有特性,为满足读者认知的连贯要求,翻译时必须注意在目的文本的不同层面上重建连贯。这样一来,译本读者就可以从根本上像原文读者一样来理解和鉴赏作品。  相似文献   

13.
Two experiments involving 125 grade-10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commerce investigated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 transient information effect caused by explanatory spoken text. The transient information effect occurs when learning is reduced as a result of information disappearing before the learner has time to adequately process it, or link it with new information. Spoken text, unless recorded or repeated in some fashion, is fleeting in nature and can be a major cause of transiency. The three strategies investigated, all theoretically expected to enhance learning, were: (a) replacing lengthy spoken text with written text (Experiments 1 and 2), (b) replacing lengthy continuous text with segmented text (Experiment 1), and (c) adding a diagram to lengthy spoken text (Experiment 2). In both experiments on tasks that required information to be integrated across segments, written text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spoken text. In Experiment 1 the expected advantage of segmented text in reducing transitory effects was not found. Compared with written continuous text the segmented spoken text strategy was inferior. Experiment 2 found that adding a diagram to spoken text was an advantage compared to spoken text alone consistent with a multimedia effect.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poken text is a cause of the transient information effect, which can be best avoided by substituting written text for spoken text on tasks that requir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Processing strategies or text adjuncts that are mnemonically effective with some types of text produce no benefits with other text type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se seemingly inconsistent mnemonic effects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text is presented. The framework suggests that two types of conceptual elaboration are important for free recall: individual-item processing and relational processing. The mnemonic effectiveness of text adjuncts or other manipulations to increase elaboration of a text will depend on: (1) the type of conceptual elaboration induced by the particular text adjunct or study strategy; (2) the type of elaboration invited by the text itself; and (3) the overlap between the processing induced by the text adjunct or study strategy and the processing invited by the text itself.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recall is anticipated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the text adjunct or study strategy encourages processing that is complementary to the processing invited by the material itself. The viability of this framework is demonstrated in a review of the pertinent literature on the mnemonic effects of encoding difficulty. Then, research stimulated by the framework that uses educationally relevant study and text adjuncts (embedded questions, outlining, adjunct pictures) is reviewed. Predictions generated by the framework are consistently upheld.  相似文献   

15.
陆廷香  唐渠 《海外英语》2012,(18):162-164
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依据,从链接与连贯、逻辑—语义关系这两个方面对唐代诗人李白的《春思》及其英译文进行语篇对比分析。通过对比,链接上,汉语语篇比较隐晦,英语语篇比较明晰;逻辑-语义关系上,英语语篇较紧密。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在汉英语篇对比分析上是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性"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文本阅读先于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阅读包括两个层面:"裸文"阅读与课文阅读。"裸文"阅读是教师分别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课文阅读则是教师与编者、以学生身份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由"裸文"到课文的阅读是一个由放到收、深入浅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科学研究中相互关联的文本分析、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异同,对政策文本分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深层内涵在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最终要走出文本,走出文本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的微观分析与文本所处的宏观历史脉络相结合的过程,是研究者运用多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和视角发掘文本"深层结构"和文本演变的内在逻辑的过程,是透过文本话语揭示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分配和斗争的过程,是文本理论化的过程.作为一种"黑箱技术",政策文本分析需要研究者将文本与其所处的历史、制度和政策实践进行有效的"对话".政策文本分析是理解教育政策的基本手段,也是促进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杨 《培训与研究》2009,26(10):32-33
图式理论是语篇理解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阅读与图式理论息息相关。本文从文本意义的多元性出发,探讨了图式对文本阅读的影响、读者变量以及文本对图式的反作用,以期运用图式理论更好地为文本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20.
结构理论是源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分析范式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语篇结构就是文章的宏观结构,即语类结构,是区分语篇与非语篇的依据。一般来说,在同一文化情境中,相同类型的语篇都有基本相同的语篇结构。通过对语篇结构理论的概述,并利用该理论分析英汉旅游语篇的差异,探讨语篇结构理论对旅游文本汉英翻译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