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推动的供给侧改革旨在匹配有效供给和消费需求,从而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能力。供给侧改革产生了新的金融需求,作为服务实体经济主要动力的金融业也应匹配有效金融供给,创新金融业务,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网络金融、跨境金融、创业金融等业务。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工具在经济调整和工业增效升级,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瓶颈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如运用资本市场对企业兼并重组、创新信贷方式、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等.通过金融支持工具的创新,能够弱化去产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后遗症”,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3.
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安徽民营经济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转型困难、发展成本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营造新型营商环境,坚持技术创新引领,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吸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助力安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常态"的迫切需要和逻辑必然。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把握质量、效率和创新三个核心内涵,主动对接经济转型发展新常态、积极承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使命、构建高职教育供给结构新生态,从供给侧入手,针对当前高职教育结构性、体制性、制度性等痼疾,加强政策制度供给,变革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激发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活力动力,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个体个性发展需求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准供给。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发展现状,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目前存在着结构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等主要瓶颈,根据漳州市产业结构特征,提出了利用智能制造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层次,创造新供给和优化供给侧要素配置等具体实践路径,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供给链高价值端延伸,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其目的是通过化解对有效供给的约束与抑制,调整、升级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高地建设,提升供给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职教育发展存在层级结构单一,专业结构不均衡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要求,优化专业结构,淘汰过时专业,调整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实践形式,适时进行供给侧改革,对高职教育发展自身进行结构性优化和完善,让高职教育扎根于产业升级、服务于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结构改革对于解决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纵深分析当今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发展近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通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其他一切产业的根本和保障。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理想和发展模式依旧相对落后,归根结底在于资金的缺乏。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关键还是要从金融供给上提高效率。2019年,为进一步调整金融供给的结构和方向,“金融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和改革重点。文章将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二者结合进行研究,探讨我国金融供给侧发展现状,明确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制约因素,最终提出金融供给改革建议,落实金融支农,以金融供给的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有效增长。  相似文献   

9.
推进供给侧改革,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以供给侧的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四大生产要素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南宁市产业发展生产要素现状,阐述南宁市产业及结构存在的问题。从"产城融合"角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入手,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发展平台,聚焦外部资源要素,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角度,构建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南宁市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证明其存在的客观性。它主要包括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经营结构四大主要内容。同时对之前的农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体表现在推行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金融增量与盘活存量并存,重视人才教育与农村经济联系,完善土地流转与改革发展体系四个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局部专业化生产、全局均衡化供应,消费刚性增长、结构多元优化,农产品成本上涨、国内外价格呈弱势,国内外农业融合、进口品种与来源双增四大趋势的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19,(5):78-84
针对供给侧改革和城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现状,以德阳县域经济为研究内容,利用2007年至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泰尔系数分析了德阳各县域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第三产值/第二产值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德阳地区各县域的产业结构现状和城镇化现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布局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促进德阳各县域城镇化建设,并提出了德阳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升级产业结构与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有效供给,从而实现供需两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继续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供给侧改革诉求同样势在必行,亟需通过探索与实践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我国近年来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人才培养措施。但是,目前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因此,人才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面板数据分析表明,1990—2005年我国城市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间是负相关关系;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间是正相关关系。不同区域位置和不同规模城市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显著差异。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中介效率,促使储蓄顺利转化为投资,是城市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并尝试性地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视角,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六大任务。文章还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阐述了其"大金融、大开放、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金融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处于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银行业机构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工作,要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全力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转型升级;推进专业化机制建设,培育农村金融服务新动能;突出区域服务重点,助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着力供给侧技术创新,提升农村金融供需契合度;构筑风险防控体系,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涉农信贷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差异化监管,强化服务三农政策引领。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发展密不可分,文章选取产业结构优化比率和金融相关比率两项指标,针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运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了1984~2014年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安徽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格兰杰因,金融发展对三次产业贡献度顺序为二、三、一产业。为了更好的促进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加快金融发展,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并尝试性地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视角,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六大任务。文章还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阐述了其"大金融、大开放、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升级的新时代语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改善制度供给,以深化体制改革来强化发展动能。优化劳动力配置是重点,通过创新提升人力资本是核心。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下,高校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每年的"毕业季"则沦为"失业季",其原因一是供需矛盾,二是就业市场不健全,三是大学生自身具有局限性。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规范就业市场,创新培养管理模式,提升毕业生自身素质,达到大学生就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4—2017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城市产业结构数据,本文研究了高等教育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促进了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且该影响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高等教育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一是从供给侧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从需求侧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城市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推动城市需求结构转型,进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这两个渠道,高等教育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且这一作用会受到人口跨区域流动的影响.通过解决内生性问题和替代核心解释变量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本研究对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