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城中的大盐商马程远亲自来到郑板桥的家,许诺千两白银求郑板桥的一幅字画,却被郑板桥一口回绝。为什么呢?原来郑板桥不喜欢结交马程远这样的豪绅富商,认为他们的钱财多是不义之财,往往是囤积居奇、压榨百姓得来的。这些豪绅富商就是出再多的钱请他作画,他也不干。而对那些穷苦平民,他非常同情,愿意和穷人来往,常拿钱周济他们,有  相似文献   

2.
一天晚上,奶奶把最后一个大橘子拿出来,对我说:看你天天练钢琴,很辛苦,你吃吧。我剥开了皮,橘肉黄澄澄  相似文献   

3.
我有慢性胃炎,吃了冷的、辣的都不舒服。最近因工作忙,常误饭点,胃病又发作起来。一直想去医院看看,却一拖再拖,始终没去成。  相似文献   

4.
“中计”     
下午最后一节是体活课,看着课程表,不由得想起我刚上班时的一幕。那时,我带一年级的学生,学校规定,每周有一节文活课(文化活动课),一节体活课(体育活动课),但我从来没有按照要求安排过这两节课。第二学期再发课程表时,一个孩子突然站起来问:“张老师,体活课是什么课?”还没等我回答,班上其他孩子就七嘴八舌地回答:“体活课就是语文课呗!”还有孩子补充说:“文活课也是语文课!”看他们回答时,小脸是那么认真,没有一丝遗憾。我的心隐隐作痛,他们那么小,还不知道,这份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和自由,已被我无情地剥夺了……  相似文献   

5.
孟“狗肉”     
闲暇(xiá)时,喜欢翻看那些昔日外出旅游时的彩色照片。徜徉其间,日渐消失的记忆不由得霎时间在脑海里鲜活了起来,让我怡(yí)然自得,沉醉不已。其中,尤能勾起我美好回忆的,便是我和孟"狗肉"的合影。孟"狗肉"是我们那年去桂林观光的导游。她端庄大方,婀(ē)娜而淡雅;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嗓音如山涧溪流,悦耳动听。汽车一路行驶,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桂林的风土人情,还教我们一些常用的桂林语:"朋友",桂林人叫"狗肉";"如厕",应雅称"唱歌"……我们一边听她娓娓动听的讲解,一边像小学生一样跟着学习,车厢内  相似文献   

6.
儿子上了三年级,班里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于是,孩子放弃当了两年的班长,竞选班里的“小会计”。此举令他的班主任和同学都很吃惊。儿子在竟选演说中说道:“会计”这”官”虽不起眼,但也得有人把钱和班里卖废纸的钱保管好,为班级、同学服务。他的演说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全班同学“哗”的全部起立表示对他的支持。当孩子把整个过程向我陈述时,我虽然觉着儿子有点“胸无大志”,但无论如何这是孩子自己的决定,做妈妈的应该支持。于是我说:“行,不管干大事小事,只要尽力就成!”接着就领孩子买了做“会计”专用的带锁储蓄…  相似文献   

7.
板桥先生,姓郑,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康照32年(公元1693年)生,清乾隆30年(公元1765年)卒,终年73岁。他是我国清代“扬州画派”的一位杰出代表,号称“扬州八怪”中的一“怪”。他的绘画、诗词和书法,被誉为“三绝”。以下记述的,是有关板桥先生日常绘画写字作文生涯中的几件趣闻“怪”事。一板桥先生有个“怪”脾气:对于肩挑小贩、放猪牧鸭这般穷人,只要给他送一碗烧热了的狗肉,他总是作书画小幅以回敬;可是,对  相似文献   

8.
清代画家郑板桥总结他画竹的经验,写了这样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  相似文献   

9.
“挂羊头,卖狗肉”之说,极为生动地道出了那种用假货招牌来骗人的行径。以“羊头”和“狗肉”来喻指名与实、真与假,我们从中亦不难看出古代时羊头与狗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据考证,在汉代以前,古人是颇为看重狗肉的。《国语》中有述“生丈夫二壶酒一犬”,说的即是祝贺朋友得子,所送之礼物中即有一只狗。上等的狗肉还专作祭祀之用,汉字书“献”字的本意,即指用肥犬来奉祭宗庙。由于人们对食狗肉的偏爱,缘此又导致数百个含有犬字的常用字出现,诸如突、状、猝……等等。 至于人们对羊的喜爱,我们只须略看一下以  相似文献   

