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诏大理国是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其政治思想当然应该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哲学问题、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道教佛教与政权的关系、儒学和政治生活的关联等,是南诏大理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儒学的传入对南诏大理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始于儒学,形成于"儒释"阶层的出现;从南诏到大理国,虽然经历了从"以道治心"到"以佛治心"的转变,但始终坚持以儒学教育为根本;儒学为先,儒释道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白族本主文化,对其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成为了史料处理的必由之路,建立史料数据库已成为潮流。加强南诏大理国史料数据库建设,可展示南诏大理国研究领域内的史料综合概况和学术成果,促进南诏大理国史料资源共享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杜鲜 《家教指南》2022,(2):81-91
本文从勘误《蛮书》所载南诏王红色头囊的对应图像入手,考订了以往对《南诏图传》梵僧头饰文图对应和意涵释读的错误。结合对卫藏、敦煌、藏东等地吐蕃缠头佛教造像的梳理,厘清了南诏大理国头囊的正确图像和形制特征,证实了《南诏图传》中梵僧红色头饰“赤莲冠”为南诏头囊原型,其源头为吐蕃缠头。吐蕃缠头佛教造像对南诏大理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有宗教便有宗教教育,研究宗教教育是全面认识传承民族文化的民族教育的关键。南诏后期废道立佛,大理国以佛治国一脉相承,“释儒”阶层的出现,标志着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其教育形式是以寺院为学校、僧侣为教师、佛儒经典为课本。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君权佛授来巩固王权、教化百姓、统一思想。佛教教育是形成大理白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大理白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政权在第140页中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中变为“大理”政权,说明:一、南诏政权一直存在到五代十国前期;二、大理政权是由南诏政权直接过渡的。然而,这两点都是错误的。《辞海》对段思平的介绍中有“唐昭宗天夏二年(公元902年),贵族郑买嗣灭南诏。其后,历经大长和国(902~928)、大天兴国(928~929)和大义宁国(929~937)。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五代十国存在时间为907年到979年,故建议将《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改为“大长和(大天兴、大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何种方法处理、存储史料,并且能够让学者从中方便迅速地检索和得到所需的信息,是南诏、大理国史料整理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南诏、大理国史料数字化成果较少,远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求。以南诏、大理国史料为数字化整理的资料基础,开展对南诏、大理国史料的史籍专书全文数字化、史料辑录数字化、实物史料图片数字化和口述史料视听数字化,有利于南诏、大理国史料的有序整理、保护和全方位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公元938—1254年,继南诏国之后,段氏在云南建立了大理国政权。大理国的疆域,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地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省境内的黑水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由此可知,大理国基本以云南为中心,并包括附近的川西南、黔西等地。大体上说,南诏和大理国的疆域基本和元代所设的云南行省的境界略同。  相似文献   

9.
九隆神话作为云南较为古老的神话之一,被擢升为哀牢国神话,之后又被采借为南诏、大理国开国神话,表现了九隆神话与哀牢文化、龙文化、王权、南诏、大理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整合,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九隆神话起到了文化过渡与衔接的作用,成为立体、多维之文化整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各种文化力量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以九隆神话为主轴,粘合了民间信仰、社会形态、政治话语等多种文化要素为一体的九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认同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形成这一文化认同个性的白族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开放、包容”的教育人文环境;“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1.
明初天文历法的管理政策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实行国家管理,二是禁止私习天文历法,三是国家网罗天文历法和数学人才。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传统天文历法管理政策的影响、明初严厉的法律和对天象灾异说的担心。明初天文历法管理政策导致明朝缺乏天文历法人才,历法落后,宋元时代高度发展的数学严重衰落,西历西法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传统历法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发展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的历史特征。与其文化发展历史特征相适应的是,白族教育存在着共生互补的教育机制,具体表现为:“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而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共生教育是当下大理白族文化认同良性发展的教育应然选择,这正是大理白族文化认同与历史教育机制关系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城镇建置作为大理国“郡县制”文化的实践单元,政治军事的职能属性始终伴随着其自身的建设发展。由于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白蛮贵族们的割据自固,客观上造成了大理国各个军政区划的治所城镇数量增加。同时,大理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社会发展依然极不平衡,白蛮与乌蛮的社会发展程度差距依然较大。通过“以县为部”“谓笼为城”,大理国把更加广泛的乌蛮系统民族纳入王国的区划统治体系当中,造成了众多乌蛮部落向基层行政单元的转化,出现乌蛮聚落城镇化的倾向,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宋代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初级统一体”的形成,加速了西南边疆乌蛮系统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发祥于汉族地区,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通过对大理巍山南诏镇丧礼洞经音乐仪式上的坛场布置、演奏人员、经文、曲谱等仪式构成要素的分析,揭示各要素具有的浓厚道教内涵,可以看出道教文化对于促进西南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儒学至少从取得独尊地位而成为官方哲学始,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哲学和思想文化中就有了明显传播和影响。云南纳西族的阴阳观念渗透着《周易》阴阳观念的文化基因,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白族僧侣被称为"儒释"或"释儒"。阳明学对贵州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在壮、黎、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岭南,儒学的传播影响和发展,更有广泛深刻而长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南诏大理国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政权,前后历史五百多年,产生过几十代国王,这些国王的陵墓绝大多数不知在何处?成为南诏大理化研究中的一个谜。本从献考释、田野考察等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郑回与唐诏和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七九四年(唐德宗贞元十年),在云南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唐朝与南诏重新恢复盟好,会盟于苍洱之滨,史称“唐诏和盟”或“点苍山会盟。”这是唐诏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安定了西南边疆,促进了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云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促进唐朝和南诏和好的过程中,身为南诏清平官的郑回,顺应了历史发展和客观要求,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起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不愧为当时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  相似文献   

18.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9.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