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与教学设计是教育硕士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以小学教育硕士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改革试验为例,此项改革开发了“示范型合作活动”“理论引领型合作活动”“操作型合作活动”“案例型合作活动”以及“个别交流型合作活动”等学习策略和课程类型,通过了合作活动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探索了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硕士培养的新路径,并且深化了对合作活动学习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走“常态化”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实的状况无论中学还是小学普遍遭遇到了尴尬。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观念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问题、政策制度支持问题、专业引领问题、学校校本化课程开发与管理问题等成为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面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体现“综合”与“实践”。文章立足于常态化实施现状,探析如何以“项目统整”的方式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整合与可持续利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面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体现“综合”与“实践”。文章立足于常态化实施现状,探析如何以“项目统整”的方式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整合与可持续利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走“常态化”之路。透过现状,我们不难找到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有内在因素。四大领域有机整合及综合实践与地方(校本课程)问整合度不高、指导教学的专业化问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指导方面等成为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野外考察”为主要形式的野外实践在纳入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时应扣紧小学教育专业特点,从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学习的评价等方面整体设计与规划,并在课程实施上采取成立合理的导师组、制定可行的实践方案、建设稳定的实践基地、创新有效的评价方法与提供适度的资金资助等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从“生活化”入手,坚持“三要”原则,即课程内容要活,课程互动要精,课程总结要准,从而指导开展生活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8.
龙墀 《湖北教育》2003,(13):42-44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是本刊1985年开始倡导的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已走过了18年的历程,它从起始之日到逐步完善过程的实践,充分证明其在端正教学思想,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真正实现“学会学习”等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实效。今天,新课程走进了校园,走入了广大师生的生活,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日益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学法指导”已纳入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学会学习”。实践证明,学法指导要与时俱进,它需要发展,需要完善,需要融入《语文课程标准》的体系之中,要在实践拳课程的广阔空间中去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如何“融入”,怎样“发展”,都需要深入研究和认真探讨。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发表“湖北省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课题组”的一组文章,试图按新课程的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一实验进行反思与总结,我们也希望广大教师和教科研人员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新试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作为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内容之一的班级队活动,有着悠久的开发传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本文拟从班级活动原则的视角,对班级活动的特征、组织、实施进行分析,以期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形式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一、自主性原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单主体论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  相似文献   

10.
开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资源开发入手进行课程建设 ,并以校为本探索实施这一课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96):7-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被称为经验性课程,是组成我国基础性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性质上属于活动课程领域,是国家规定的中小学阶段必修课。该课程并不是其他学科的补充或辅助,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和教育功能。要求学生从活动、经验、行动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践学习,与其他课程并列平等,在对学生教育方面形成有效互补。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从营造实践情境深化学生实践活动课程体验,从生活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小学生兴趣相结合,整合其他学科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小学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从人的因素来看,教师、学生及师生关系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与教师的表现及师生关系尝试性地进行了评价,旨在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13.
研究就开发“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的背景,理念及这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等作了理论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我校从2001年3月起实施省级课题“江南水乡农村小学综合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我们将每年的3月确定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月。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是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热情、体验程度、合作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等评价指标,摸索制定“学生实践活动评价办法”。现将我们的做法与设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仲燕 《学周刊C版》2022,(21):166-168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一,其开发与实施的目的在于构建融理论于实践的课程活动,以实践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认识。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展开了研究,在简述其特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综合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倡导自主开放的综合实践过程等观点,旨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放眼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 ,审视学生生存、发展和将来贡献社会的需要 ,慎思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弊端 ,明辨教学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距离 ,国家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国家教委在调查的基础上 ,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以及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策略。“这次改革 ,对课程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实行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体育和健康……”①按2000年8月6日送…  相似文献   

17.
新试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作为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内容之一的班级队活动,有着悠久的开发传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本文拟从班级活动原则的视角,对班级活动的特征、组织、实施进行分析,以期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形式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育部教基(2001)17号文件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向其他课程渗透先进的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实施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审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于提高学生“发…  相似文献   

19.
走出“活动课程”的理论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以来,“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一起,成为课程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是,活动课程的研究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许多省、市编出了小学活动课程教材,并把活动课正式纳入了小学生的课程表之中;许多学术会议特别是课程论方面的会议开始把“活动课程”的研究作为热点研究课题(只是少有研究成果问世);有人酝酿成立“活动课程专业委员会”,创办《活动课程研究》杂志……种种迹象表明,“活动课程”在我国已成为最热点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然而,本人认真揣摩之后,却不无遗憾地发现我国的“活动课程”研究已走入重重误区,如不及时澄清认识,及时走出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这只是本人之所见。 一、“活动课程”的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20.
我校从2001年3月起实施省级课题“江南水乡农村小学综合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我们将每年的3月确定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月。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是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热情、体验程度、合作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等评价指标,摸索制定“学生实践活动评价办法”。现将我们的做法与设想介绍如下:一、评价理念1.整体观。评价要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他们的作品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