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些年,记不清是在什么杂志上,曾看到一道初中二年级的期末试题。因为有趣,所以至今难忘。这道题为:用改变词序的方式,将“小羊上山吃草”写出5个以上的不同句子。我教中学语文多年,在课本和接触到的所有练习册上,都未见到过这样的题目,感到此题新鲜有趣,于是就...  相似文献   

2.
夏德琴 《江苏教育》2007,(24):21-21
我们这次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有这样一道题: 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请你照样子来描绘。  相似文献   

3.
4.
5.
例如图1,伞不论张开还是收紧,伞柄AP始终平分同一平面内两条伞架所成的角BAC,当伞收紧时,结点D与点M重合,且点A、E、D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部分伞架的长度如下(单位:cm):  相似文献   

6.
高维迎 《江苏教育》2000,(11):26-27
某市六年级语毕业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根据要求写词语:(1)写出五个描写春天景物的词;(2)写出五个表现人物行为愚蠢的词。面对此题,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下笔。结果,从800份试卷分析统计,要求写的10个词语,学生人均写错5.8个。一道普通的语试题,为何错误率如此之高呢?不能不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的学习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理解和体验应该是多元的。但是当这种多元遭遇到考试、分数、标准时,往往有所束缚,阅卷教师也常常被参考答案牵着鼻子走。可是,一则寓言的寓意难道只有一种?一句古文的翻译难道一定要缜密精确?一则看图写话定然只有一种想象?反观我们的语文试题,这种僵化的现象却不在少数。有一道看图写话的题目是这样的:请你仔细研究漫画《羡慕》,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则关于笼中鸟和林中  相似文献   

8.
一道有缺陷的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如东县赵荣民1996年高考语文卷第14题是:《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这道考...  相似文献   

9.
2011年高考福建省语文卷的第17题是一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很好、最有语文味的语文试题。这道题被许多教师认为是这份试卷的一个亮点。这道题亮就亮在材料的选用上。既为语言文字运用,自然地就要着眼于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高考福建省语文卷的第17题是一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很好、最有语文味的语文试题。这道题被许多教师认为是这份试卷的一个亮点。这道题亮就亮在材料的选用上。既为语言文字运用,自然地就要着眼于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高考试题的素质教育导向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容理诚纵观近年的高考试题,由对知识的考查转向对能力的考查已逐渐明确。1997年的语文高考试题则更加注重了素质教育的导向,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对能力层级的要求。现在主要以1997年语文高考试题为例加以说...  相似文献   

12.
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语文试题就以其特殊的地位显示了它的导向性,而且强有力地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高考指挥棒”这个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在高考语文试题的影响下,十四年来,“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这已经成为一部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指导思想了。那么,抱着这一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对不对呢?显然,这是片面的。不过,从客观上讲,要求教师完全摆脱“指挥棒”,去另辟蹊径,恐怕这也不够现实,也是很难办得到的事情。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希望教师能全面正确地认识高考语文试题,扬长避短;二是希望高  相似文献   

13.
景明水 《江苏教育》2008,(10):22-22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次毕业班学生语文学业检测,其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作者是——,他被称为“——”。和他并称“李杜”的诗人是——,他在诗坛上被称为“——”。  相似文献   

14.
谷孝龙 《语文知识》2002,(3):46-46,9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题第25题是这样命题的: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2分)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是这样定的: 参考答案一: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的第三大题,出自高中第五册《呆气》一文的练习二。这一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应在什么地方?属什么关系?我们觉得值得讨论。试题第2小题的提示部分讲,“(这个长句)除笫一层外,其余各层都有一个标志意思转折的词。”这就明确告诉考生,这一复句不是转折关系的;这题的标准答案是“然”、“但”,显然出题者否认第一层在“然”处,或在“但”处。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试题的灵活程度和发散程度在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中考语文试题的导向作用,不仅是提高学生题目分析准确性的有效措施,而且是提高学生题目完成效率及正确率的重要途径。作者从具体试题出发,围绕中考语文试题导向作用有效发挥的价值及具体措施、策略展开探讨,希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应试能力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国的高考试题,是应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肃性的。然而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一大题的第6小题,竟然出现了严重的错误,确实太使人感到遗憾了。(这道试题见第25、26页) 很显然,这道题是要考查考生分析多重复句的能力的。从教纲和教材的要求来看,这一考查无疑是正确的,而且题中所选用的材料——一个由6个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也是很规范的。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是出在供考生选择答案的四个选项上。这四个选项竟没有一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地区的中考试题不仅具有对该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进行检测的功能,同时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然,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考什么教什么的做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作为一个地区的中考试题应该力求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遵循教学规律,科学高效地实施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1996年初中毕业统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批评一个不守纪律的同学,下面说法中诚恳而不伤害对方,又能达到批评目的的一项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