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政策实施后,对家庭、学校、社会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赋予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的价值、意义、内涵,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新的且急需破解的难题,需要重新审视、思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文章探索了家庭教育促进提质增效、学校育人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促进“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华 《甘肃教育》2022,(24):118-121
“双减”政策的实施,明确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责任,要实现“双减”背景下学生高效学习,这对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关且缺一不可,家校教育相互配合、补充,才能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家校协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提出“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策略,以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有效保障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3.
张欣微 《科教导刊》2023,(7):149-151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临新的挑战。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建设存在协同育人观念尚未明确统一、协同育人参与主体常有缺失、协同育人质量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着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宣扬协同育人观念,建立协同育人意识、做好协同育人分工,明确协同育人责任、提升协同育人能力,打好协同育人配合是“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家校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深化,提升现代学校办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着力点。“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要促进家校共育,提升教育质量,就要摆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定位,使其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促进,最终形成合力,进而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是教育格局的大调整,阵痛、困难、挑战不断。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让“双减”政策落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从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延时服务改革等方面,阐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背景之下,为缓解家长对教育的焦虑,学校要主动承担科学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主办家长学校,推进与家庭协同育人,而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是家校有效协同育人的关键,也是当前引领家长面对“双减”的可行方式。本文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家长课程,助力家长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生涯规划、家风传承、学业指导、亲子心理等教育,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提出要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因此,家长对“双减”政策实施的协同意愿将直接影响“双减”政策是否能长续推行。文章通过问卷对湖南省部分地区家长展开调研,发现家长对“双减”政策认知水平偏低,政策实施满意程度不高,“双减”背景下教育焦虑情绪不降反升,甚至有的家长主动为学生“增负”。为促进“双减”更好落地,应提高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家长教育期待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广大家长都在积极努力推进家校协同共育各项工作。然而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通过调查当前家校合作共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进一步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的时代使命是以学生为本,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的价值意蕴是坚持教育公益性,重塑良性教育生态环境。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校“学足学好”,凸显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要对学生“减负”、家长“减压”,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双减”政策的落地有四个维度: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府教育治理能力;加强多主体间合作,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注重学校层面的教育公平,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心开展育人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实践,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文章以河北唐县第一小学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家校协同育人实践进行深入的探究,针对当前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县域小学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颁布后,家长教育焦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部分家长仍感焦虑,主要表现为学业焦虑、家教焦虑与分流焦虑。追根溯源,家长教育焦虑主要受家长自身与家校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双减”背景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化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养与能力;促进家校合作,推进家校协同育人;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实现减负不减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建设,可以使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双减”背景下,解决亲子沟通不畅、亲子关系紧张这一现状,采用“焦点解决教育”心理技术,挖掘优势资源,引导家校携手育人新方法,同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沟通能力,指导孩子觉察自己,看见自己,指导家长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关注孩子成长,促进多方和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虽然“双减”政策内容聚焦于学校和学生,但是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家长的协同配合。良好的家校协同共育体系和机制是落实好“双减”政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对10 185名义务教育学段公立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家长视角的当前“双减”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双减”后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良好家庭教育生态的营造和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几方面提出了持续深入落实“双减”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指引下学校不仅要纠正作业负担过重的教育乱象,而且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这样才能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从而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向上影响。文章从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现状,并着重分析“双减”背景下,如何坚持理念共识、责任共担、科学组织、数字赋能,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度优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实施“双减”政策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较于过去的家校社三结合教育,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呈现出育人对象从在校学生转向所有社会成员、育人目标从工具性回归“立德树人”初心、育人重心从只注重儿童青少年教育转向注重终身教育、育人方式从无序合作转向有序协调的新特点。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助力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助推“双减”政策实施,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别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在机制建设上应当以三方协同的育人理念为内在动力,进一步明晰三者间的职责和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并在管理机构建设、分类分层育人、专业性提升等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16.
林传生 《师道》2023,(5):36-37
<正>“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基础教育生态改革,给农村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有望改变多年来应试教育积累的负面教育生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家校社协同共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如何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战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打造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整合教育观的深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已成为学校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家校协同的育人效果差强人意,存在学校家委会运行机制受限、以学校为主导的家庭教育指导不足等问题。学校利用“互联网+”的特性,通过拓宽教育的时空,重塑管理育人结构与协作途径、各教育主体跨界融合协同育人、创新驱动智慧形成发展教育新样态,进一步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探究家校协同的新方法、新内容、新途径,从而践行“双减”,形成教育合力,有效提升“双减”背景下的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双减”新政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通过家校云沟通的互动实践,探讨了利用钉钉软件进行家校云沟通的策略,本文首先研究了当前的“双减”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等五育共育;其次是要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深层问题,采取有的放矢的管理机制。通过宣传学校的育人理念,积极引导家校合力共育,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发展,加强家校共育,积极与家长进行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强化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取长补短的方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学校与教师通过互动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使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共同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等相关活动,回归育人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校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同时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支持“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坚强后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关键要素,在德育建设、“双减”政策落实、协作育人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当前家庭教育仍面临家长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能力缺失、教育焦虑攀升等困境,应当通过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气氛、构建助力亲职教育的指导体系、家长主动打破教育内卷的现实困囿等一系列改进策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参与意识、家庭教育实践能力,缓解其教育焦虑,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