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贫困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转型,我国的城市贫困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贫困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本文的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03年"城市贫困课题组"在抚顺、合肥、重庆开展的城市贫困与儿童救助的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和概括了贫困家庭青少年的物质生活、医疗保健、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探讨城市贫困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城市贫困与青少年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针对构建城市贫困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低保范围之外存在一部分贫困人口,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因重病、重残造成的"支出型贫困"、"相对性贫困"群体不在少数,而社会救助各部门对这部分群体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城市对边缘人员的医疗救助普遍存在制度层次低,投入不足,救助水平不高,救助对象"固定化"且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等问题。完善安徽省贫困边缘人群医疗救助模式有以下几方面选择: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完善贫困边缘人员甄别机制;取消病种限制和起付线,扩大救助范围;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程度;争取多方支持,扩大筹资来源渠道等。  相似文献   

3.
在低保范围之外存在一部分贫困人口,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因重病、重残造成的“支出型贫困”、“相对性贫困”群体不在少数,而社会救助各部门对这部分群体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城市对边缘人员的医疗救助普遍存在制度层次低,投入不足,救助水平不高,救助对象“固定化”且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等问题.完善安徽省贫困边缘人群医疗救助模式有以下几方面选择: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完善贫困边缘人员甄别机制;取消病种限制和起付线,扩大救助范围;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程度;争取多方支持,扩大筹资来源渠道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弱势群体,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应当引起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养老需求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城市贫困老年群体学历较低、身体状况较差,他们所在的家庭供养能力较弱,并且制度缺失也是导致城市贫困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原因之一。要改变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缺失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关注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出。本文在描述分析目前我国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状况后,进一步从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贫困儿童的求学意愿、贫困家庭的文化观念、宏观社会环境与教育领域的相关制度安排等方面探讨了导致教育公平失措的原因。本文认为,解构贫困阶层代际再生产模式,促进贫困家庭子代的向上社会流动的反贫困理念,应是解决当前我国贫困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政策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贫困儿童教育机会公平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8年CFPS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份的家庭单维贫困发生率,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我国贫困家庭教育阻隔相对贫困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维贫困维度分解方法估算经济、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同等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贡献率,并利用OLS模型考察贫困维度个数取值不同下各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单个指标间的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经济维度不再是相对贫困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看,成人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大;不同临界值下多维贫困家庭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即教育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位列第一.基于上述结果,相对贫困治理时代应该向教育维度加大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的方式有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学校救助等。这些救助使众多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但是在救助中,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救助体系、企业救助的方式、大学生自救、对贫困生的资格审查、助学贷款的担保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本着既重视贫困大学生的现实又减轻高校负担的原则,鼓励贫困大学生自救,探索从根本上能够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贫困和歧视知觉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测查了北京、天津、洛阳和南阳四个城市20多所学校的2670名5-8年级儿童,考察其物质资源、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歧视知觉及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贫困家庭儿童的物质资源指数、教育资源指数显著低于非贫困组,歧视知觉显著高于非贫困组;(2)贫困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显著低于非贫困组,而问题行为显著高于非贫困组.(3)在贫困与非贫困家庭中,歧视知觉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预测更大.结果说明,歧视知觉比贫困更值得关注,可以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招生人数和规模的不断扩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在中国的高校中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日益突显的结构矛盾,是摆在学生自己、学生家庭、高校、社会的现实难题。针对上述情况,国家、政府、社会、高校等都积极不断探索并完善相应的救助制度和政策,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从高校视野对贫困大学生救助模式进行研究,以完善中国高校对贫困大学生救助模式提出一些对策性看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法、统计法和访谈法,对安康市五里镇冉砭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支出与贫困关系开展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支出是导致贫困的第三大因素,因学致贫家庭和人口构成第三大贫困家庭类型和人口群体,47%的贫困家庭需要教育扶贫,同时需要教育扶贫的贫困生在各教育阶段呈现不同的人数和费用特征,因学致贫的原因主要有教育资源缺乏、教育支出不当、教育资助数额偏低.为此,本文提出四条教育精准扶贫措施:第一,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合理确定资助金额;第二,实施村小和九年制学校附属幼儿园建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第三,合理布局村小,加快寄宿制小学建设;第四,转变教育观念,引导贫困人口合理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个问题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这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本论试图通过对上海现行高等教育社会救助政策与目前上海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进一步分析高等教育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进一步完善上海高等教育社会救助体系的时策和建议,从根本上解决上海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精神贫困"表现为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自卑、自暴自弃、自我封闭和学习失败等心理.导致大学生"精神贫困"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和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应从进行经济救助、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武安市把让贫困孩子“上得起学”,作为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辅助,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的贫困生救助体系,在全社会形成了“今天救助一个贫困学生,明天减少一个贫困家庭”的救助理念。  相似文献   

