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叫“为了忘却的记念”,引来了至今还有分歧的两个问题:一是“记念”是否与“纪念”相同或相通;二是“忘却”怎么理解。我认为准确理解标题中的这两个问题,特别是把握后者,是把握鲁迅为什么写作此文的一个全局性的根本问题。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第四卷的此文标题上,依然取用了鲁迅原用的“记”字,未如某些选本上将这里的“记念”改成“纪念”。于是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消息标题的辨识 新闻标题的显著特点是容量大,标行多,虚实相间。教学中发现:当三个标题都出现时,学生易于辨认;而当给出两个字体大小相同的标题时,有较多学生不能辨识。 如某统考试题中,有一道消息标题的判断题。引题为:“长堤巍然屹立,三镇安然无恙”。正题为:“第二次洪峰昨日凌晨过汉”。此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判断失误。其原因是对标题的作用没有完全理解。  相似文献   

3.
我们把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问题,称为“新课堂现象”。这些“新课堂现象”很值得教师反思、研究并逐步消除。一、“新课堂现象”现象之一:把“对话”当作“问答”。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答”,无论有无道理或正确与否都不给予“表态”和引导,任凭学生遐想与信口开河,还美其名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现象之二:有“活动”…  相似文献   

4.
“宠辱不惊”是一个常见成语。从各种词典对“宠辱不惊”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界对“宠辱不惊”的“宠”字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把“宠”理解为“宠爱”,如《当代汉语词典》释“宠辱不惊”:“受到宠爱或羞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众多词典。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近音词、同音词很多,有些意思迥异,有些却很相近。如果分辨不清,就会把词用错,也会把字写错。下面几组同音词的词义是很容易混淆的,应仔细辨析。[肤浅 浮浅] 这两个词的相同点:都表示浅,不深。不同点:“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如:“我对戏曲的了解很肤浅”;“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常识等,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戒骄戒躁,求真务实,努力克服脱离群众的浮浅的官僚主义作风。”[眷眷 拳拳] “眷眷”,多指感情上怀念,依依不舍,如“张明敏先生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对家乡的眷眷之情”;“拳拳”,多指态度上诚…  相似文献   

6.
微软PowerPoint软件包的每种“模板”均提供了下列4种“母版”:标题母版(用于确定“标题”幻灯片的风格和组成元素)、幻灯片母版(用于确定除“标题”幻灯片外的其余幻灯片的风格和组成元素)、讲义母版(提供在幻灯片打印时一张打印纸中同时打印的幻灯片数量及版面布局设置。西方中小学教师一般会在课前向学生发放纸质的“幻灯片讲义”)、备注母版(提供向各幻灯片添加“备注”文本的默认样式)。建议教师们在制作幻灯片之前做好“标题母版”和“幻灯片母版”的相关设置,如字体、字号、颜色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标题母版”和“幻灯片母版…  相似文献   

7.
做应用题时,我们都是通过分析理解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的,但有些应用题的条件是隐含的,需要先把它们找出来,不然就无法解答。怎样寻找隐含条件呢?我把应用题隐含条件的规律总结如下:一、隐藏在图形中如图:照这样摆下去,一共需要几个苹果?这里,“4个盘子”和“每个盘子都摆了3个苹果”就是隐含条件,隐含在图中及“照这样摆下去”的情境中。二、隐含在比较性的话语中如:甲班有35人,乙班比甲班多3人,两班一共有多少人?这里,乙班有“38人”是隐含条件,隐含在“比甲班多3人”中。另外,还有“同样多”、“倍数”等关系的隐含条件,这里不再赘述。三…  相似文献   

8.
标题改为“维纳斯‘续臂’”,将锦上添花——标题宜实,卒章宜虚。此文主旨多元,可变格用于“见仁见智”或“需要沟通”话题作文,变格的措施是:强化各国专家“自我意识”,将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持论指向改变为“见解不同,但都依据‘自身逻辑’”。  相似文献   

9.
<正> 心理学认识过程中,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五种认识过程的先后顺序,各家著作安排很不一致。有些书本把想象和思维合成一章,标题为“思维和想象”(如章志光:《心理学》、伍棠棣:《心理学》、宋日昌:《普通心理学》、车文博:《心理学原理》、北师大:《心理学》、河南大学:《心理学讲义》)。在这些书本里,大都以思维为主,先写思维,后写想象。还有把想象插在思维当中的,想象被当作思维的附庸。同时还可看出,这些书的编者都倾向把思维安排在先,想象安排在后。有些书本把想象、思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做教师的Powerpoint培训时,偶然发现了Word与Powerpoint中利用“发送”命令相互转换的这个功能,这给平时制作和修改电子教案带来了很大方便,步骤如下:1.在Word中输入要在Powerpoint中显示的内容,并分清标题、小标题和要点内容。2.单击“视图—工具栏-格式”菜单,使快捷工具栏显示出样式工具,然后把在同一页中要显示的标题、小标题和要点内容分别设置为标题一、标题二和标题三,需要分页显示的再重新设置为标题一、标题二和标题三。如:标题一小标题一要点内容一要点内容二……标题二小标题一要点内容一要点内容二……在这里标题一、标…  相似文献   

