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17年以来中国乡村传播研究,紧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在发展、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五个维度展开,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短视频、数字乡村、县级融媒体、网络民族志及全球视野与“在地”经验等成为学界研究重要的对象、方法与理论聚焦。农民工及留守儿童、乡村文化、传媒的功能等传统议题在新媒体环境中继续得到关注。未来乡村传播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的发展传播将会成为一个理论热点。  相似文献   

2.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一般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劳动。这是人类劳动形式在劳动方式、劳动内容和雇佣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但是在生产性、价值形成、劳资关系等方面依然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论述。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视域探讨社会主义数字经济中数字劳动的“变”与“不变”,是为了激发数字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更好地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关涉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问题。正因为如此,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的新著《被遮蔽的马克思》,以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的马克思文本,借助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让马克思的理论形象从长期的遮蔽中显现出来。文章从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澄明、方法论研究的创新和让马克思哲学说中国化三个方面,评述了《被遮蔽的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并提出了自己对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看法。毫无疑问,认真领会《被遮蔽的马克思》的学术贡献,对于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成为当今时代的典型劳动形式。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对机器体系的发展做了科学预见,从而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检视数字化时代的人类劳动奠定了基础。对"受众劳动"和"非物质劳动"的概念史考察,引发了数字劳动有无"物质性"的争论以及是否存在异化和剥削的问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马克思科学阐明了物质性劳动的基础地位,同时,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数字劳动者依然遭受着异化及剥削,这种生存境遇要求我们在现实中科学把握资本逻辑,从共享上规范数据所有权,在制度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而重构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5.
数字异化是机器异化在数字化时代的表现形式。虽然数字异化涉及到许多传统批判理论未提及的新问题,但其本质仍然是机器体系出现所引发的劳动与资本关系问题,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围,马克思机器观能够为消解数字异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机器观视域下消解数字异化必须破除数字资本“、技术至上“”数据至上“”数字围城”所造成的现实困境,以人民逻辑超越资本逻辑,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把握数字技术的使用界限,实现数字与人文完美融合;唤醒“数字人”的主体意识,提升劳动者的数字能力;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突破数字交往异化困境,实现数字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构和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生存成了数字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因而数字素养就必然成为数字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字中国建设对公民数字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公民不仅要具有“数字意识”、学会“数字思维”、掌握“数字运用能力”,而且还要遵循“数字伦理”。尽管如此,公民数字素养培育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在实际的培养中存在公民对数字素养培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公民数字素养培育缺少顶层设计和具体规划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欠缺等问题和困境。因而,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走出公民数字素养培育的困境,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层面,要积极唤醒公民对数字素养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动公民数字素养培育标准和培育内容的研制;在实践探索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数字素养培育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数字史学逐渐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股新潮流,而非洲史同样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了自身的数字转向。非洲史的数字化既实现了部分宝贵史料的数字化保存,也在非洲史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数字化探索,还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开放。作为非洲史数字化的典范,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研究的数字化进程不仅体现了史料内容的日益丰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开放程度的空前扩大,还通过数据库大联通、跨库搜索和数字同行评审体系的建立等一系列颇具开创性的成果,为整个数字史学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同时,非洲史的数字化还有着与欧美发达地区数字化截然不同的特征,那就是由于殖民历史包袱和南北现实差距而带来的数字"帝国主义"威胁以及这其中敏感的道德议题。  相似文献   

8.
考察马克思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和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贯穿着浪漫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马克思古希腊艺术批评文本中就是存在着唯物史观和浪漫主义两种批评视野的交织,这两种视野构成我们理解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的双重维度。正视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视野的双重维度,特别是浪漫主义维度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范式的内在本质特征,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多维文化内涵,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体系的时代创新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辩证法问题始终聚讼纷纭,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基于自身的理论背景,就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等问题著书立说.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学”进入分化发展阶段,辩证法逐渐在学院派的理论构建中“失锐”,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中.诺曼·莱文、新辩证法学派和罗伊·巴斯卡从文本、逻辑和体系的视域出发对辩证法进行了当代解读.但鉴于西方“马克思学”固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学院派研究的非批判性,针对西方“马克思学”对于辩证法的“失锐式解读”,我们必须立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回到历史辩证法.这是超越西方“马克思学”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是解读经典作家“理论原像”的理论要求,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夯实教育数字化支撑体系、深化数字教育理论研究、促进数字教育实践发展和推动教育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推进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亟待厘清数字教育学的概念界定、明晰数字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数字教育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性质、构建数字教育学的“三大体系”以及确立数字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了加快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步伐,需要坚定学科建设的根本立场,明确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处理好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中数字教育学研究与数字教育技术研究、数字教育学学科化发展与跨学科研究、数字教育学与相关学科、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建设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压迫,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阶段,并产生了不同于传统雇佣劳动关系的新的数字劳动关系。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劳动形式,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数字劳动通过劳资关系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的主体性丧失。为此,需要正确对待数字技术与数字劳动异化的关系,摆脱数字劳动异化、突破数字资本逻辑的统治,积极寻找缓解数字劳动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入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及其学说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传入中国,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却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入"与"传播"具有显著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入与传播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需要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中国人民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思想具有现象学的价值取向;同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克服了现象学的一些缺陷。因此,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吸取现象学方法的精华,来指导中国学术的发展,是很有价值的理论构想。具体到传播学研究方面,就是运用这一方法,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传播哲学,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指导传播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是进入数智时代的必然趋势。从理论依据来看,是以建构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等为参考借鉴,旨在挖掘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模式,抢占汉语国际传播的新赛道,从而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数字赋能国际中文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有助于建构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生态、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场景化教学、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资源数字化、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化布局。在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中,要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数字人文技术为支撑,紧密围绕数字化转型态势,在深化语言文化交流、凝聚多元主体共识、形成有机时空转换、实现数字情境浸润、保障教学效果落地方面,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理念创新、专业发展、生态形塑、场景建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丛大川教授认为,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心论".主要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文本依据来理解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现了他的研究缺少历史的视野.他有意地不顾"老年马克思"而只根据"青年马克思"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顾文本的本来意义而随意解释,以及不顾起码的思维逻辑,又表现了他解读马克思文本的实用主义态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历史视野的缺失和实用主义的张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妨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健康发展,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和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吸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持有的态度、深入而独特的阐释。"作为重构者的马克思"、"作为19世纪知识型的马克思理论"、"从教条主义中解放马克思"、"发展马克思"体现了米歇尔.福柯与众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高度嵌入下,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呈现出技术化逻辑。智能媒体因其普及使用率高、传播投放率精准和社交可供性强的特征,成为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能的新路径。智能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具有维护智媒传播场域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场景化叙事和重塑红色文化媒介记忆三方面的传播价值。通过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字智能库、强化议程设置来突出红色文化传播议题、构建传播效果评测机制以及运用智慧营销观念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将成为智媒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数字媒介技术背景下,应结合书法艺术的社会生活实用性,发掘其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关系。并借助当代设计的数字化整体转型,积极融入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艺术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设计视野下的书法与现代设计技术、媒介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书法艺术教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唐楠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23-2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融合与发展的过程。全文首先探讨了现代性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性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契合、弘扬、创新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大众话语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下对文学艺术的一种界定和关照。典型理论在文艺理论的发展浪潮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是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下的一个小分支,典型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