14.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保护贫困儿童的国家之一。21世纪以来英国颁布了一系列贫困儿童社会救助法案,其社会救助措施主要体现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帮助改善失业状况、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以及发放补贴减轻压力等方面。英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儿童社会救助体制,形成了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福利的有机衔接,打通了民主的决策机制和跨部门的有效合作。英国在贫困儿童社会救助中积极发挥“政府-企业-机构”多元儿童社会福利治理合力作用,把实现教育福利作为阻断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把追求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作为儿童社会救助的价值目标。英国儿童社会救助的法律规制,对我国健全中国特色贫困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贫困问题是辽宁省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沿海经济带战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及经济体制转轨导致了大量新失业群体出现。近年,辽宁省城市的贫困呈现出扩大化、深刻化的趋势。在充分认识其现状的基础上,以民营企业为重点拓宽扶贫资金渠道、重视民生建设、加大扶持开发支持性就业项目是今后辽宁省城市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障碍,必须加以解决。造成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够充分、高校收费标准较高、家庭收入低以及资助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四个方面共同努力,建立农村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机制,完善农村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方式选择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政府开始在城市实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中上海、大连、厦门等城市的经验受到重视,被称作模式来加以推广.对这几种模式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分析可看出,城市贫困救助普遍面临着救助对象不确定、救助手段单一、经费来源无保证、救助申请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而且已经影响到救助行动的开展.因此,现阶段应对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取慎重态度,对该项制度的基本问题应有一个较长远的回答,如此,才能确保贫困救助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支出是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补充,通过影响子女的未来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基于东、中、西部地区10个贫困县的调查数据,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分解与边际效应估计以及Oaxaca-Blinder分解等方法,对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各类教育支出的不平等程度及其边际效应进行了研究。洛伦兹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教育总支出、校内教育支出、校外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的不平等程度呈现不同特征。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贫困与非贫困家庭在各项教育支出上的不平等程度呈现不同特点。贫困地区居民家庭教育总支出、校内教育支出、校外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的基尼系数及其边际效应呈现不同特征,进一步印证了各类教育支出存在不平等和差异,同时厘清了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均衡效应的主要因素。Oaxaca-Blinder分解法显示,相对于非贫困家庭,贫困家庭的校内教育支出较低,且两类家庭在该项教育支出的差异主要由贫困户身份所贡献。本研究表明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是有效的和必要的,并提出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五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入贫困现象内部,关注致贫精神因素,探寻贫困内在机理,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为了使家庭教育因素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扶贫、扶智的积极作用,早期家庭教育支持系统将教育精准扶贫的触角延伸到贫困家庭,以提升心理生活质量、适应心理文化环境、关注“积极影响”的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支撑,目标是通过心理环境调整和心理生活优化,提升贫困家庭家长的心理生活质量,打造智慧型、公德观、幸福态和高质度家庭。早期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以心理生活质量为主轴,从三个维度上作出整体部署:第一,以能力—智慧为核心的积极个性特征心理资源供给,包括家庭教养理念、家庭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第二,以道德—责任为核心的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心性修养濡染,包括指向公民道德规范的政策舆论宣传、指向个体社会责任感的利他行为促进和指向良好村社关系的文化氛围营造;第三,以幸福—希望为核心的健康心理生活和谐体验,包括关注贫困家庭家长的高层次需要、帮助贫困家庭家长获得心理调适方法和促成贫困家庭家长的心理和谐体验。  相似文献   

20.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城市家庭贫困对儿童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城市贫困对儿童产生的剥夺呈现许多新特点:危害他们的健康,剥夺了他们的各种资源,破坏了他们适合生长的环境,削弱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在诸多的贫困危害中,独生子女在贫困下的心理剥夺状况令人堪忧,贫困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潜在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