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身认知揭示了传统认知的重要缺陷——对个体身体的忽视,突出了认知的涉身性、体验性与环境性特点。根据具身认知生成的路径,可以分为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此为教学带来新的启示:从纯粹大脑认知的传统教学转到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师生互动的身心融合为生成式学习达成了路径,情境教学则为加强身心体验的重要教学方式,消除对学生和教师身体束缚的负性具身效应。具身认知观还为教育教学评估提供了体验性、参与性与生成性的评估思路。  相似文献   

2.
具身认知强调认知是身体参与的认知,通过身体、环境、感知、心智的互动融合完成知识的表征。科技场馆借助实体场馆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构建了具身学习的场域。文章首先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在科技场馆的具身学习中融合三种环境(即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和三类具身(即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设计了科技场馆学习支架。随后,文章在“电流的磁效应”主题学习中开展了两轮迭代设计研究,验证科技场馆学习支架的应用效果。最后,文章形成了修正后的科技场馆学习支架,以提升学习者身体在场的行动参与感,帮助学习者身体体验的内化与经验建构,为学习者在科技场馆中的具身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3.
"全场景"具有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三重特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全场景"教学,是涉身的、依赖情境的、面向生活世界的,其学习场景可分为实感具身场景、实境具身场景和离线具身场景,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这三种学习场景。  相似文献   

4.
身体、认知与情感本是统一的整体,教学中以具身认知可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其中,发挥实感具身的涉身性方可"触物生情",发挥实境具身的情境性自然"由境生情",发挥离线具身的想象性和互动性旨在"以情生情".基于具身认知产生的积极情感反向促进认知.  相似文献   

5.
认知的本质是一种身体经验。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心合一,主张把认知放到实际生活中去,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社区教育是地域文化教育的依托和载体。通过对具身学习理论内涵的分析,提出身体、环境等因素是影响认知学习的重要因素。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体验性、教育评价的激励性等社区教育策略,有利于学习者深度参与社区教育,促进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发扬和文化经济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思想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首先从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面临的“离身”困境出发,解释了具身认知与劳动教育的适切性;而后从“关于具身”“通过具身”“为了具身”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具身认知视角的劳动教育内涵;最后指出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选择与组织劳动教育内容促成身心合一;融合各种教育活动指向身心统合;创设多重劳动教育环境达到身临其境;重视体验劳动教育过程实现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科的核心在于培育学生的心智技能和理性精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三会”理念,体现了“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两种学习范式的融合,以此达到身心合一的目标。教师从“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相互融合,实现两种认知方式统一的角度出发,探索儿童心智学习模式的改进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场域、课堂场域、想象场域等丰富多元的具身学习场域,改进心智学习模式,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的认知价值。面对感知速度慢、注意力易分散、语言理解能力弱、处于感知动作思维阶段的智障学生,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开展生活语文教学,一要“强调情境嵌入,构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语文课堂”,二要“注重多感官参与,营造直观动态的生活语文课堂”,三要“开展‘多元交互’,创设善思启智的生活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量感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本文以“什么是周长”教学为例,依照量感发展的三个递进水平——感性的量感、理性的量感和辨析的量感,以及具身认知的相关理论,从三个不同维度探索发展学生量感的教学策略。即:在实感具身中体验感性的量感,在实境具身中生成理性的量感,在离线具身中升华辨析的量感。通过丰富的具身体验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融合具身认知理论的问题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身心分离”二元式教学,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文章以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为例,通过创设情境性、主体性、探究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具身活动中,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智障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存在基本情绪识别困难、各类识别任务表现不同、情绪加工方式偏好和特定性综合征差异四个主要特征.在解释智障儿童情绪识别主要特征时,传统认知理论的认知-智力局限假说和情绪特异性假说均孤立地看待身体与大脑,属于身心二元论.具身认知理论则强调身体及所处环境在情绪识别中的重要作用,从情绪体验、情绪刺激和加工方...  相似文献   

12.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以实践性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对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具身教学提倡“身心一体”感觉统合的深度教学方式,强化教学主体间“身心互动”的“具身交往”过程,突出“真实”环境下实践性知识的具身表征与传递。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基于身心感官功能,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加深专业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具身反思能力提升;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职业教育具身教学实践共同体;关注具身实践学习表现,强化过程性体验评价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卢子美 《英语教师》2022,(24):127-130
阐述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分析目前小学英语读写结合课存在的问题。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单元复习课为例,探讨具身认知理论下小学英语高年级读写课的教学设计并提出建议,即实境感知,在解读中探寻主题;实感理解,在文本中习得写作技能;离线延伸,在拓展中提升语用。  相似文献   

14.
沙杰 《江西教育》2022,(20):89-91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体育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当下的体育教学必须从身心疏离走向身心融合、统一。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的身体在场、心理在场、生命在场。为此,我们要探索体育教学新路径,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建立“身体图式”“心理图式”。“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体育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具身认知"观视角下的手语教学以第二代认知科学为理论背景,强调语言学习过程的涉身性、体验性及环境的嵌入性。运用网络多媒体、手语虚拟演播室、手语虚拟现实技术,在"通用手语""手语翻译"两大教学模块中构建"实感具身""实境具身""离线具身"教学情境,推进手语翻译具身教学理念与实训技术的深度融合,改变以往教学忽视学生语言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弊端,增进学习体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手语运用水平与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学习需遵循具身性、情境性、体验性、交互性及生成性原则。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课—剧”融合教学理念,将校园心理剧应用于心理课主题教学,构建了“课—剧”融合之“六环五阶”具身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建立“具身”教学新范式,促进学生知情行统一协调发展,提升心理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具身教学是具身认知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延展与应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心一体”与“主客融合”,关注学生个体的过程性身体体验,旨在以身体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事件性”教学,实现了对“二元论”的悖离。具身教学在于通过“具身交互”培养主体的人,通过“身心融通”培养完整的人,通过“知行合一”培养践行的人;通过“开放生成”培养个性的人。具身教学的生成进路在于认知理论的基础性置换与教师教学信念的培植,并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以“具身”思想为引导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通过体脑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与具身认知强调“身心一元论”相一致。具身认知的视角能够为劳动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探索提供心理学依据。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当前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在劳动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劳动活动缺少与实际职业情境的链接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应当以“身心一体”为原则,开展体验式教学,并对教育空间进行具身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窦平 《江苏教育》2023,(44):48-50+53
具身认知把“身体参与”置于学习活动的核心位置,其理论是在反思与批判身心二元论的传统认知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小学数学实验体现了具身学习的基本要义,实验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让具身学习成为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让具身实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进阶。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应掌握的基本数学素养,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身心多方位地、全面地参与学习,以获得最大的进步.“具身认知”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突破.“具身认知”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身体机能,突出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整个身体都可以用来思考问题,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可见,教师要多创设“具身”情境,给学生“具身”学习的机会,这不但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还能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促进他们思维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