10.
在喜马托雅山脚下,生活着一种大蜜蜂。它的个头比家养的蜜蜂大许多,是世界上最凶猛的蜜蜂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于世的郑板桥,不但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受到世人的喜爱和重视,而且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善良教育”也堪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光阴荏苒,几个世纪过去了,但郑板桥热爱和平、唾弃暴力的“善良教育”思想仍然受到人们的好评。热爱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郑板桥50岁时得一子,自然爱子如掌上明珠。但是,郑板桥不溺爱也不娇惯自己的孩子,他说:“爱儿必以其道。”孩子断奶后,郑板桥毅然把孩子送出县城,将他安顿在“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郊外,直接托付给勤劳朴实的“郭嫂”“饶…  相似文献   

12.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在未到扬州之前,先住在苏州.他在苏州城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在桃花巷的西头,也有一家画寓,画寓的主人名叫吕子敬.吕子敬擅长画梅花,他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那意思是说,他画得如同真梅花一样.  相似文献   

13.
正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这是他将真、草、隶、篆书融为一体而独创的一种奇特手法,有"乱石铺街、杂乱有章"之誉。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看郑公碑,晚间借宿于山下一老者家。老者自称是荒村野叟糊涂之人,郑板桥觉得其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与他交谈得十分投契。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是清代画家、诗人。他爱画竹,也爱画花,主要是兰花。他的咏兰诗词(主要是题画诗)中表现了强烈的护花意识。郑板桥反对在笼中养鸟,他也反对在室内养兰花,他认为兰花应自由地生长在野外。他说:  相似文献   

15.
热爱大自然郑板桥五十二岁得一子,爱子之心,可想而知。然而他说:“爱儿必以其道。”他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大自然,首先让孩子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经受大自然的熏陶,培养善待大自然的良好心态。孩子断奶不久,郑板桥就毅然把孩子送出县衙,安顿在“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老家,托付勤劳朴实的“郭嫂、饶嫂”管束调教,在自然人和自然物中潜移默化,在人与自然协调的环境中“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爱护小动物孩子喜爱小动物,是童趣童心最真切之情。本来“发系蜻蜓,线缚螃蟹,笼中养鸟”让孩子乐一乐,无可…  相似文献   

16.
《青海教育》2004,(1):96-96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干世的郑板桥,不但他的诗书画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和重视,他的一生亲民思想为人师表的“善良教育”同样是中华善良美德教育的典范。三百多年过去了,郑板桥的唾弃暴力,热爱和平“善良教育”的故事仍然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是清代名士,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他的读书方法也与众不同,概之有“五怪”。人们皆以过目成诵为能事,他独非之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你会下棋吗?下棋可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游戏哟。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下棋叫作“手谈”。因为两个人通过棋艺的较(jiào)量(liàn),感情就能得到交流。最有趣的是,下棋还需要智(zhì)谋(móu),就像在战场上行(xín)军打仗一样,可刺激了!不信,就请看下面两位小朋友的精彩作文吧!下午放学后,我拿出象棋,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爸爸面前,“啪”的把象棋放在桌子上,大声说:“来来来,咱们杀上一盘。”爸爸满口答应。我们摆开阵势,杀了起来,我想:要打败爸爸,就得先杀他个措(cuò)手不及。于是,我架起“当头炮”,暗伏(fú)“连环马”,用其余的棋子把…  相似文献   

19.
提起刘佳和李治两个调皮鬼,那可是我们班鼎鼎有名的人物。几乎每一个任课老师都向我告过状,说他们如何不守纪律,如何调皮捣蛋。其实,他们俩都挺聪明,成绩也不错,就是不守纪律,缺少集体荣誉感。作为班主任,对他们俩的教育我真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可无论是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还是运用批评表扬,在他们身上均收效甚微。但是,我坚信,没有转化不了的“后进生”。只要坚持不懈,积极探索,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向上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郑板桥的诗歌创作中,所谓描写花鸟风月的题画诗较多,后人多把这类诗看作是“风雅诗”。其实这类诗虽然想象的成份较多,但实际上却体现了郑板桥极强的社会意识,表现了郑板桥沉静下来的经世之心,具有忧国爱民、贴近自然等方面的特点,与封建士大夫们吟咏的风雅诗有截然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