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治理模式的特色是:在治理主体结构中,党、政居主导地位;在治理对象上,地域差异大,多样化的区域治理明显;在治理目标上,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短期、分阶段任务相统一;在治理手段上,逐渐转向经济、行政、法律和思想并用的综合方式;在价值取向上,民主与稳定兼顾,但稳定优先于民主。中国治理模式,是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形成的,而治理过程中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与治理现实、国家与社会、行政与政治关系,则是治理发展的逻辑,决定着中国治理实践的走向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的义工数量世界第一,同时,社会矛盾数量大、种类多、情况复杂。开展两工良性互动是我国社会工作者基于实际情况,结合西方理论,不断摸索探究出来的一项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重要成果,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经过程。因此,解决好我国义工与社工联动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对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权宜应变,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都要与本国的国情和文化相适应,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土壤和基本国情,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近代英国走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其治理变革以不断做增量的渐进模式、间接控制与软性治理、多元共存的权变做法为主要特征,通过有秩序的改良和有节制的政府参与来实现。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根源于英国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将之结合起来的法治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是与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国情密不可分的,是一条与我国的法治基础、制度框架和文化思想相结合的独特之路,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的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归属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综合范畴。教育治理现代化涵括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旨为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障碍、利益冲突、权力矛盾等从而实现教育强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论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政治学,依据教育规律和国情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有的教育治理模式。正确认识与推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确立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优先地位;厘定和阐明它的基本问题域,即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法与过程和治理评价等要素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社会治理实践,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其科学内涵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明确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社会治理目标,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强调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体系,开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吕亚 《考试周刊》2012,(45):24-25
多中心治理理论不仅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在实证研究领域中也对各国的治道变革有指导作用,其核心理念是在纯粹的市场化与单一的政府主导之间存在一种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中心的治理模式。本文对多中心理论进行简单介绍.并结合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公民社会的发展、社会资本存量的分析初步研究了多中心理论对于我国的适用性,同时指出要结合我国国情,审慎地借鉴多中心理论,建立有我国特色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21,(1):57-62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战略抓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支撑机制。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演进、发展进行回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比较,结合乌兰察布市治理实践,分析了当前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构建与保障机制,旨在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在这种批判性继承中显示出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作明确区分是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共同基础;两者都属于自由主义批判的共同模式.通过对近代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双重超越.研究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特别是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黑格尔国家理性的反思,体现了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他提出了"人民"的概念,并初步确立了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他颠覆了君主主体的理念,强调人民主权,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人本性、人民性、社会自主性。因此,深入挖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社会治理思想,对我国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概括出抽象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市民社会形象给予历史区分,构成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个重要成就。它不仅决定了马克思既对现代政治国家进行批判也对现代市民社会进行批判的革命彻底性,而且决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正确理解现代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无疑具有社会启蒙的意义,对于当代中国推进以个体主体性的生成、社会公共性的回归和国家合法性的落实为归依,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前提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转型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职能转换与社会治理创新逐渐成为热点与焦点。在这过程中,迅速崛起的民间组织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不可忽视,它是实现政府与民众沟通的良好纽带,是维护民众利益、承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治理民间社会的重要非政府实体,功效甚大。同时,由于转型期的特殊国情与社情,其发展也面临诸多内外的功能性困境。如何克服这些困境,最大化发挥民间组织在城市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完善中国特色城市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正一、简析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我国著名教育家,师承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受杜威教育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和创新。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批判地吸收杜威的学说,并且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我国国情复杂,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呈现多元化,毛泽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用生动易懂的内容、行之有效的方法、灵活多样的形式,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20,(4):17-2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于时代的潮头,以人类发展的广阔视野高瞻远瞩提出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马克思交往思想、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遵循世界全球化发展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立足于回答世界发展之问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需要的实践逻辑,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言的, 它着眼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 着眼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二者一脉相承。邓小平不仅继承而 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朱熹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阐述了严复从教育教化、社会运行制度、物质保障三方面对朱熹社会治理思想的吸收与继承,以及严复对朱熹社会治理思想继承与发展对当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世界历"理论中指出,世界市场的建立使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卷入其中,各国应对外开放并自觉地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去观察和处理国际事务.继承马克思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实际,邓小平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和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有机结合的产物,顺应和把握了当代世界民族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方向,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全球视阈为背景,分别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个体特性、"机体"特性、主体特性、动态特性、演化特性的论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作为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马克思"跨越"理论的逻辑内涵是尊重、理解和支持各国人民根据自身国情和历史条件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社会发展道路的权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它。习近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理论家的勇气,在道路探索、实现跨越的关键要素和外部条件等方面继承"跨越"理论的精神品质,并在发展理念、价值取向和政治保障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晚年基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进行了科学构想。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是一个不断变动发展的过程,因此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方案的确定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必然随着社会的每一个发展进步而不断发生改变;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根本任务是使生产资料回归社会所有,其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从一般原则上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规定,对于我们今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向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