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彬 《文教资料》2008,(34):81-83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从普九转向享有均等的教育质量上来.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教学质量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地体现在城区不同学校之间.本文认为,造成我国择校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地采用"堵"的方式是将教育均衡发展错误地理解为绝对的平等.本文在对美国择校制度概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合理的择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取北京市九所中小学校,围绕择校规模、方式、影响因素、特征和负面作用五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中择校行为背后隐藏着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配置不均衡的矛盾。择校问题的最终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疏导——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与满足公众合理需求并进。  相似文献   

3.
吴丹英 《教育科学》2012,28(1):6-12
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涉及的教育政策主体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学校、择校家长及学生、择校弱势群体等。各主体历经16年的博弈已深陷于择校困境之中。基于此,从博弈论角度探求其各自的价值取向及诉求,建构和分析各主体之间博弈模型,对择校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合理的解释,审视当前的教育政策制度缺陷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是他们争取向上流动的内在驱力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外在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择校行为带来了诸如使农民教育投资额增大、城市学校教育负担增重等诸多现实问题。义务教育是一项公共教育事业,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25):141-142
在我国义务教育由不均衡阶段向均衡阶段过渡的时期,择校问题是一大难题,影响教育公平,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择校问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当前优质教育短缺、分配不均衡矛盾的产物。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规制理论以及寻租理论,认为解决我国择校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离不开择校问题的解决。为此,应从遏制规制中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方面着手,让公民拥有均衡地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进而解决择校难题,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择校是一种饱受争议但又屡禁不止的教育现象。从1986年到2014年,国家虽然颁布多项政策禁止择校,但是当前我国择校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为此,文章对择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择校问题的根源、名校集团化办学、解决择校问题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7.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择校政策的反思 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择校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即择校违背了教育公平,择校导致了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腐败,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就近入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择校现象就自然可以消除。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8.
9.
《教育文汇》2006,(2):12-12
在各地“择校风”日益盛行的环境下,安徽省铜陵市历经10年,推行教育均衡化理念,扶持弱校,让各学校均衡发展,基本消除了择校生,创造了一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家长说,“这里的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为此,他们不再挖空心思为孩子择校。专家评价,铜陵是“中国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择校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郑重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6月29日出台的新《义务教育法》则对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现在,距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已经两年了,但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的一些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却“涛声依旧”,个别县区择校之风甚至不降反升,越刮越猛。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国家、社会教育资源和国家、社会提供的受教育机会的权利.作为学生的公民,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具有其合法性.维护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择校权是政府的责任,主要从确保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规范学校行为,合理限制学校权利等方面,以保障公民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的自由选择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13.
14.
杨帆 《文教资料》2012,(8):126-127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内的一大"痼疾"。根据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任何模式化的完美解决方案,最终似乎都难逃社会环境带来的政策约束。本文尝试从原因、效果两个维度对中外择校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相关启示,以期为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西省教育系统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指针,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为每个孩子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特别针对资源不均、管理不严、惩处不力等引发的择校和乱收费问题,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创新管理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规范办学行为和招生行为,促进教  相似文献   

16.
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有收取择校费、按学区就近入学、随机抽签决定、按考试成绩决定等方式,这几种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入学难、择校贵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适度发展优质私立教育,即政府通过向私人部门"借力",借助私人部门投入,补偿弱势学校,最终实现教育长期可持续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适龄儿童免费实施的学校教育,是国家承担的一项公共事业,体现着公平原则。然而近些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低龄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使得该阶段的教育公平受到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一、择校源于竞争性追求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在城市中的主要表现是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这也是教育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说它是老问题,是说择校问题隐性存在由来已久,公开化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说它是大问题,是因为择校问题处理不好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问题;说它是难问题,是因为根本性转变择校现状非一部门之力可以达成,亦非一目之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适龄儿童免费实施的学校教育,是国家承担的一项公共事业,体现着公平原则.然而近些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低龄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使得该阶段的教育公平受到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20.
潘丹婧 《文教资料》2012,(34):161-163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界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进行了严厉抵制和批评,但现实生活中的变相择校行为却愈演愈烈,呈普遍化趋势。面对这一矛盾现象,本文分析了"择校"的原因、弊端与合理性,从公平与质量的二重维度指出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措施,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高效、质量地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