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学的演进--学科制度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课题,但一直都进展不大。这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学的学术发展史还十分短暂,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研究取向有关。事实上,在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讨是必须的,从学科制度的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作为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跨学科领域,妇女学的历史与高等教育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的兴起均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以多学科研究起家,进而强调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并最终凭借不懈的努力在大学里成功获得建制。不过,比较吊诡的是,高等教育学虽然是源于"大学研究它自己"而诞生的一门新学科,但在今天妇女学对于整个大学改革的影响却远比高等教育学的影响要大。究其根本,妇女学在学术目标设定、制度基础构建等方面都较高等教育学要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3.
北大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发展与范式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在最初的大约15年中,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以比较研究为主,形成了以国际的视野、跨学科的路径、实证的态度和方法上的多元性等为特点的研究风格。在知识分化和组织变迁的双重作用下,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转型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逐步有意识地超越原来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问题意识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层对话。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近30年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知识分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知识自主性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高等教育学需要建构独特的理论话语、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并依靠这种自主的核心知识提出不同于经验知识的问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社会政策研究中文化视角兴起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趋势,文化视角在社会政策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文化视角在社会政策研究中的兴起,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学科本性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高等教育体系及其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治理理论的兴起,大学治理再度成为国外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凸显了对大学治理中"人"的因素的关注,更加注重对治理中的非正式组织、组织文化等所谓"软治理"因素的研究;相应地,研究内容则主要集中于大学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大学治理过程中特定成员群体的参与及其实效、大学治理结构及其实际效能、大学治理对大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诸如"软治理"、"共治模式"和"21世纪大学治理模型"等新的理论命题得以提出。理论研究在分析视角、关注议题和核心命题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后期美国努力提供"普及"大学入学机会的高昂成本,作者带着美国如何为"大众"高等教育买单的问题,追溯了大学从公共资助向私人资金的转变.当20世纪70年代公共资助减少时,许多大学开始提高学费并寻求与公司订立研究合同.这两种策略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以学费补贴贷款和企业研究专利保护等形式),但最终都促进了大学持续的"商业化".在20世纪60年代,学生批判所谓的军工复合体,起初他们要求一种更多为个人或私人目的服务的大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资金的减少使他们承担了巨额债务以弥补高等教育的成本.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大学把学生当作"消费者",把追求知识等同于追求"文凭".同时,随着研究事业开始被利润所驱动——越来越多地关注保密性和市场需求,结果是对学术、科学以及大学为公共利益服务理念与日俱增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组织的文化分析视角 大学的组织特性一直是高等学校管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尤其是现代管理理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大学内部管理如何与大学的组织特性相适应,从而有效地实现大学的组织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大学组织的文化视角分析已为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研究者所接受,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特性对于揭示大学在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上区别于其他组织进而反映大学特殊性的意义。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组织文化更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化水平和学术范式的变迁两个方面衡量,可以将大学史研究领域的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严格意义的大学史研究出现于19世纪,并在下半叶形成第一波热潮。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在教育院系的初步制度化为大学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在20世纪前40年大学史研究处于相对沉寂状态。20世纪50年代,随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专业的历史学家开始介入大学史研究,此后二三十年该领域进入复苏期。20世纪80年代,大学史专门研究期刊的创办标志着这一领域初步实现了制度化的过程。从学术范式而言,大学史研究经历了思想史范式、社会史范式和文化史范式相继兴起的过程,但它们之间并非取代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范式开始崛起,成为新的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化水平和学术范式的变迁两个方面衡量,可以将大学史研究领域的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严格意义的大学史研究出现于19世纪,并在下半叶形成第一波热潮。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在教育院系的初步制度化为大学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在20世纪前40年大学史研究处于相对沉寂状态。20世纪50年代,随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专业的历史学家开始介入大学史研究,此后二三十年该领域进入复苏期。20世纪80年代,大学史专门研究期刊的创办标志着这一领域初步实现了制度化的过程。从学术范式而言,大学史研究经历了思想史范式、社会史范式和文化史范式相继兴起的过程,但它们之间并非取代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范式开始崛起,成为新的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我国大学权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1988-2012年我国大学权力研究情况进行文献计量。观察发现,我国大学权力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学术自由、学术管理等是大学权力研究中的热点主题,其中尤其以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研究最为热门,相较于此,大学权力研究中对学生权力以及其他利益群体的权力问题研究较少。