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少数民族法师的禹步本质上为步罡踏斗,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和意义。换言之,西南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运用的法术——禹步与道教的禹步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也是历史上道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西南少数民族的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特殊形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过程中,由于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传,傩文化受道教影响甚深,并保持着浓厚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的支撑。兴于唐宋的茶马古道遍布云南全境,成为中原内地联结西南边疆的文化走廊,是茶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在边疆的传播,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茶道中的传统美德对历史上边疆和谐民族关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建国初期云南普洱民族团结盟誓为具体案例,进而研究西南民族在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上的历史和现实定位,这是理解多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意识最为重要的前提。中国传统的文化穿越了民族界线,成为一个共同体的想象基础,而近代民族国家的危机催生了现代意义的国家认同。正如普洱民族团结盟誓,以剽牛、盟誓、立碑这一近似原始的仪式,反映了中国西南边疆各民族在国家认同上的多元性和民族性,这正是现代中国各民族国家认同的一个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5.
天文历法是中华科技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原,而且波及祖国边疆。唐宋时期,伴随道教在西南边疆传播的进一步深入,南诏大理国在五星七曜、北斗七星以及“天辅”“上元”年号制定等方面所反映的天文历法知识均受到了道教的深刻影响,这使得中华天文历法文化在南诏大理国得到了较好的传播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云南师范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西南边疆国情调研基地揭牌仪式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举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在致辞中对云南师范大学为设立西南边疆国情调研基地给予的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东盟国家语言与中国西南边疆跨国民族地区民族语言的关系,结合在中国———东盟架构下中国西南边疆跨国民族地区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指出了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给当今社会特别是给西南边疆跨国民族地区带来的弊端,最后对外语教育制度提出了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了将西南地区建设成为巩固的对日战争大后方,曾对西南边疆进行全面开发。政府各部门、教科文组织和众多的民众团体都跻身边疆建设,一度形成了开发西南边疆的热浪。基督教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兴办战时边民教育作为当时开发边疆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显明的特点。无论从了解基督教传教史的角度,还是从分析国民党战时边疆建设运动的成败得失,总结开发边疆的历史经验的角度,都有必要对战时教会兴办边民教育的历史加以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边疆教育指民国时期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专门对少数民族进行的学校教育。抗战时期,广大内迁高校师生投身边疆教育调查研究,积极从事西南边疆教育建设,直接促进了西南边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法战争前夜清政府对西南边疆危机的态度如何,是研究中法战争史不可或缺的命题。透过这一历史侧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时代折光。作为两国交兵一方的清政府,对西南边疆危机在  相似文献   

11.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发展边境经济,维护边疆安全,促进边疆职业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地处西南边疆的某校高职高专学生为例,通过对他们的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试图挖掘他们的学习特点,进而为窥见整个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西南边疆一直是我国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近十年来,西南边疆艾滋病疫情发展蔓延显现出的公共卫生危机,必须予以高度警觉。从西南边疆艾滋病疫情发展的特殊实际出发,创新公共卫生社会管理、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是化解边疆艾滋病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路径,亦是防控艾滋病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1939年8月至1940年3月的国民政府教育部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是全面抗战时期以“边疆教育考察”命名的唯一考察团。该考察团的考察及宣传活动丰富了人们对西南边疆情形的了解,加深了西南边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考察团提出的关于发展边疆教育、改善边疆管理的若干建议也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所采纳,在事实上推动了抗战时期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好地映射出彼时边疆教育考察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之间、研究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状况,也彰显了教育所不能推卸、不能弱化的社会责任与服务精神。  相似文献   

14.
滇川黔三省在地理区位上毗邻,边界地带错综相嵌,其交界地区“素称难治”,历史上经常出现“三管三不管”。到了清代,为了交通的畅通、西南物资的东运、矿业的开发、西南边疆的稳定,政府对滇川黔交界地区加大了统治的力度,进行强制性的“改土归流”,然后重新调整交界地区的行政建制,使该地区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元朝的宣慰司创设于蒙元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内地向边疆的演化过程,在元代中后期突出分布于西南边疆。元朝西南边疆宣慰司是边疆军政管控机构,其长官宣慰使均兼都元帅或管军万户等军事职衔,负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军事招讨和管控,形成了符合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特点的特殊的管理模式,并在西南边疆承担着军事镇戍、屯田、保障交通和疆域开拓重任,为元代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处云南昆明的西南林学院,自1978年独立建院以来,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围绕我国西南边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相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提供生产一线的科技服务、培养扎根基层的专业人才,历经28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以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主,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为社会培养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学以致用、求实创新的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专业人才”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培育边疆与少数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绿色科技人才。瞄准绿色构建专业学科体系西南林学院作为目…  相似文献   

17.
动物丧礼     
你相信吗?动物也有自己特殊的丧礼仪式,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18.
西南边疆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高低是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合格与否的重要判定内容,对西南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目前,西南边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西南边疆各高校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设定评价内容,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紧密结合,将评学、评教、评管理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法对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主地区的932名大学生的62项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该地区的大学生面对生活事件时的应对方式依次主要是: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女生比男生更多的采用求助和退避、忍耐等应对方式,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多的采用自责的方式而非贫困生更多的采用求助的方式;随年级的升高应对方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主要采用的是较为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1938年10月创办的《西南边疆》是抗战时期有影响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刊物,在出版的18期刊物里,彭桂萼发表的5篇论文,均是在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的,阐述真实客观,分析深刻入理,对研究云南地方历史、经济、民族教育、布朗族文化和傣族文化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