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农村失地农民和出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对土地换保障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土地换保障就是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给付征地补偿,把失地农民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转化为具有劳动技能和购买能力的市场人,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1985年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远远高于世界一般水平。此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缺失。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型等条件下,农村失地农民和出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对土地换保障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土地换保障就是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地征地补偿,把失地农民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转化为具有劳动技能和购买能力的市场人(不是贫民),为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征地制度存在征地范围背离"公共利益"、征地利益分配失衡、忽视了被征地主体在征地行为中的权利等问题,导致在征地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损严重,应增设土地发展权以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围绕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所预设的诸多理论和政策方案,因缺乏对这一制度本质的深刻透视,难以真正地实现改革的突破.立足我国现行地权结构形态,我国土地征收权的行使,本质上乃土地开发权实现方式的具体体现.现有制度安排和规范设置排斥了被征地人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权价值实现的过程.突围这一困境,须立足于土地开发权视角,建立被征收土地之开发权优先购买权法律制度,以保障被征地人优先获得被征收土地的土地开发权,从而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权价值之实现的过程,以避免征地后的一次性货币补偿所带来的诸多风险,进而有效地实现被征地人利益的长期保障.  相似文献   

5.
摘要: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作为强者的国家与弱者的农民,他们是土地利益的双方,大多数农民在被征地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合作和非对抗抵制的态度,具体体现为互惠性合作以及在政策缝隙中寻找生存空间。认真分析这种合作和非对抗性抵制行为背后的理念支撑,不难发现其实他们身上混合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的“共度性”、生存理性和合作博弈的风险程度的比较、农民骨子里追求公平的观念等。以往和目前征地过程中农民作为弱者,和政府进行“土地交换”,达成妥协的途径:用土地交换就业、用土地换户籍、物业交换补偿、土地换保障、在原村庄划留用地安置,附带其他安置条件等,其中在原村庄留用地安置,是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6.
被征地农民参与土地增值利益分享的正当性基础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权能。集体土地征收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显失公平。我国目前的土地权利体系无法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参与土地增值利益分配的权利基础。创设土地开发权并构建其实现机制,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利益的权利源泉。我国被征地农民土地开发权的实现,在区分公益性征地和经营性征地的基础上,实行国家购买土地开发权和土地开发权交易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是土地功能由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的重要手段。土地征收过程中,涉及的利益多元复杂,法律规定存在诸多不足,政府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民利益被漠视。立法明确"公共利益"的含义成为解决土地征收中各种问题的关键。而征地权回归人大以及在征地程序中加入农民参与的环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多元补偿安置方案对于保护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自身条件讲,我国具有实行“以劳力换土地”战略的优势;从外部环境讲,我国具有实行“以劳力换土地”战略的机遇;从发展经验讲,世界上有实行“以劳力换土地”战略的成功先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大量征收农村土地,但征地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如征地权的滥用、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生活缺乏保障、政府在征地中功能错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严格界定土地产权,依市场机制形成土地征用价格,并探索以土地入股等多种补偿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加强政府在征地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和矛盾,其根源在于土地用途改变产生的利益在各个群体之间无法公平分配。地方政府作为征地行为发生最直接的主体,在征地博弈过程和结果中占有绝对的信息与制度优势。运用农地非农化模型,分析农地转为建设用地过程中利益的再分配,进而分析地方政府征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并提出合理分配征地利益的对策:规范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完善征地制度;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基本条件,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种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获取经济收益、基本生活保障。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必然。尽管各地政府在征地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许多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仍无保障,由此产生了诸如征地补偿标准低、补偿安置不完善、再就业难、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失地农民问题。由此,立足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考虑,建议政府政策思路重点放在土地的"功能性替代"上,通过制定合理的补偿和增收机制、构建再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系统性方案设计,最终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民土地权利屡遭侵害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征地过程中侵害农民土地权利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缺位和不完整;现行征地制度、政策存在的弊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至今尚存;土地管理体制和现行已有的方面的各种法律还不足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对土地珍惜程度下降等。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农民土地权利的政策、法律,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依据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快速的城镇化产生了被征地农民及其经济发展权问题。被征地农民经济发展权问题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经济发展权的实现面临现实困境,应从被征地农民经济发展权保障的法律法规完善、政府责任强化、加强用地单位对失地农民的用地责任、提高失地农民法律维权意识与法律素质以增强其法律维权能力等方面保障被征地农民经济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征用权与农民土地财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行政征用权滥用,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缺少应有的法律保障。因此.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按公平合理原则,创新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利益征地衡量标准;以法规范行政征用权,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促进“两权”合力进取。  相似文献   

15.
“土地换和平”是中东和平进和中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其基本思想是,要实现中东问题全面合理的解决,以色列必须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242、338号决议,从1967年占领的所有阿拉伯土地上撤军,包括被以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黎巴嫩南部“安全区”以及东耶路撒冷。通过归还上述领土来换取阿拉伯国家对以的承认。由此,这一解决中东问题的构想被人们形象地描绘为“土地换和平”。自从1991年10月底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会上正式确定“上地换和平”这一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以来,本着这一精神,以色列与阿拉伯有关国家举行了多轮双…  相似文献   

16.
现有集体土地征收制度,过于向征地政府倾斜,使得在征地的公益属性认定、征地补偿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兼顾到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征收权的行使与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利益平衡被打破,土地征收与补偿纠纷频发。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健全农民利益表达的机制,在征地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搭建起利益沟通、协商的平台,建立被征地农民利益影响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的约束机制,是完善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推进,广大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侵害,继而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以及对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法律、产权等制度的层面展开探讨,能够厘清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完善土地征收程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建立完善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是维护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存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不分、超公共利益范围征收、征收程序不当、拖欠征地补偿款现象严重、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标准偏低等一系列弊端。因此我们有必要完善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以保障国家公共利益用地及被征收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土地征收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日渐突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凸显的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约性瓶颈。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学界对土地征收的研究范式中,地方政府、村委会与被征地农民之间总是被视为利益对立的两端,然而基于实践发现,他们在土地征收中事实上还存在着利益一致性的一面。当前土地征收冲突的产生不只是"权力"对"权利"的单方面压制所造成,而且源于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级差地租分配共识的未达成,每一方都想尽可能多地获取土地的利益分配。为此,为了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村委会、农民之间需要重新进行合法的、有效的权利配置,以压缩利益主体在实践中进行博弈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