11.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主题的“眼睛”。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好一半文”。这都是说标题的重要。初中语文课本中一些文章的标题就充分体现了精湛的标题艺术。 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文章的标题生动活泼,不仅能增长文章的表达效果,更好的发挥宣传鼓动作用,而且还能象磁铁一样吸引读者。如《死海不死》、《首先要做“马”》、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僵”:“僵硬。~尸|手脚都冻~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辞海》“僵”:“僵硬。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语大字典》“僵”字条下也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僵”解释为“僵硬”。我们认为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僵”理解为“僵硬”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1、标题:追求一见钟情的效果自拟标题,往往有三种情况:如话题为“向往”,一是直接型,套用话题,为《谈向往》;一是观点型,化用话题,为《向往是一种心态》;一是文学型,为《需要一盏灯》,最后一种往往能够吸引读者,有如下几种方法:①巧用流行语。成语俗语蜕变后可作标题。如《推己及人,拷问心灵》。流行歌曲的歌词可作标题。如《答案,你大胆地丰富起来》、《都是不诚信惹的祸》。电影、电视剧名可作标题。如《与丰富多彩共舞》(化用《与狼共舞》影片名),《离开诚信的日子》(化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名)。时尚广告词可作标题。如《关爱心灵,…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举手投足 ,一颦一笑 ,无不折射出对生活的感悟。在朗读中借助形体语言 ,不仅有利于掌握朗读的节奏 ,而且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请看一年级《数新房》(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两则教例。[教例一]出示句子 :“这是新学校 ,那是新工厂 ,还有大片新住房”(《数新房》第二句)师 :哪位同学能读一读?生 :这/是/新/学校 ,那/是/新/工厂 ,还有/大片/新/住房。师 :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呢?生 :他读得好 ,没有读错。生 :他“新学校” ,“新工厂” ,“新住房”读得不好 ,这都是一个词 ,是说学校、工厂、住房都是新的 ,不能分开读。师…  相似文献   

15.
翻阅近年中考优秀作文,发现这些作文除了选材新、构思巧、立意高、语言美外,还有一个亮点:不少佳作还巧立光怪陆离的小标题。这些小标题与文章的大标题互相照应,珠连璧合,成为佳作的一只只“亮眼”,含情脉脉,诱人神往。那么怎样设立小标题呢?  相似文献   

16.
话题,仅仅是写作的由头,它的范围很宽泛抽象,所以学生写作时千万不可直接把话题当做文章的标题,一定要另立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标题,在拟标题时要遵循“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的原则。通常,话题作文拟题方法有两种:第一,扩充法。就是对话题进行扩充,把话题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将它扩充成句子或短语。这一般适用于以单个词语为话题的作文。如,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文章题目可写成《一份特殊的礼物》。第二,替换法。就是把话题替换成与它的意思相当或同类的词语,这一词语可能是话题词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镜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称中国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称世界史)继续沿用有利于教学安排的章节体编写体例。教学中碰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章节标题。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往往忽视对章节标题的重视而把重点指向章节标题下的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掘章节标题在教学中具有的潜在功能。因此,历史教学应首先考虑对章节标题的教学处理。教学中,历史章节标题的处理有:一、变即在教学中变化章节标题的名称,以拓宽学生对历史问题更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如《中国史》下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相似文献   

18.
一、消除歧义(1)停顿消除法:按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合理停顿,消除歧义。如:“这种糖五毛五十粒。”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五毛钱”能买“五十粒”,也可以理解为“五毛五分钱”能买“十粒”。只有按意义合理停顿,才能消除此类歧义。(2)变换词语消除法:即把句子中易产生歧义的词予以变换,消除歧义。如:“教育局通知说,让张校长本月10日前去汇报工作。”“前”可理解为“前后”的“前”,也可理解为“前往”的“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或者“前往”。(3)调序消除法:即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消除歧义。如:“两个朋友送的影集。”这句话既可理解为…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 2 0 0 3年 1 2月第 1版 )的第一章第五节有几处改动 :标题改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最后一节的阅读文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国共内战大体停止 ,双方的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先后派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博古等 ,到西安、南京同国民党领导人会谈。国民党内许多人要求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共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笔者在旁听某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公开课时 ,发现授课老师和许多听课老师都把这段文字理解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课文标题,常常以简短、鲜明的语句,确切地把课文内容的精神传达出来。教学时,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灵活地抓住不同的时机进行释题,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一、一开始接触课文就破题。对那些内涵比较大、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题目,就要采取这样先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引导学生了解题意的方法。如《将相和》一课,学生对题目不易理解,有的连字都可能读不准。这就宜采取破题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将”、“相”、“和”三个字的含义:将,指古代统帅军队打仗的将领;相:古代最高文官;和,这里指言归于好。破题时,还可以问学生:“将”指谁?“相”又指准?他们俩为什么不团结?后来怎样言归于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