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莉娜 《文教资料》2012,(34):16-17
秦《诅楚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声讨楚王熊相,并祈求神灵保佑秦国战胜楚师的刻石文字。石共三块,文字基本相同,分别以所祭神名命名:一曰"巫咸文",一曰"亚驼文",一曰"大沈厥湫文"。《诅楚文》出土日久,研究成果亦丰,然其中尚有未能尽解之问题,故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补阙:一、词语校读札记;二、由《诅楚文》看祝祷辞文体概况;三、由《诅楚文》看先秦时代告神之礼。  相似文献   

2.
《屈原列传》地名注释修正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公元前312年,即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秦、楚两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战争起因是:秦使张仪以“商于六地六百里”谊楚绝齐,待楚怀王“使使如秦受地”,始知这是一场骗局。盛怒之下,楚怀王决定以战争手段...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字典>对<诅楚文>"将欲復其(貝兇)迹"一句中的"(貝兇)"的解释不确切,在考察前人对<诅楚文>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对"(貝兇)迹"二字的解释之后,认为<诅楚文>中的"(貝兇)"应为"凶"的通假,乃"凶恶"义.  相似文献   

4.
一屈原名平字原,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周显王二十六年,纪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他是“楚之同姓.”楚远祖是帝颛顼高阳,传至季连,(?)姓,为楚之祖先。至熊绎,当周成王时封于楚,居丹阳(湖北巴东县东南四里),传国至楚武王熊通,封其子瑕于屈(湖北秭归县),于是就以采地屈为氏.屈原是王子瑕(屈瑕)之后,是楚国的贵族。屈原活动于楚怀王,顷襄王的时代,那是战国时期.当时有七个国家,号称七雄,即:秦、楚、齐、韩、赵、魏、燕。各自称王,“务在强兵并敌,”连年战争,互相吞  相似文献   

5.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他主张联齐抗秦,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接受屈原的意见,把屈原流放汉北。接着。楚怀王被骗入秦,客死在秦国,顷襄王接位,以子兰为令尹(宰相)。屈原恨子兰怂恿怀王入秦,子兰在顷襄王前大进谗言。屈原尽忠报国,却受到残酷打击,被第二次流放。《涉江》就是在流放江南时写的。那么,诗人主观炽热的爱国感情和客观现实的尖锐矛盾就是《涉江》思想感情的主线。而这条主线又是逐层展示的: 诗的一开头,“余幼好此奇服  相似文献   

6.
《屈原》写于一九四二年一月,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代表作。关于《屈原》的创作,作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屈原的悲剧身世太长。在楚怀王时代做左徒时未满三十,在楚襄王二十一年郢都陷落而殉国时,年已六十有二。三十多年的悲剧历史,怎样可以使它搬上舞台呢?我为这问题考虑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不易解决使我不能执笔者有三个星期之久。”后  相似文献   

7.
(一)《六国论》,是宋代散文大家眉山苏洵有名的一篇政论文,是《嘉祐集》里《权书》的第八篇,原题为《六国》。这篇文章,论述六国(战国时代的魏、韩、赵、楚、齐、燕)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一味赂秦。赂秦既增加了敌  相似文献   

8.
《屈原》的主要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战国末期,势力强大的秦国,对六国采取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妄图把六国依次吞并。而楚国内部在联秦还是抗泰问题上斗争十分激烈。屈原针对秦王的阴谋,向楚怀王提出了联齐抗秦的主张。而秦王的使者张仪和楚国的南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等投降派互相勾结,以“奉献商于之地六百里”骗说楚怀王绝齐亲秦;同时郑  相似文献   

9.
《六国论》一文意在阐明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指出赂敌必然资敌而弱己,定然招致灭亡,希望宋朝统治者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0.
王美盛     
王美盛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文字学家。他长期蛰居山东沿海一角,数十年致力于秦以前的书法与文字研究。先后考订了我国先秦时期的两组重要石刻文字——石鼓文和诅楚文的年代,破解了两个千古文化之谜,对我国考古学、文字学、书法学等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先生赞其博通且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11.
徐文武教授在2007年就写了《熊家冢楚墓墓主蠡测》一文,认为熊家冢楚墓的墓主可能是楚昭王熊珍。但根据考古资料,熊家冢楚墓的相对年代为战国早期到楚怀王时期,加之文献记载楚昭王统治后期的都城在远离熊家冢楚墓的"鄀",故楚昭王是熊家冢楚墓墓主的可能性不大;根据楚惠王在位时的政绩、个人德行以及当时的人殉情况可知,熊家冢楚墓墓主最有可能是楚惠王。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检测 1.选出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嫉恨”的“嫉”,音与“疾”字相同,声调念去声。课文中的这个词,不应解为“因忌妒而愤恨”,而应理解为憎恨。 B、“诅咒”的“诅”,音与“祖”字相同,声调念上声,“诅咒”是咒骂之意。  相似文献   

13.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14.
《秦与楚》是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楚学泰斗张正明先生的遗著,全书系统比较了秦文化与楚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性格、文明兴衰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分析。以《秦与楚》为例,从三方面探讨了张正明先生在文化类型比较研究上的叙事原则,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离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准确地把握它的写作时间,对于正确深入地认识这一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深入研究屈原的斗争经历和思想性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是,关于《离骚》的写作时间,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较为一致的观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学术界的前辈和同仁商榷。我的看法是:《离骚》是屈原在楚怀王三十年(-299)——楚顷襄王三年(-296)第一次放逐过程中写下的,写作地点在汉北。具体考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古地名黔中     
作为一个古老的地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黔中的内涵所指和范围境域与现今的黔中大不相同。周显王八年,即秦孝公元年已有关于黔中的记载:“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至洛有上郡,楚自汉中有巴、黔中。”这时的黔中属于楚。周赧王十六年,秦挟持楚怀王,要楚割让巫、黔中郡,  相似文献   

17.
联系《史记》其它各篇和《战国策》的有关记载来看,信陵君请如姬窃符,夺取军队大权,固然是救赵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却不是唯一的根本的原因。试看下引各条材料:秦围邯郸……八年,平原君如楚请救。还,楚来救。及魏公子无忌亦来救,秦围邯郸乃解。(《赵世家》)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遣将军景阳救赵。七年,至新中,秦兵去。(《楚世家》)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平原君虞卿列传》)秦兵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  相似文献   

18.
王胜祥 《历史学习》2006,(11):39-39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第8页对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这样叙述的“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国,俘虏了韩王安。此后十年间,秦国连年用兵,先后攻灭赵、燕、魏、楚、齐等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而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一册第8页和地质百万版社出版《历史地图册》必修第一册第3页《秦灭六国》地图对秦灭六国先后顺序介绍是一致的,即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相似文献   

19.
《柳毅传》地名矛盾论解何长江唐传奇名篇《柳藏传》中存在着地名矛盾。其文一开始说柳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I柳毅送信到龙宫时对洞庭君说:“毅,大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湘滨”和“楚”二词很明确地将此故事限定在了巴陵洞庭湖。然而文中龙女却对柳毅说...  相似文献   

20.
祝诅是《诗经》时期先民最普通、最常用的语言巫术行为,先民们为了去祸纳福、逢凶化吉,以祝文、咒文形式,用语言的魅力赞美、诅咒、影响神鬼祖先,并辅之极富想象性质的祭祀、巫术等行为方式来处理和调解人们与神鬼祖先之间的关系,促成人们与其信仰对象——神鬼祖先间的和解、互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