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校企知识转移网络中企业员工吸收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波  于渤  卜琳华 《科学学研究》2011,29(1):106-111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与奇瑞汽车公司的合作关系为案例,构建了校企知识转移网络,基于该网络对企业员工知识吸收频率、中心性、核心-边缘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拓展了“伙伴专属性吸收能力”的概念,提出了“类属吸收能力”的概念;揭示了“自我监控力”、网络中心性与企业员工吸收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企业员工个体能动性在构建网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及核心-边缘结构对企业员工吸收能力的影响机理等,并提出了提高企业员工吸收能力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借助情景实验,以企业家为实验样本,对社会网络中个体的中心性特征、积极拖延行为及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全新阐释,证实团队成员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以及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等结构特征在积极拖延与个体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倒U型调节作用。管理者可以借助对个体在情感网络和咨询网络中的位置属性的判断,进而对积极拖延行为实施个性化管理,通过构建知识互渗、情感共融、技能互补的社会网络体系,帮助团队成员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231家中小企业为样本,构建中小企业网络嵌入性和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对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关系质量这4个维度与吸收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从网络嵌入性方面找到提升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途径,并就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网络嵌入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求高校必须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因此明确各类影响因素对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行为的作用关系日益受到重视.针对高校创新团队知识创新现状,基于三元交互论、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流率基本入树法,建立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管理策略仿真的结果表明:对创新团队成员个体所处环境的创新氛围和人际信任关系进行管理,更有利于提升个体知识创新力、促进团队长远发展与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231家中小企业为样本,构建中小企业网络嵌入性和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对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关系质量这4个维度与吸收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从网络嵌入性方面找到提升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途径,并就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网络嵌入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团队多样性的领域,已有研究提出认知益处与团队整合之间的矛盾:社会认知视角认为团队的多样性会产生知识池,从而为团队带来认知益处;社会认同理论却认为团队的多样性会导致冲突的产生,降低了团队的整合能力.基于两视角整合的模型,试图通过个体的社会网络来探究个体的差异性,进而揭示整合模型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团队认知多样性和成员创造力的跨层次关系中,成员的社会网络与其工作团队间人口统计特征差异性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大型跨职能研发团队认知冲突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在于成员间的知识不对称,而成员间以团队学习为核心的知识协调活动是实现团队认知冲突有效消减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从微观视角阐述了基于知识协调的大型跨职能研发团队认知冲突消减机理,构建了以团队学习为核心的知识协调过程模型,并运用仿真手段研究了关键性因素对团队认知冲突消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员的知识传播与吸收能力与团队认知冲突消减效果正向相关,其中知识传播能力起到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团队关系类型、职能背景构成比例、观点阈值异构以及知识学习策略对团队认知冲突消减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研发团队及成员为样本,实证研究测试团队学习行为对个体社会资本、个体学习倾向与其创新行为关系的跨层次影响.结果显示:个体社会资本、个体学习倾向对其创新行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学习行为对其成员创新行为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学习行为可强化其成员互动频率与创新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且对其成员学习倾向与创新行为之间正相关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有效管理研发团队、促进成员的创新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组织成员转移知识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经典的知识转移模型,从整体概念框架出发,探寻彩响组织成员知识转移行为的因素,提出了个体知识转移意向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提出的个体知识转移意向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内在激励、外在激励、组织承诺、人际关系、系统有用性、共享规范对成员知识转移意向有显著影响,而知识感知价值和互惠规范等因素与成员知识转移行为意向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团队知识表征与个体自我表征的形成过程,探讨交互记忆系统、个体自我概念以及包容性领导如何诱发创新行为的产生,并构建了三者对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运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部分中小科技型企业内的82个团队数据,运用跨层次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构建良好的交互记忆系统会促使成员做出更多有益于团队的创新行为;交互记忆系统会通过个体基于团队的自我概念激发更多的创新力;领导包容性程度越高,内部人身份感知与个人创新行为之间的正向影响越强,而包容性领导的强弱对组织自尊与成员创新行为之间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文献计量学目前的状态 文献计量学存在着定义多、模型多、争论多的问题,总的说来,对文献计量学是什么,研究什么,还存在分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尹春华  周西平 《情报科学》2005,23(4):568-572
复杂科学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复杂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及复杂适应系统的七个基本点,然后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探讨了internet所呈现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从而说明了internet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所呈现的特征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复杂适应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7.
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自我效能感对于网络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网络学习效能感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Wiki-IC是信息共享空间(IC)的Wiki化,是在虚拟层面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文章以Wiki为应用平台,在分析Wiki知识构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Wiki-IC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知识服务内容等方面,最后对Wiki-IC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和谐的界面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和界面管理理论,对界面有效性进行了界定,指出界面有效性的本质是界面和谐。以此为基础,运用和谐理论的和谐分析矩阵建立了界面有效性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李捷 《中国软科学》2004,(10):135-139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需要的相关数学模型,对需要满足、需要关心和外部环境制约等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对于组织成员的需要进行认识和引导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