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河镇是中国“汽配名镇”“中国汽配之乡”。孟河实验小学立足乡土特色产业,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之路。文章系统阐述了导向学生核心素养开发汽车文化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课程资源以及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机制等,对提升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水平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为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结合学校所在的通州湾地区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地区文化特色、学生基本情况,有机地将本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校本的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校本课程富有生命的气息,积淀历史的厚重,紧跟时代的节奏,为学生搭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成长平台,拓展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成长空间,为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创造机会,传承垦牧文化,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结合实例,对基于"垦牧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人文底蕴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长久、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共识。本研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山东省德育一体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前后历时三个五年规划,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借助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开发、出版校本教材,探索了“六位一体”的传统文化育人策略,以课程整体推进的方式,以知促情,知行合一,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基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校特色发展的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丰富并拓展了传统文化教育校本化的实践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作为当前学生发展的风向标,也指导着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文中通过梳理当前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分析核心素养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必要性,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施、评价的策略,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东光县致远小学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将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校本课程,进行了致远文化课程的开发.同时,进行课程教学模式转型的实践探索,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扎实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体现,依托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将非遗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仅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发展,丰富了语文核心素养下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概念,又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传承,同时对关中地区特色民俗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凤翔彩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  相似文献   

7.
胡朝成 《广西教育》2022,(23):47-49
本文针对校本课程校本特色不明显、时代性不强、内容更新不及时、不成完整体系等问题,提出利用信息技术理念和文化特色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议,从而使技术与素养、课程与育人目标、学校文化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新课程改革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念,立足音乐,融合语文、历史等多学科,利用学生古典诗词吟唱团每周固定的校本课程时间,进行跨学科领域的学科融合性校本教学与课程素材资源开发。经过两年扎实的实践研究,构建了集音乐性、歌唱性、美听性于一身的中小学“古典诗词吟唱”校本课程素材体系;形成了课程有效实施的三大策略;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增强了文化自信心;提升了教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与传统文化素养;打造了学校的“诗香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花木文化"课程建构了涵盖"基础性学科课程""选择性多元课程""综合性特色课程"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从"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探究""生命与健康""语言与人文""公民与社会"五大领域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主题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初中英语课程核心素养是全面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基础,而特色地域文化是打造特色课程的根本前提。在贯彻落实初中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通过融合核心素养和海南特色文化,进一步探讨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研究开发具有海南特色的初中英语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在学校落地,必须形成明晰的、可操作的"校本化"表达。近年来,南阳市宛城区教体局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关注学科素养与跨学科整合、减轻学生负担为原则,指导学校围绕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设计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其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体验性特点,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牢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指明了新方向。近年来,海安县海安镇孙庄小学盘活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革命资源,以红色文化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发接力革命传统的文化课程、传承革命精神的活动课程,同时积极探索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评价改革,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特色化表达。  相似文献   

13.
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存在内在互动机制,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载体,校本选修课程则是体现新课程“校本”理念、凸显学校自主性和文化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实践,发现校本选修课程在凝练学校发展特色、凸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和档次、提升教师文化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客观分析学校现状的前提下,我校确定"营造书香气,孕育高尚人"这一主题特色发展方向,从"让每个孩子写一手好字"入手,以"书法艺术"为载体,让学生感受中国悠久历史,提升文化修养。我们依托校本课程建设,把学校的"书法艺术文化"转化为校本课程,开发了"书法艺术文化"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语文核心素养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各地立足地域特色开展优质文化教育。对此,高中学校要深入地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地域文化特色和教师优势出发积极开展语文领域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当辅助教学大纲,弥补新课标中存在的薄弱点,让教学更贴近地方实际,把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下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校本课程的教学队伍不能只局限于体制内的老师,还要动员社会的各界人士,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加入校本课程的讲授中,这样才可以真实还原传统文化,确保教学效果。本文从校本课程出发,分析了该课程设定的意义和途径,希望能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后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模式。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受到各地区学校的青睐。校本课程的研发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创办特色学校的契机。辽西地域文化校本课程,以辽西地域文化资源为基础,力求研发适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和学生特点的语文校本课程,希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依托内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举办内地西藏班是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而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能很好地结合内地西藏高中班(校)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内地教育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西藏育人需求,实现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构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内地西藏高中班(校)校本课程体系,应坚持学生为本、提升课堂品质,拓展课程资源、兼具民族特色,坚持民族平等和文化交融、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指向核心素养发展、培育特色校本课程群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多样性、传承性和亲和性,是独一无二的课程资源。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政治课教学,能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助推教育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程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过程中,需要教师巧用资源以贯穿课堂教学各环节,发挥地方特色资源的作用,激发学生应用地方特色资源的主体意识,营造应用地方文化资源教学的良好环境,开发符合教学实际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以深化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与实施卓雅文化校本课程,是让卓雅文化的理念落地生根、入心践行的载体。基于卓雅文化的结构要素与价值取向,卓雅文化校本课程分为四个板块:基础素养、卓雅素养、卓越素养和活动课程。实施卓雅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具有卓雅文化品质的少年,可助推学校走向特色文化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开发、整合当地教育教学文化资源,有利于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将吴文化融入现代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涵养儒雅气质,提升文化品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社会文化资源与校本资源有机融合,也有助于构建开放有活力的高中语文课堂.文章基于目前吴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从传承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素养、构建语文课程三方面深入探讨吴文化课程资源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和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