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被提到了战略高度。为改变学校美育薄弱的状况,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美育的培育作用,本研究把艺术课程作为推动学生素养增值性发展的关键点,按照纵向连通、横向贯通的一体化思想,对国家艺术课程进行结构化重建和项目化实施,建立指向学生素养增值性发展的“一体两翼”艺术课程群,并以此为主干,形成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了工科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四种“脱节”现象,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教学体系构想,即将培育学生的“四种能力”作为工科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终极追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设计院丰富的设计资源、工程公司的实践资源,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轮子,托起专业知识学习这一主体;以教学实习改革为途径,架设培育学生动手能力之翼;以课程设计改革为途径,架设培育学生设计能力之翼.  相似文献   

3.
“一体两翼”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体两翼”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强调以研究性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实践”和“科研”为两翼,通过科研带动、实践推动、教学实施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一体两翼”式研究性教学,在满足教师素质复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实践保障完备化、科研活动深入化条件的基础上,还要创新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创新学生学业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劳动是人的生命底色。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着眼现实,基层学校在劳动教育的实施中普遍面临着地位被虚化、实施被窄化、效果被弱化、价值被淡化的现实困境。济南德润中学基于“五育”融合的育人思维,依托“以劳动教育为引领,融合培育学生”的校本化实践原则,明确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探索构建“一体两翼”的德润劳动教育融合课程体系,并通过顶层设计、课程构建、协同育人、师资培养、“五育”融合、评价机制六个方面,优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保障劳动教育课程落地、实效入心,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平台,打造“以劳促全”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德润新样态”。  相似文献   

5.
“以本为本”战略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是本科教育从“学科知识”迈向“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引入项目式教学与课堂讲授相融合,围绕认知结构内化、教学互动加强、教学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构建了一种指向学科素养的“项目承载、三图一体”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能力、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等素养的形成,对理工交叉类课程教学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信电子线路分析与设计选取典型无线电通信产品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设计教学环节.课程实施创造职业情境,贯彻“一体两翼”教学模式,以“三段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再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过程性考核与水平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工学结合的成功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实现了该课程对专业对应岗位和学习领域课程的支撑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樑  张伟峰 《上海教育》2023,(Z2):11-12
<正>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为此,上海市大同中学正积极参与区域整体实施创新教育的实验项目,通过以项目研究不断深化学校创新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基础:CIE创新素养培育课程的构建2010年学校以市级项目“学校课程统整实施的深化研究”为抓手,借鉴丹麦奥德斯瑞德寄宿学校三个小木屋(创意之屋、创造之屋、创业之屋)的跨学科教育理念,启动了CIE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试图打破传统班级、课时与教法的局限,找出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创新素养培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践行立德树人,把握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确立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先导的课程目标,依托办学理念与区域特色资源,创新研发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星歌课程”,通过跨学科整合、研学体验、家庭实践凸显对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支持,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为正面地、理性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信息。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突破学科壁垒,从信息素养教学案例库、创新设计活动项目以及主题内容建设等方面,整体架构信息素养课程,开发实施“跨学科主题式”课程“、跨媒介融合式”课程“、全场景浸润式”课程,培育信息时代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课程建设理应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历史逻辑上,跨学科课程的发展源于人类课程文化的构想,对跨学科课程的探讨应该回归人类的历史文化之中去考察其已有样态。在理论逻辑上,跨学科课程建设是基于特定历史语境和个体生活世界的结合而形成的,可以从其经验命题与存在哲学入手,厘清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科学内涵与理论特点。在实践逻辑上,跨学科课程反映了跨学科素养与课程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样态,其实践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立足素养导向,践行跨学科教学实践;整合课程知识,以主题式引领学生跨学科学习;立足生活世界,以跨学科“共同体”培育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为落实新课标精神,北京四中跨学科研究团队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会资源,开设“品园”跨学科选修课程。本文以“园林”为主题,以北海公园为背景进行整体设计,以学生为本,以素养为纲,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对“跨学科主题课程”这一命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跨学科融合的建构是化学新课标中课程主题之一,STEAM教学提倡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其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以“低碳行动”为主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围绕碳中和理念,用STEAM教学模式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  相似文献   

13.
国家课程校本化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旨在满足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性,彰显了办学特色,丰富了学生体验,为学生顺利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付欣 《辽宁教育》2024,(4):21-24
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注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实施,统整教材内容、地域文化、办学特色和儿童生活等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素养导向综合课程,架构学校综合课程图谱,以综合化主题课程和跨学科项目学习,实现学科内、学科间多样联结与多种融合,优化育人载体。学校提炼了“双核三环”综合课程教学范式,指导教师科学实施综合课程,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生成可持续理解大观念与可迁移应用的方法策略,实现学习方式和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课程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所有经历:为了更好地践行“引领学生更好发展”的学校办学理念,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以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为价值取向,探索有学校特色、立足学生发展的“学养”课程架构和实施策略,加强“学养”课程的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与课程实施突破点聚焦在“学养”课程之中,旨在推动学校课程内涵、功能、结构、管理、教学、评价等实践研究,努力使课程成为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许振坤  王妮 《教师》2020,(2):80-8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学校教育落实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更科学的要求,迫切需要学校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微课”等新型教育资源为提高各类课程的教育实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以微课为抓手,通过构建“学”“研”“范”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学校不断提升教师的基本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借助“微课”的开发与应用,通过“知识超市”“模块重组”和“私人订制”等有效手段,学校能够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育,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17.
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开展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学生课前分组完成各自的项目学习,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互相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以问题解决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并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化学课程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STEM教育理念因其倡导跨学科融合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出色的教学导向。为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实践内容的设计方法,通过借鉴STEM教育理念,围绕初中几何光学,以项目式教学模式为课程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文地理学课程研究缺少“区域本性”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与评估课程的区域教育理念与培育模式。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四层一体”分析为人文地理学课程教育模式建构理论依据,以某高等师范院校120位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QCA方法对人文地理学课程“四层一体”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文地理学课程“四层一体”教育模式中,要素认知能力、区域思维能力、实践素养能力共9条充分路径的稳健性较好,其中课程要素认知能力的H1=TD*LS*TS路径、区域思维能力的H1=ET*EM*LS路径、实践素养能力的H1=PT*ET*TT*EM路径依次覆盖了86.7%、86.4%、86.9%的最大解释集合样本,对课程“四层一体”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均具有提升作用。上述结论能优化人文地理学课程“思维重构—实践培育”的教育理念,旨在为提高学生运用地方思维分析解决区域问题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素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引入高师教育类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彰显其师范特色,从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优秀师资的迫切需求。教学实验证实:“角色体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教育理论、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丰富学生的专业情意,有利于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