一批优秀的高等教育研究者、高层次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研究机构成为大学权力研究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针对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存在的不重视本科阶段教育、"重科研、轻教学"的学术体制以及"不发表、就解聘"的教师评价与奖励机制的不合理之处,首次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其目的在于协调大学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提升大学教学的地位,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学教学学术已经发展为一项国际性运动,理论研究逐渐丰富,尤其是对教学何谓学术、教学学术的评价标准及其制度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推进大学教学的变革,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教学学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理论争议和实践障碍,表现为理论的合理性研究亟待深入、制度化推进不足、学科适用性欠缺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大学教学学术理论,国内外研究者已经着手就教学学术的合理性、实现路径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以及具体学科的运用展开研究,这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和职业化的研究体系创建的时代。本文以社会科学中两大分支学科社会学和民族学为例,探讨以国立研究机构和教会大学为基础而形成的两种职业化的研究范式:一种为精英化的范式,强调对学术源流的史的考察和文献材料的挖掘和考证,强调与传统的衔接;一种强调现在和历史的差异,强调田野调查以及社会服务。这两种范式催生了关于国族想象的两套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这一时期关于民族身份认同的讨论中相互辉映。本文着重从知识传播的视角,梳理了德国民族志、美国芝加哥城市社会学以及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在形塑这两种知识以及知识人形态中的影响,以期理解20世纪初期的政治社会变迁与知识系统构建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教学学术的研究则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维度。在教学学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下可以有效推进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平衡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系、完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和外部评价环境。在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生成中应该着力于教学学术理念与教师角色、评价与激励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及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改善并且有效地提高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组织是崇高教育理想的社会建制,大学自主、大学自治是知识生产逻辑内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精神内核.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在大学自主的改革进程中引入了市场机制,对大学组织特征、教师与学生身份认定、专业设置、学术评价、权利运行的结构等方面均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新时期的中国大学自主要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大学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从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教学学术"这一术语以来,教学学术成为研究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维度.教学学术是一种由学科教育性知识表征的学术.大学教学学术思想的引入有利于强化大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供大学教师成长的路径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法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下的大学自治制度从中央集权下的国家———学科共同治理到国家———大学———学科的动态平衡;18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大学与大学校并行的双轨制从相互封闭到沟通合作;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繁杂学位文凭制度,经过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融入到欧洲的LMD学制;"二战"前高等教育教学机构与研究机构相互分离,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相互渗透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组织是崇高教育理想的社会建制,大学自主、大学自治是知识生产逻辑内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精神内核。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在大学自主的改革进程中引入了市场机制,对大学组织特征、教师与学生身份认定、专业设置、学术评价、权利运行的结构等方面均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新时期的中国大学自主要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大学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潘懋元先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提出要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学科,并在建立高等教育学科方面进行了首次探索。20年后,他再度倡导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并于198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该书以“教育规律论”和“高等教育特点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其出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建立。潘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贡献可归纳为首创性、启蒙性、系统性、引领性和持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相互关联,共同诠释和展现了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革命"使我国高等教育异化为政治运动与知识控制,高等教育遭遇到严重挫折.为了高等教育的"巩固、调整与提高",20世纪60年代继续推行重点大学政策,提出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控制学校规模与优先发展重点大学为重点.它之所以得到发展,一方面是出于纠正"教育革命"错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权力控制知识生产的重点大学政策的内在逻辑.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重点大学政策虽然以改革苏联体制为目标,在实践中依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在大学管理体制上集权统一;第二,在知识生产上,表现为重视自然科学类知识生产,忽视乃至压制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20.
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形象地表明:四位高影响力作者在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领域形成了"知识生产模式、学术资本主义、组织转型的途径与变革的持续动力、三螺旋"等主流理论;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创新、科技型企业",正发展为"大学的创新与创业"、"知识与技术转移"等.目前我国该研究热点主要为"创新型国家、研究型大学、三螺旋、技术转移"等.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