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作了具有时代性的科学表述。《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对指导教育工作,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针中“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方针中包含的这四层意思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沿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回过来还是要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对教育方针的表述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教育方针中培养目标的具体阐述。当然,它是针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的,不同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农业中专学校要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根据《决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今社会,素质教育紧遵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养成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健全和完善其人格为己任,这个理念已经被各个教育阶段广为重视。对中职教育而言,更应毫不例外。人的素质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4.
养成教育是着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形成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他们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依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稿)的精神联系实际向学生提出了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做人”包括树立理想、信念;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尊老爱幼;主持正义,保护善良,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诚实、谦虚、遵规守纪、严于律己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导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学生正处于逐步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即主体对人生意义的态度和观点。)教育,对于使我国青少年一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  相似文献   

6.
最近,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由大连中学校长钱咸万先生与副校长姜伟根先生主编的《中学生行为规范读本》,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中学生行为规范读本》是国家教委1994年3月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五个方面40条的具体化。是中学生学会做人的良师益友,是家长辅导孩子的具体化。是中学生学会做人的良师益气,是家长辅导孩子做人的好参谋,是教师教书育人规范学生的好助手。上海市教育局袁采局长给予题词:“育人大计,规范  相似文献   

7.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青少年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学习成才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加强自律,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遵规守纪教育,抵制各种不良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武器。法律规定,加强青少年学生遵规守纪教育,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与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比较,相同点都强调了培养的应是素质全面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人,而不同处是《决定》明确培养目标为“公民”,而不是“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提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大学生党员在不同发展时期思想状况的差异和培养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提出不用阶段的教育机制。通过分阶段、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将大学生党员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不同于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根据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它包含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这个方针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潮流中迈向21世纪。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需要有正确的方向,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我国确定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共同理想,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引导他们确立社会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问卷调查浅析任兴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中央电大统开的政治课。上好思想道德修养课,对电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电大培养目标,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分重要,国家教委和中央电大对这门课程非常...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培养目标,或者称之为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总要求。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把它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就教育论教育的狭隘眼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塑造人才的地方,它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一批业务过硬、政治思想素质好、有理想、有追求、坚持社会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师资队伍。近年来,高校各级党组织都...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各种问题,容易迷失方向,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校应从各方面加强努力,改善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中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提高其综合素质,适应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7.
“自律性”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指人类、社会团体或个人为维护自身进步和健康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约束条件、约束意识、约束能力。从宏观上说成文的法律、规章制度及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与规范,都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律”,但这里指的自律更多的是指个体在遵规守纪及按一定道德准则调节、控制、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人人都要把自己行为规范于一定的范围内。“遵规守纪”、“循规蹈矩”,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这种自律性,这种自律性的养成,一方面仰赖法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针,学校的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应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历经恢复发展、加强改进和全面创新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明显的实践成效,形成了坚持正确导向、以人为本、理论创新、继承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和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生产秩序的基本准则规范。如文明礼貌、遵规守纪、勤劳俭朴、诚实守信等等。遵守公德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之一,是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