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窑是唐代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亦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结束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妍的两大体系,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邢窑在隋代已达到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这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胎质坚细、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比绝无逊色,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邢窑除了能烧造出“类银”、“类雪”的白瓷外,还能生产青釉瓷、黄釉瓷、黑釉瓷、彩绘瓷、唐三彩及硬白陶等诸多陶瓷品种。  相似文献   

2.
程庸 《当代学生》2013,(12):18-19
唐代生产出一种白瓷,时人称誉为"类银""类雪",意思是说其白釉颜色质地达到很美的境界,而且,这类银类雪的白瓷一下子代表了唐代所有白瓷的成就,这就是河北内邱邢窑生产的白瓷。邢窑白瓷与南方生产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时代,手工业生产空前发展,北方邢州烧造的白瓷和南方越州烧造的青瓷,相互媲美,同时著称于世,这些都是有文献记载的。但是,由于邢窑遗址尚未发现,无法获得可靠的实物标本,所以,邢州白瓷的胎质、釉色,造型、烧结等工艺技术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一个谜。本文根据邢台市郊区唐墓中出土的白瓷器物,就关于唐代邢窑白瓷的鉴定问题、原料与窑址问题、生产技术与工艺特点问题,试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唐代时期我国的白瓷烧制技术趋于成熟,在中国北方涌现出一批以烧制白瓷为主的窑口。该文通过阅读、整理、汇总目前发表的考古发掘简报及相关文献,将唐代时期中国北方唐墓的核心分布位置确定为两京地区,两京地区发掘的唐墓中,超过半数的墓葬都曾出土白瓷器物,体现出白瓷在唐代尤其是两京地区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邢窑之名是一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历史地理的角度论述了邢窑白瓷核心产区形成,进一步分析了邢窑白瓷的窑址区域及其核心产区在隋唐时期的表现,以及在烧制火候、制器工艺、制胎过程上的表现,明确了邢窑在这一地区分布的地域范围以及邢窑的生产发展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承邢窑     
《邢台学院学报》2022,(1):封2,前插1-前插4,封3
邢窑遗址的发现和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的相继恢复,促进了邢窑陶瓷产业的发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技艺传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人才流失严重.以邢台学院、邢台市邢瓷烧制技艺研究院和内丘县职教中心为代表的大中专院校及文化科研机构,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人才培养和传承工作,为邢窑的发展和产业振兴储备了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8-21
邢窑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贵遗产,其发展与繁荣和人类历史上强盛的唐文明紧密连接在一起,占据着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时代的坐标。作为邢台地域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源,邢窑白瓷的研究和传承保护应该超出一般的区域性视野,放在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流变中考量邢窑白瓷所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现实价值。而物性研究的美学立场是邢窑白瓷研究的初步尝试,以期能不囿于单一的技艺研究,探讨物性、技艺和精神在邢窑白瓷生成中的美学关联及其对当下文化生态重建的本源性的启示意义,为邢白瓷研究提供一个更宏观的生态背景和更注重器物本体的物性审美的基础视点。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邢窑白瓷的装饰问题。对邢窑的白瓷的“刻划”装饰、“印花”装饰、“点彩”装饰,进行了具体、形象评述。从而说明邢台白瓷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9.
阐述邢窑发展沿革、历史地位,通过过对邢窑白瓷的的胎形装饰、胎体装饰、刻划划、印花、戳印、镂空装饰、点彩装饰、纹饰装饰具体体评述,对唐代代邢窑白瓷装饰饰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人民版高中《历史》(2009年版)必修第二册第15页“陶瓷业的成就”一栏第三段在叙述唐朝制瓷业的盛况时.写到:“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1.
在中专美术课教学中,总会说到中国工艺美术史;讲中国工艺美术史,总会提到瓷器、茶具等生活工艺品。就茶具而言,行家总会把宋代五大名窑所产的茶具,尤其是建窑的黑釉兔毫盏视为茶具中的珍品,同时认为是唐代茶具的繁荣发展为宋代茶具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宋代的黑釉兔毫盏则与唐代邢窑白瓷及越窑“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内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邢窑白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器形多样、技艺精湛,发展至唐朝,成为与南方越窑青瓷齐名的著名瓷器。上可进贡宫廷,下供百姓使用,同时还有大量漂洋过海,销往国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在中外陶瓷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纵向考察邢窑白瓷的产生、发展与衰落历程,探求其中的原因,认识到其中的因果关联,对于普及陶瓷文化知识、提高地方历史文化知名度,以及今天的邢窑遗址发掘、保护和白瓷的仿制工作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瓷盘     
《今日中学生》2023,(17):48-49
<正>说起来,我们是老朋友了,毕竟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今天,我想向你讲述的,是我这平凡的瓷盘不平凡的历史。敞口、浅腹、平底、高足或圈足,我的外形简简单单。正因如此,我这样的身形在黏土被人们制作成陶器之初便出现在了地球上。唐代,陶瓷制作技术日渐成熟,且不说唐三彩的光彩夺目,单是大窑口的单色瓷便让时人大为赞叹,邢窑白瓷“胜霜雪”,  相似文献   

