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学生规模大幅扩容,教育资金捉襟见肘.吸引非政府资金投入教育产业是当前热门话题,学费制度改革更是其焦点之一.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本文对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和核心内容予以细述,同时指出它对当前学费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众追求高层次教育需求的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有限的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日趋紧张。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分担不仅有利于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创新,还有利于扩大研究生的教育规模,同时也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在阐述基础教育成本分担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基础上,重点探讨基础教育成本的核算与分担问题。并提出了确定基础教育成本分担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在我国实践的局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应当由在教育中获得益处的各方分担,在我国家长被认为是收益方而以交纳学杂费的形式分担成本。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家长交纳学费的情况无论在经济和教育上还是在法律和伦理上都陷入了矛盾。本文在阐述其矛盾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可供缓解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谈及教育成本分担问题时,人们往往先从教育产品的属性着手。因为教育产品(本文单指各层次教育的毕业生,下同)的属性,是实施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理性前提。如果某种产品属于公共产品,则从理性层面或至少从学理层面上讲,生产者所有成本,应完全由公共社会或能代表公共社会的国家来承担;如果是私人产品,其成本则要由拥有者的私人承担;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则私人和公共社会应当按某种比例分别承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热门话题,教育投入和教育支出矛盾日渐突出。随着GDP的快速增长,教育投入明显不足,对普通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文章通过对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由国家、用人单位、高校、个人按照一定比例分担教育成本,是解决教育成本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教育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分担,使受教育者普遍感到来自成本的压力.为了缓解学费的压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奖"、"勤"、"减"、"补"和国家助学贷款等方法,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文章从教育银行的特点、现实基础和资金来源及机构设置等方面论证了举办的必要性,指出开办教育银行是走出当前困境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指出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在公共教育资源、收入分配和高等教育机会方面的公平。论述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在现实中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本分担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质是让国家、用人单位、高校和研究生等直接受益主体合理分担成本,家庭、亲友和社会捐助者等间接受益主体补偿成本不足。在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将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研究生教育的管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地域结构和层次结构等,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根源是农业的资本收益率比第二、第三产业的资本收益率低.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把社会对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的需求,促进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国教育总经费需要置于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广义交易成本构成中来考察.教育所花费资源是现代经济体系中广义交易成本的"学习成本".教育资源的一阶优化问题从属于整个经济体系中广义交易成本的数量确定和比例确定问题.这依系于广义交易成本支出所带来的递增规模报酬是否足够抵消相应的成本付出.而教育资源最优数量确定则要求整个经济体系中各种交易成本支出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教育乱收费"是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教育价格"是否合理的问题,而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看,却是经济系统对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一个自动反应.足够数量的教育资源获得和有效使用需要一个开放、竞争性的教育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美国教育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该理论在具备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和假设前提下,为缓解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现实路径。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借鉴该理论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实践时,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和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实行成本分担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魏宏聚 《教育科学》2006,22(5):12-15
民众与政府在义务教育思想发轫时期就达成了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隐形社会契约,任何背离该契约的成本分担政策均可能受到社会的质疑与指责。农村“免杂费政策”的实施,是迈向义务教育这一理想社会契约的重要步伐,但其在民众所期望的成本分担理想社会契约中仍然占据较轻的位置。为了避免社会的质疑,我们的后继政策仍然需要向这一理想社会契约靠近。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由学生、学生家长、纳税人和学校四方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格局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生均成本大幅上涨所导致的世界范围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其意义在于拓宽了高等教育服务机构的筹资渠道,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社会助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因教育服务成本边界模糊、构成模糊、计量困难和各方高等教育受益率测算困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代价论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创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是为高等教育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在本质上代价与价值相关。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终极关怀,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代价主要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中的代价。在把握代价的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我们应树立代价意识,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力争把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代价降至最低,以最小的代价付出换取最大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指出了我国教育成本分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公平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出发,分析当前高校新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贫困生界定困难,困难学生比例反常上升;实施过程中资助措施主次不分,比例分配不合理;资助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提出完善我国新资助体系的构思:建立健全资助政策法规,规范资助各方,加强监督;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利率,简化助学贷款手续,建立完善的信用环境,保证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主体地位;优化资助体系内部结构,强化资助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佩斯(Pace)大学护理学院助教授Ekstron DN博士和副研究员Sigurdsson HO博士在美国护理教育杂志(J.Nursing Education 2002,41(7):289-294)上著文,论述了该校实施国际交流项目的初步经验,该文根据批判性社会理论,指出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了障碍和限制,特别是政治和经济对沟通和理解互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