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张伯驹这一历史人物,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现场,凸显其文化精神,剖析其文化人格,探索其文化心理,从而矗立起真实立体的张伯驹文化形象。为了建构真实立体的张伯驹文化形象,《周口师范学院学报》于2020年第6期开设《中原文化名人研究·张伯驹》专栏,吁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倾心致力张伯驹研究,迄今已经成为学界研究张伯驹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以荣宏君所辑录的张伯驹与周笃文晚年62通书函为依据,既可以概括张伯驹晚年的“名山”事业,也可以阐释这些书函的多元价值。张伯驹晚年一如既往地谦虚谨慎,闲暇时喜好游园、赋诗;更多的时候,他不顾年老体迈,为成立中国韵文学会鞠躬尽瘁。《翰墨留青》的多元价值包含书法艺术价值、文学创作价值、思想研究价值、物候价值等。  相似文献   

3.
正书画作品上的印章,主要分为三类:作者本人的印章、题跋人的印章、收藏及鉴赏人的印章。这些印章,又分为三个方面:姓名、字号、斋馆、堂号印;闲文、吉语、警句印;收藏、鉴赏印。书画鉴赏,要从作品的风格、笔墨、色彩、构图、章法、画法、印章、纸张、装裱、题跋等多方面来进行。其中,最主要的方面还是书画本身及书法、印章。印章,作为鉴定书画的一个主  相似文献   

4.
《佛学与戏剧》是张伯驹1932年撰写的关于戏剧的理论文章,通过对佛学与戏剧的比较,认为二者均对人生有彻底的解剖,因而具有维持人生永远安宁之功效。沿着张伯驹的思路对佛学与戏剧的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做出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对该文章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张伯驹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发现正是艺术精神贯穿了张伯驹的一生。艺术精神成为进入张伯驹精神世界的最有说服力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名士在故宫博物院,有几件绝世珍宝和一个人有关。他叫张伯驹。张伯驹生于1898年,河南项城人,生父是张锦芳。张伯驹6岁时被过继给了伯父张镇芳。张镇芳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1915年,袁世凯决定成立盐业银行时,张镇芳是董事,并出任总经理。张伯驹19岁考入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受训,毕业后进入军界。但是张伯驹不满军阀混战,退出军界,进入父亲创办的盐业银行。可他并不喜  相似文献   

6.
在张伯驹的收藏活动中,有一个人物曾经多次出现,此人名叫白坚甫。白坚甫是一名书画掮客,其经手一批包括苏轼《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在内的大批文物珍玩。张伯驹的藏品中有一些就是从白坚甫手中购得。早在20世纪30年代,白坚甫就与张伯驹相识。当溥儒意欲出售《平复帖》时,白坚甫曾与张伯驹展开竞争。白坚甫收购未成后,又继续联络张伯驹,提出高价求购《平复帖》。20世纪40年代,张伯驹、白坚甫二人还曾共同参加北平余园诗社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白坚甫巧得明代脂砚。因脂砚的出现,白坚甫和张伯驹又有了一次交集。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使用的印章,从内容上可分为三大类。(1)姓名印类姓名印类,包括姓名印、姓印、名印、字号印、乡里印、年龄印、总印(合姓名、字号、乡里等为一)、斋堂馆印等。  相似文献   

8.
正张伯驹一生有两件事最得意,一是京剧从师余叔岩,二是收藏陆机《平复帖》。1928年张伯驹去世时,其表弟李克非为其写了一首挽联,联云:"忆当年福全楼馆,粉墨登场演卧龙,步叔岩余韵,堪称千古绝唱;看近岁丛碧山房,群贤同观平复帖,附士衡骥尾,无愧万世留香。"分别对先生一生的得意之事进行了概括。余叔岩生于梨园世家,其祖父余三胜,工老  相似文献   

9.
书画与用印     
印的出现,一般认为始于春秋战国间,时称“”,印材多用铜、银、金、玉。秦降,帝印称“玺”,多用玉制,官私所用,均改称“印”。至汉,官印中有“印章”与“章”之称。唐后出现“图章”一词。汉至来,印材又添象牙、牛角、陶、瓷等。元后,尤其明清以来,盛行石章,故书画用印多石章。书画用印,一为人名印,书画家用以证明——确系其所作,是取信于人的一种标志。核对印鉴真伪,遂成为鉴定书画真伪的手段之一。上海博物馆编辑、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下两册,收录已故著名书画家与收藏家1220人的常用印鉴19500…  相似文献   

