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鲤  吴贵 《中国编辑》2022,(10):9-14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平台作为参与网络内容治理的积极行动者,有助于推动以“以人为本的参与式治理、全面连接的数据治理、智能驱动的智慧治理”为特征的网络内容治理新格局的形成。目前来看,我国主流媒体平台或通过内容供给侧改革引领主流价值,或搭载数据技术盘活用户资源,或深耕本地打造聚合生态,推动个体与公共、个人与政府、媒体与社会的多维关联,探索嵌入网络内容治理的实践进路。未来,主流媒体平台尚需进一步有效对接平台逻辑与媒介逻辑,在话语语态、传播结构和技术应用方面全面提升,以此引领风清气正的网络内容生态环境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2.
梁凤鸣 《传媒》2021,(8):90-92
媒体公信力是衡量媒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尺,新媒体时代依然十分重要.为适应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要求,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上发生新变化、出现新问题,为公信力带来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媒体公信力建设应以内容生产为基础,在内容生产上应该转变现有观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使用现有生产力,提高优质内容占比.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网络传媒文化参差多态、丰富多元,但审美格调整体上有待提高。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主流媒体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公共决策的参与主体之一,承担着包括审美治理在内的社会治理责任,其进行网络审美治理的有效路径包括感染、批评、示范等。但在当下的网络空间中,主流媒体的审美治理实践仍显被动,存在主体缺位、参与滞后等问题。在理解网络习性的基础上,主流媒体应当以个体化的姿态参与网络互动,以视频化的形式带动受众沉浸,从而扩大网络声量,实现审美净化,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地方媒体智库依托自身优势,通过提供优质的智力产品、协调其他地方治理主体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当前推动媒体智库参与地方治理需要在政府政策支持、完善自身能力、强化主体意识、建立全球化治理视野和独立权威的品牌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多元化正在成为新时代的新特征,由政府单一主体包办社会治理职责的时代正渐行渐远.各种社会自治力量正在迅速成长起来,并开始在社会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主流媒体既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鼓励民众参与治理的重要工具.主流媒体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建设性新闻为寻求更优解提供了一种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6.
洪峰 《东南传播》2022,(3):112-114
本文主要从媒介治理概念上切入,探讨媒体参与媒介治理的合理性,并以地方主流媒体广东广播电视台多年的媒体融合、社会公共服务探索,思考媒体在参与媒介治理与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努力的方向与机会,为区域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涌现,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趋势加速深化。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台如何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在充分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近年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主动承担社会职责,不断创新节目样式,积极对接职能部门,通过一系列“产品+活动”的组合拳,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服务力。本文正是基于对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实践和探索的论述,以期为地方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树立媒体形象、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鹏 《新闻战线》2021,(17):18-21
新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是一项光荣艰巨的战略工程,必须认清重要意义、找准主要路径、夯实关键支撑,加快推进发展观念的现代化、传播平台的现代化、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传播内容的现代化、传播人才的现代化等,以新型主流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言治理现代化视角,运用计算传播分析方法对主流媒体新闻标题中的网络流行语应用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治理场域的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形式的网络流行语对传统主流媒体进行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殷樱 《新闻战线》2023,(24):80-82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主流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主流媒体纷纷入驻各类短视频平台,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1家主流媒体在抖音平台的传播为例,探究主流媒体抖音号的内容生产策略,以期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主流媒体的深度介入、参与、推动。地方主流媒体作为当地的最强音,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纽带。本文研究了地方主流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现实动因以及其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定位,并以内蒙古通辽市融媒体中心为例,探索地方主流媒体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经实践探索发现,地方主流媒体可以通过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打造主流舆论阵地,借助媒体融合优势,优化“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强化便民“服务力”,发挥沟通桥梁作用,融入社会协同治理,进而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推进主流媒体的内容供给侧改革,构建新型的全媒体内容建设和传播体系,关键在于实现内容、产品、价值、用户之间的广泛和深度连接,以此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舆论引导力。本文以广西广播电视台建设和布局全媒体内容通联平台为例,探讨区域型主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生态系统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媒介生态体系.在网络生态系统视域下重新思考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提升有助于通过协调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系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实现动态平衡和全面发展.从网络环境看,要重视技术驱动、主流话语体系的重构和现代传播体系的形成,培育"绿色基因";从网络主体的行为机制看,要在强化用户思维的...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传播的兴起与发展,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短视频的出现,更是促进了主流媒体传播中实现新的信息传播矩阵构建,为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本文将结合主流媒体短视频创作的机制,对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匡野 《中国编辑》2024,(4):37-42
ChatGPT的火爆引发了传媒行业对大模型技术应用与产品服务的加速布局,预示着由大模型所构筑的新一代信息传播生态格局即将形成。鉴于大模型在信息传播领域所具备的“为受众提供高质量内容与服务”的强大技术潜能及广阔应用空间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终极愿景高度契合,如何借助大模型技术赋能主流媒体内容平台建设,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主力军积极参与建设主战场,将成为下一阶段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与新议题。本文以宏观思考整合逻辑分析为方法论基础,从受众内容获取、传媒行业竞争以及信息生态建构三重向度,论述新时期主流媒体基于大模型技术建设内容平台的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林嘉琳  师文 《青年记者》2023,(23):19-22
Chat GPT的出现启动了人工智能从分析式AI向生成式AI转变的进程,全面冲击了传统新闻事实核查模式。本文基于对智能传播领域的观察,从主体、技术、认知结构三个角度,探讨了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产)对主流媒体开展事实核查的主体冲击,以及主流媒体应用AIGC进行事实核查的技术壁垒和工具局限,提出构建智能化的新型把关体系、组建专业化的事实核查队伍、完善规范化的行业自治制度,以期实现算法向善,促进事实核查和新闻传播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鹤 《东南传播》2015,(2):80-82
2014年10月底,赶集网联合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年屌丝生存现状报告》,此为国内首份屌丝生存现状报告,让屌丝再一次成为关注的中心和重点。本文从人民网对屌丝的新闻报道的角度,对网络主流媒体对"屌丝"这一形象的报道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主流网络媒体出于媒介的泛娱乐化和意识形态收编的目的,对"屌丝"形象的报道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  相似文献   

18.
段乐川  李新亚 《中国编辑》2021,(11):72-75,85
内容建设不仅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优势,更是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重要目标.主流媒体深度融合面临内容产品化的竞争逻辑,背后是内容生产用户本位的必然要求.从产品的视角来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内容形态具有应用态和交互"间性"两大鲜明特征,由此带来内容产品形态的不断更迭创新.不同于传统环境下的内容产品生产,主流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谣言作为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近期闫德利“被艾滋”典型网络谣言案例,旨在探讨网络谣言的一般传播模式和过程以及主流媒体在谣言初发期、谣言持续期、谣言消退期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新兴媒体的技术"解管制"特性和传统媒体产业总体式微的双重危机下,主流传统媒体正在进行体制性自救。面对如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强势平台的媒体化和生态化趋势,传统主流媒体也开始逐渐突破"自建平台"的思维路径,尝试在第三方商业性媒体企业的生态中"借船出海",搭建自身的子品牌和能见度出口。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的跨平台传播尝试的现状,以及在政府主管部门、传统媒体和商业平台三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