14.
关于“China”的由来,众说不一。但最为流行的说法是:China是汉语“昌南”一词的音译。“昌南”指昌南镇,是瓷都景德镇的旧称之一。该地处于昌江之南,故在唐代称昌南镇。东汉时代,古人就在这里筑窑伐木,烧制陶瓷。到了唐代,由于昌南镇高岭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刑窑白瓷的优点,创造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素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  相似文献   

15.
英文一词“china”不仅是“中国”的译名,也有“瓷器”一词之意。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陶瓷的国家。从几十万年前到今天,从原始的彩陶艺术到手工捏塑、泥条盘筑,再发展到“类玉类冰”的越窑青瓷、“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精美的青花瓷……陶瓷艺术的形式和制作工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提陶瓷,你就会想到江西景德镇。其实,在中国能制作精美陶瓷的地方太多了,品种更是丰富。河北、陕西、福建、安徽等地,都有瓷窑分布,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咱们一起“看看”各地的瓷器,开开眼界吧!  相似文献   

16.
青花瓷     
《初中生辅导》2023,(Z9):72-73
<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唐代以前,中国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代从烧制三彩的过程中,分化出了与纯蓝彩几近相同的“青花”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临水窑场的发现,在磁州窑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展现出磁州窑由青瓷向白瓷"过渡",进而由化妆白瓷到采用多种技法装饰瓷器,最终形成以自地釉下黑彩及多彩瓷绘为典型代表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历史过程.二是发现了唐代窑址,填补了磁州窑研究的一项空白.三是明确了磁州窑三大中心窑场(临水、彭城、观台)的传承关系,即:临水窑瓷器烧造时间最早,而彭城、观台两窑均是受其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填字游戏     
横向: 一、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盛行于唐代.先用白色黏土塑成泥胎,然后涂以绿、白、黄等釉色,再放入窑中烧制而成. 二、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上一句为"尔曹身与名俱灭". 三、指人类的思维活动如同流水,后成为现代文学创作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文字表现技巧,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再现人的深层思想意...  相似文献   

19.
“邢窑白瓷”传承基地建设和工艺美术专业转型发展,可以互促共建、协同发展。传承基地建设的教学设施,工艺美术专业可以共建共享;传承基地举办传播活动,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传承基地研学并举,提升工艺美术专业的学术水平;传承基地编写教材,完善了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传承基地人才培养,助力工艺美术专业实现人才目标;同时,工艺美术专业的蓬勃发展,可以丰富传承基地建设成果,使基地建设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20.
唐代三彩陶器不同于一般的陶器,其特征不仅表现在釉彩的多样性,也表现在特有的二次烧制工艺上。三彩陶器运用圆塑手法,结合铅釉流窜性强的特征,表现出抽象、夸张的造型艺术及浓艳的视觉效果;众多的三彩陶器发现于黄土之下,作为陪葬品大量使用,清晰的表现出唐代以三彩陶器作为明器的陪葬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