10.
正印章发展到元明时期,文人篆刻开始登上印史舞台。当文人自篆自刻的现象开始普及,印坛由此进入更活跃和更多元化的流派印时代,印章从实用阶段向艺术阶段迈出了关键一步。文彭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开创了中国印章史上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又称"三桥派"),印界视文彭为文人篆刻艺术的开山鼻祖。文彭(1498—1573),江苏苏州人,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  相似文献   

11.
学点篆刻①     
刻印章,因印文多用篆字,故又称篆刻。印章是(?)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和我国的书法、绘画、雕(?)等一样,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印章种类有官印、封泥、肖形印、花押、私章、闲(?)等。印章用朱色钤盖,钤出的印文为红地白字的,称白文”印,也叫“阴文”印;钤出的印丈白地红字的,称朱文”印,也叫“阳文”印。印章这门艺术,如果从获得的殷代三方“殷玺”算(?),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印章“周玺”大为兴起,刻铸的文字应用“籀文”,秦  相似文献   

12.
先谈别号的来历。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我国最早的别号。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  相似文献   

13.
《中文自修》2005,(2):F002-F002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从小才华出众,被誉为神童。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倡导小说界革命,  相似文献   

14.
今人汪宗衍先生《读清史稿札记》一书中有《王士祯一史前后三名》一篇文章,说《清史稿》前后条例不贯,王士祯(1634—1711)一名有三种叫法,又说“与其名字谥号计之,近十称矣。”计汪文所说王士祯的字号共有九个:阮亭、士祯、士禛、士正、文简、贻上,渔洋、新城尚书、带经堂(依出现先后为序)。其实王渔洋的名字还有“士徵”,别字则有“子真”“豫孙”,别号又有“香祖”“桐花”“三绿”等,以下依名字、封谥、别号来分述由来。  相似文献   

15.
知了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方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杨万里别号诚斋,是南宋与陆游齐名的大诗人。他的诗以写景见长,富于生趣,语言平易,叫“诚斋体”。钱钟书先生在其《宋诗选注》中称赞他“用敏捷灵巧的手段,描写了形形色色从没描写过以及很难  相似文献   

16.
所谓别号,就是古人名、字以外的一种称号,与名字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往往也有某种缘由或作某种标榜,或自嘲、或自贬、或自诩、或寄情寓志。如宋代欧阳修,家有藏书一万卷,有集录了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再加上他一人常处五物之间,于是自号“六一居士”;晚年,他写过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又以“醉翁”自称。 别号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或与所居地名有关,或者与自己的志趣有关;后半部分常采用“居士”、“道人”、“先生”、“客”、“翁”、“斋’等字眼。 一、“××居士”式。古称有才能而居不仕的人为居士,在家信佛的人也称居士。古人以此为号,以示品行高洁。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当然,也不一定全含此义,有的可能纯粹以居住地名为号。李白号“青  相似文献   

17.
三印章北洞山西汉王陵发掘获印章八枚,分别是“楚邸”、“楚御府印”、“楚武库印”、“彭之右尉”,“凌之左尉”、“萧之右尉”、“缯丞”、“山桑丞印”。另外南京博物院早年征集的三枚印章,系“楚宫司丞”、“虹之左尉”和“襄贲丞印”,亦属北洞山陵中之物。下面试分述之。  相似文献   

18.
王汝霖     
王汝霖,字谷雨,别号泮水居士,斋号“二铜印堂”,1938年生于曲阜,退休前任曲阜市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现为曲阜市书画研究会荣誉会长、山东画院高级嘶师、山东省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藏书,喜欢在书上加盖印章,通常多用私印。讲究一点的.则另镌专印。如“某某藏书”、“某某某藏书印”、“某某珍藏”、“某某曾读”等等。这类印章,称作“藏书印”。  相似文献   

20.
谢肇淛年表     
谢肇淛,字在杭,号武林,长乐人. 徐蚴《中奉大夫广西左布使谢公行状》:"君天池先生以母浙产也,命其名日‘肇淛',字在杭,别号武林云."(《小草斋文集》附录)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