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科罗拉多州在2005~2006学年正式实施高等教育券计划,政府对高等学校不再直接拨款,进入公立大学的学生可以获得每年2 400美元面值的教育券;申请进入政府指定的3所私立大学的学生,可以得到每年1 200美元面值的教育券。在美国,这是除退伍军人教育券外,第一个针对普通大学生的教育券计划。该计划颠覆了政府对大学的传统的直接拨款模式,一方面促进了公立大学的竞争,充分利用了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经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私立大学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经费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浙江省近四年来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分析和梳理发现,高职院校经费投入存在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区域间经费投入不均衡等问题.对此,提出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关注民办高职院校,保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经费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浙江省近四年来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分析和梳理发现,高职院校经费投入存在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区域间经费投入不均衡等问题。对此,提出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关注民办高职院校,保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江苏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实证入手,分析全省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找出影响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因素。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将发生重大调整时期,探索江苏省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的途径,为教育主管部门优化教育经费投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美国现有11项公共教育券项目,按资助对象分为通用券、城镇券、特殊券、弱势券等四种形式。美国教育券计划对资助金额、资助对象和参与学校作了详细规定,其特点不再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经费配置,而是在有效利用公共财政经费的基础上,体现了对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教育公平的保护。美国教育券计划在实施中不仅促进了公立学校效能、提高了学生成绩,还有效节省了公共支出。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费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通过对近年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经费存量小,来源结构不合理,区域间经费投入不均衡等问题。为此,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统筹各省区经费投入等,以保障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活动与经济市场活动有许多重合点。高职教育活动的投入目的与产出目的不一致,高职教育的生源,即投入生产的材料与生产高级劳动力所要求的材料品质存在差距,高职教育活动的招生数量脱离了社会劳动力需求量,以及社会劳动力市场调节失灵,高职院校与购买高职教育活动的消费者没有等价交换和高职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活动塑造成高级劳动力过程的主体能动性原因等因素,会使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或失业。高职院校在招生、教学环节及管理方面,采用的是计划模式,而到了毕业生输出时,却要遵循市场经济模式,两种不同模式必然引发矛盾,发生冲撞,其结果就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或失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改革势在必行。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逐步稳固,与普通本科院校规模相当,并正在进行着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的制度建设的目标也反映了"质量"发展诉求。但是,现实的投入力度、投入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阶段。因此,高职教育经费投入需要增加投入总量与形式,拓展经费来源渠道,改变传统的经费投入方式,以保障高职教育的规模效益目标与质量效益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问题实质上是高职院校如何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有八个方面.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的主要对策是完善高职政策法规,优化高职发展环境;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有效增加经费投入;搞好高职办学定位,提高高职服务能力;改革高职管理体制,提升高职办学水平;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加强全员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全员素质;满足学生生涯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拓宽高职办学路径,构建多元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宁波的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但也存在着观念上歧视、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缺乏、实训基地有限、人才培养规格模糊、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加大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和加强高职教育研究;加大经费投入和加强政策保障;加大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就业准八制度;优化专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数量和学生规模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也由政府单一投入模式向多元化投入模式转变。但是,由于湖南省高职教育体制仍然深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相对高职院校高速发展的要求来看,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体制、投入力度及投入结构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必须通过改革现行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拨款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与投入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高职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实现高职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与投入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并指出:政府财政拨款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根本,经费来源多元化是高职教育赖以发展的关键,投资效益最大化是高职教育赖以繁荣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示范院校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通过三批示范院校的申报材料和首批示范院校的验收材料看,我国高职教育投入仍存在四个不平衡,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完善高职教育投入机制,明确规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义务,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参与高职教育,降低高职教育学费标准,建立投入绩效评价制度,保障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和合理支出,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券理论源于对效率价值的追求,兼顾了部分公平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教育券的理论与实践,认为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差距过大,尚不具备教育券大范围推广的基础。但可以借鉴教育券独特的财政预算资金支出路径,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均衡化投入的教育券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实现区域范围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的高职教育大规模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快速成长和产业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出发,对当前制约高职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瓶颈予以剖析。从大力推行产学研模式改革和加快发展高职院校校办产业等方面,提出了突破各种瓶颈制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券: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券理论源于对效率价值的追求,兼顾了部分公平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教育券的理论与实践,认为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差距过大,尚不具备教育券大范围推广的基础.但可以借鉴教育券独特的财政预算资金支出路径,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均衡化投入的教育券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实现区域范围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探索,已形成这样几点基本共识:一、高职教育内涵区别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即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采用的课程模式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本科教育"三段式"课程体系无法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三、为此必须构建新的体现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新模式一定要以职业为中心,以实践活动或工作为逻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体现高职教育规律、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职教核心课程体系,通过"教、做、学"一体化交替化的方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四、借鉴这些先进课程模式的优点,必须对现有的原高职课程体系开展项目化重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券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公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于教育券计划,从弗里德曼的“市场模型”(marketmodel)到皮科尔与怀斯曼的“与收入联系的市场模型”(income-linkedmarketmodel),再到詹克斯的“补偿性市场模型”(compensatorymarketmodel),无不蕴涵着教育公平的思想。偏好于市场模型即自由择校的前两种模型的教育券计划更加注重教育券的效率公平,即市场公平;而詹克斯的模型却更加关注教育券的社会公平价值。教育券计划的实施也越来越趋向于追求教育的社会公平这个价值取向,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及其他国家的实践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综合考量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能力不强、经费投入不足、体制机制缺乏创新等现实问题;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需要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要深化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适需人才,提高服务西部大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来源大致形成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民办学校举办人投入、社会捐赠及其他投入等多渠道并进的局面。然而,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地域间不均衡、多元化投入模式结构不合理、高职教育投入法规不健全等成为教育投入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建立健全我国高职教育投入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