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传播法研究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2007年该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学界甚至对传统的"新闻法"、"新闻传播法"等概念本身提出商榷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有学者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传播模式改变,"新闻  相似文献   

2.
2010年的新闻传播法研究,对于新闻权利问题的探讨在新闻界和法学界相关学者的努力下,在知情权、采访权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记者的匿名权、拒证权的研究大大丰富了新闻权利的内容。司法与传媒的关系,由于最高法院新闻报道的相关规定,引发媒体和学者们的广泛讨论。记者的权益受到公权力侵害加剧的问题、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等热点问题这一年里也引起了许多讨论。笔者以新闻权利、新闻侵权、司法等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以及新闻传播类权威期刊的检索等方法,收集到2010年新闻传播法研究论文数百篇,以下对此进行分类整理以期能够梳理出2010年新闻传播法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3.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与传媒发变革时代的发展交相辉映,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综观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体现出以下特点:新中国70年、“五四”运动100年,周年性反思特征明显;报刊报人仍是研究重心,报刊阅读史成果涌现;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持续升温;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亮点突出;新闻图史研究继续受到关注;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坚守与创新中,研究的外延不断拓展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0年新闻传播法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仍需要加强对新闻权利的保障.而对知情权之类新闻权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如匿名权、拒证权等方面的探讨,将有助于新闻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同时,针对新闻传播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个案研究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传播法理论的发展.因此,以上问题也是新闻传播法学研究中尚需进一步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2011年新闻传播法研究,在新闻传播法制史研究、新闻立法问题研究、新闻(言论)自由问题研究、传媒与司法问题研究、新闻传播权利研究、新兴问题研究等6大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谓收获与问题并存。  相似文献   

6.
两权益论与维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工作者的权益问题上,笔者主张两权益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权益有两类:一是公权益;二是私权益。何谓公权益?就是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代表公众应该行使的权利。具体而言,公权益指的是新闻传播权益:即法定的新闻采访著作权益、编辑出版权益、媒体的经营权益、舆论监督权益。何谓私权益?即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郑德梅 《青年记者》2017,(11):18-20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竞争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儿童成为新闻报道主体.这些儿童新闻经过自由畅通、多元互动、开放快捷、立体海量的各种新媒体报道,促进了全社会对儿童群体的了解与关注,促进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但与此同时,很多新媒体儿童新闻传播中出现了伦理失范问题,对一些儿童产生了严重伤害.保护儿童权益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儿童新闻传播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树立规范的核心伦理理念,构建良好的儿童新闻传播机制,保护儿童权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美国新闻传播教育专刊《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者》(Journalism & MassCommunication Educator)近10年的148篇研究性论文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对不同媒介类型和不同学科方向的关注、作者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期管窥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现状,从而为世界尤其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发现,美国新闻传播研究所涉主题丰富,理念争论减少,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的研究增多;研究方法倾向于使用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在于为某个类型的媒体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其所在专业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作者呈国际化、多学科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学术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9.
作权让新闻媒体又爱又恨。一方面,大众传媒大量地侵犯他人的作权,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就用”;另一方面,现行作权对大众传媒的作权益未给予应有的保护,“新闻无版权”成为许多媒体对他人的新闻作品免费采用的“护身符”。在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媒体“偷章”之风引发了大量的诉讼。如何通过立法来激励大众传媒创造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保护其自身应有的权益,同时又能保障受众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平衡作、传播和普通大众三之间的利益,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闻线人的出现催生了许多法律问题.新闻线人为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或新闻信息动机的复杂性,导致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多样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新闻侵权中新闻线人权益保护的复杂性.新闻线人的权利与义务逻辑地包括在宪法原则之中,其基本权利与义务包括:新闻信息知情权、新闻信息传播权和获取报酬权.但是.新闻线人的权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与规范,新闻线人必须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必须维护他人人格权.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逐渐网络化、多媒体化,图像新闻传播的便捷和交互性能也大为增强。本文针对多媒体新闻的主要方面——图像新闻,着重探讨了加强新闻图像传播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它的发展现状及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当进一步研究新闻图像的描述规范、标引检索和法规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新闻传播的迅速发展带来新闻侵害隐私权纠纷绝对数量的增多,而纠纷一多就促使人们开始关注进而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新闻传播关乎社会稳定,引起了政府、新闻界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人为本是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发事件中究竟有哪些资源可供媒体传播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阐述,以期待大家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搞好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世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如果以目前新闻史学界比较公认的17世纪中叶德国人最早开始研究报纸算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世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发展大致是沿着以下两个脉络发展的:一个是以德、美、英、法、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新闻理论;另一个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报刊以及前苏联、中国、前南斯拉夫、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的新闻传播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与实践中逐渐系  相似文献   

15.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因为诸种原因,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但是新闻体制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也是法律建设中应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入手,针对新闻传播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时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提出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羽 《报刊之友》2002,(1):44-45
新闻传播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任何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的人员,除了创造条件亲自参与新闻传播活动外,还必须时刻关注传媒业的发展态势,随时捕捉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新信息,用科学的理论眼光洞悉其优劣得失,促使新闻传播活动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健康发展,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基于框架理论下,新闻传播需要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较好的把握,从而保证新闻传播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当下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一理论在新闻传播当中应用较为普遍,在框架理论影响下,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在基于框架理论下,对新闻传播问题研究过程中,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框架理论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新闻传播日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显示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传统新闻传播虽然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其优势逐渐被弱化,但是,对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而言不可否认的具有着重要价值。在信息时代中,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出现,全新的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就这一点影响作用来讲,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传播理论应该向何种方向发展成为当前主要关注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展开网络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以及应对措施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涌现出一批史料扎实、问题明确、研究视角新颖、论证方法科学严谨的学术成果,各研究领域呈现出以下特征: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成为年度研究核心、晚清民国新闻传播史注重史料挖掘利用、新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广播电视研究成为重要增长点、新闻传播思想史关注话题集中、新闻传播专题史问题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20.
王宾 《声屏世界》2005,24(5):16-17
体现人文关怀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内在要求,一切人类文化活动都应以其为追求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新闻传播活动也不例外。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把人的感受充分考虑在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中。从文化角度肯定人的主体性、意义和存在价值,是新闻传播的灵魂。人文精神应充盈于新闻价值体系,人文关怀是媒体文明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