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受网络文化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文化认同意识有所下降。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知,但是对西方的文化节日、文化产品兴趣较浓。大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但是自身的传承意识不足。当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内容和方式上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要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社会层面应该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应该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方面,加强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文化低效问题,这导致大学生的思想缺乏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个体在心理上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文章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调动大学生文化参与积极性等对策,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人的根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高校应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繁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文化自信培养路径建构,对提高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增添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4.
建设文化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提升,是回归大学文化本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结合周口师范学院团委建设文化校园的理念与实践,探讨了营造文化校园的必要性和高校共青团推进文化校园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教育内容。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6.
吴娜 《文教资料》2020,(6):74-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标志和智慧结晶.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探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三个途径,以期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大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在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校要深刻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台,激活传统文化魅力,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激励机制,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当下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比较缺失,其原因主要有历史认同弱化、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学生自身和家庭特点影响以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注重强化社会主流文化,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大学生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自觉能力;优化高校文化教育,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注重文化安全,重筑文化自信。以此来建构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之一,以柳文化为代表的永州文化属于地域文化,它历史悠久,蕴涵很多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通过增强文化认同感,主体文化熏陶,以及地域文化研究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国度,面对国际国内间日益激烈的文化软实力竞争,高校学生应主动肩负起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担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发展软实力的使命。本文深刻分析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即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来强化当代青年自觉肩负、秉承我国文化根基的责任担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其文化自豪感,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更能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助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有着内在文化关联。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中的活跃因素,在学生群体中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有着正向的能动作用,具有鲜明的组织优势、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持续的人才优势,是潜在的文化传承主体。以韩山师范学院潮风学社为例,聚焦地方高校学生社团对弘扬地域文化的实践探索,分析学生社团对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探讨以学生社团为介质的地域文化发展策略,得出共性的研究结论,为新时代高校科学引领、切实指导学生社团做好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高校是进行孝道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从孝道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入手,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探索高校进行孝道教育的逻辑理路,并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孝文化自信意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深入挖掘孝文化自信底蕴、尊重大学生文化主体地位三个方面入手,对高校重视孝道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的盛行,导致当前中国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文化自信弱化的迹象,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自信弱化两个方面,其根源在于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异化力、对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冲击力、对部分大学生价值期待的解构力。必须积极寻求各种有效路径,努力使大众文化成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强大助力,最终使文化自信成为大学生精神场域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既可增强高校美育工作实效,又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高校美育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目标一致、育人内容共通、育人途径相同,为二者融合带来契机。文章通过分析二者融合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提高重视程度、打造教师队伍、推进课堂改革、加强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五方面路径,可实现二者深入融合,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文化润疆”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更加多样。文章通过调查南疆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情况,分析高校在传承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足和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新时代南疆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赓续、弘扬发展提供思路,增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7.
安徽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能够为高校“三全育人”提供丰厚养分,有助于推动高校“三全育人”落地落实,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但目前我国高校精通安徽优秀地域文化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有待扩充、学界对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整理研究有待进一步增强、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程度与途径有待进一步加深与拓宽。为此,高校可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外实践研修等方面入手,将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深度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文教资料》2014,(22):45-46
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几年来中国通过种种途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唤起和激发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觉醒和热爱,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使其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新时代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文化自信程度影响着民族未来发展。高校思政课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并拥有文化自信;本文首先阐述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解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存在的问题,从增强学生文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三方面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 法治教学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道德 与法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