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之思     
<正>在迷茫的青春里,幸有长者劝慰,师者激励,助我重拾初心,坚定信念,积蓄力量,破除迷雾,勇往直前,绽放青春之花。一路走来,“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班级之星”等诸多荣誉常伴左右,我认为自己是少年天才,无需努力也能光芒万丈,在旁人赞许的目光中不断膨胀,直至那次数学竞赛失利……  相似文献   

2.
青春之痘     
Hello,大家好。我就是生命力顽强青春痘,人称“青春美丽疙瘩豆”,学名痤疮!嘿嘿,这回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了吧。我出生在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刻,由于人们经常擦一些油腻的化妆品,脸上的毛孔都被堵塞了。所以在她们脸上就生长出了我们——平凡而伟大的青春使者。大家都知道我们是群居生活的,一般在青少年的脸部安家落户,特别是漂亮女孩的脸部。我们多在夜深人静之时来个出其不意,一住就是三年五载。最喜欢听到女生照镜子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时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现在的生活还算富裕,天天香粉胭脂,夜夜洗面奶、护肤霜,夏天防晒露,冬天…  相似文献   

3.
以青春之名     
我惯常认为,青春是个人化的书写.或奋图强之志,或启开物之光,或畅绚烂之情,或行实干之务……然而这都不仅仅是嘉乐要做的事.她割舍不了青春带给她的自觉,坚持着善良与真诚,甄别着青春世界里的光与影,以青春之名为即将开放的花朵辟得一方沃土.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是一首歌,那就是《最美》,因为"你,在我心中是最美";如果你是一首诗,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因为"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但如果你是一篇散文,那必是《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我,早在大一大二时就领略过你的风采,但真正与你结缘却是在2010年大三下半学期的实习期间。那时身边没有熟悉要好的朋友和我  相似文献   

5.
青春进行时     
他们说我们张扬;他们说我们奔放;他们说我们年少轻狂.我说青春就应该是这样. 年轻的我们拥有明亮的眼睛和活跃的思想,我们怎会拜伏在他人脚下?我们就是个性鲜明的90后,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看!青春正在进行时!  相似文献   

6.
青春之歌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李大钊一直不太理解李大钊先生的这句话,我对他的背景知之寥寥,对这位无产阶级的先行者有着非常崇高的敬意,却对他的这句话充满了疑惑,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让青年死于青春,因为人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生命的出现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奇迹,而生命的繁衍则是大自然与生命共同缔造的结晶,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的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每个生灵的神秘和神圣使命呢?最近狂迷海岩,几乎读遍了他的所有经典小说。当我读到《死于青春》这篇小说时,心里为之一振。不仅因为他的诠释消除了我心中的疑惑,同时因为故事…  相似文献   

7.
青春之谈     
有人说青春如一丝风,一眨眼就飘逝而去;有人说青春如一首诗,朦胧得不好读懂;有人说青春如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而我要说青春如一本厚厚的书,怎么读也读不完。  相似文献   

8.
杨沫的《青春之歌》在出版后颇受好评,然而仅一年后,由郭开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对《青春之歌》的讨论。50-60年代学者们普遍从“政治阶级视角”去理解作品,而忽略了文本本身的价值意义;70-80年代,《青春之歌》走出“文革”的冷遇,研究者们将视点放到文本内部进行探讨分析;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对《青春之歌》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气象,分别从女性主义、心里批评、社会文化批评等全新的视角予以丰富开创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青春之歌     
《大中专文苑》2010,(2):46-47
大写的青春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湖南湘阴县人,1914年8月生于北京。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鲜明、生动地刻厕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后由自己改编为同名电影。杨沫从1951年开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酝酿与写作,1957年完成;当时的书名为《烧不尽的野火》,后改名为《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0.
青春之多艰     
《新作文》2007,(4)
青春之舟行驶于岁月的海洋上,微风吹着涟漪,三艘护卫舰围着它,它看不清航向。青春的我们就是如此,有些人龟缩于避风港中,有些人渴望突出"家庭""学校""社会"的包围。  相似文献   

11.
青春之诗     
清晨,我站的露台,阳光暖暖地透入。在一片柔风中,我反复地吟着席慕容的《青春》。 还是少年时,青春带给我的印象是张扬与肆意、矛盾而忧伤。我常想,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中可能装满了心思吧,在深夜写下一些深沉的文字;抑或神色温柔,对窗边的小花诉说故事。青春的人啊,也许依然是孩子,依旧青涩懵懂。  相似文献   

12.
青春正当时     
<正>导语:"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青春,是如彩带飘飞空中不知愁为何物的时光;青春,是即使笑中带泪也不轻言放弃的岁月。青春,当生如夏花之灿烂;青春,本来就是这么任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首先,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青春的价值”,那么青春的价值到底等于多少呢?我想我们的答案是一致的“青春无价”。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宝贵的是青春。古往今来,历史总是把目光投注在青年人身上,把未来寄托在青年人身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第一,文艺第二"的社会观、文艺观造成的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主导了一切,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了文学秩序。"十七年"文学都打上了"红色"的烙痕,《青春之歌》的显文本也笼罩着这层革命红色光环。从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来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不是林道静成长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潜文本中所隐蔽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内在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也为我们重新解读《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抛开革命故事的外壳,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来探究《青春之歌》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收看CCTV-1“故事里的中国”栏目,革命先烈李大钊振聋发聩的话语,言犹在耳——“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思绪万千,我不由想到了教育,想到了老师,想到了透映于他们身上的那洋溢朝气、充盈活力、激情澎湃的精神姿态。  相似文献   

16.
9月14日 晴 一本好书在一个人的人生某个时期的出现,无疑会对这个人的人生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我而言,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7.
当我还做着青春的梦时,却发现青春已悄悄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的青春不是梦!我感到自己的身体内燃烧着一把青春之火,明艳而又温暖,熊熊火焰使我全身的血液沸腾。我拥有了一股强劲的力量,它促使我去奋斗、去拼搏、去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不再畏惧,因为青春使我勇敢。向着目标,我坚定不移,迈出脚步就是胜利!插上青春的翅膀,我在天地间翱翔,要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至新时期以来,《青春之歌》的接受者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展开解读:社会历史批评立足政治阶级立场,集中探讨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容;文本批评围绕文本各要素,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及叙事模式加以关注;女性主义批评则结合性别意识与心理分析,从女性话语、知识分子文化心态赋予了小说新的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杜汶泽说“对我来说,青春’就是……没本事,但都去做;‘青春’就是……明明不如你厉害,但都想赢你;‘青春’就是……野蛮啦;‘青春’就是……义气啦。”  相似文献   

20.
青春可贵,在于它昙花一现的短暂,在于它春水东去的不再,在于它破茧成蝶的惊艳,在于它干柴燃烧的热烈,在于它傲梅独立的坚强。我愿我的青春,没有恶毒的伪善,只有无处不在的真诚;没有造作的虚妄,只有洗去浮华的真实;没有冰冷的假意,只有坦然付出的真心;没有逐群的仿效,只有独一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