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剧《运河谣》是一部具有民族气蕴和现代审美情趣的歌剧新作,它以有别于西洋歌剧的中国歌剧意境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和喜爱。文章重点对《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唱段演唱艺术技巧的处理、对《运河谣》中主要唱段演唱方法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研究,旨在为中国歌剧在创作技巧、创作思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意大利早期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中,贝利尼是最富有浪漫主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其优美的旋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高音旋律,尤其是女高音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要唱好高音,做到两点:信心,喉部技能。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演唱高音就不那么困难了。  相似文献   

3.
陈旭 《职大学报》2015,(2):46-48,41
演唱技术对于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歌剧《红珊瑚》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珊妹的塑造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该歌剧的演唱技巧,对于挖掘歌剧《红珊瑚》的艺术魅力,使歌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更好的融合,发挥歌剧艺术的社会功用,推动我国民族歌剧演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单纯的音乐已不足以表达人们的寄托,于是,音乐剧的诞生开拓了音乐戏剧发展的新领域。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中1986年的首演、2004年改编的电影版和2011年"25周年纪念音乐会"是其中的三个经典版本,不同演员的演唱体现了歌唱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音乐剧之所以征服了世界,归根结底是由于它的"借鉴"、"创新"。而这一点,恰恰也是我们从事音乐艺术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美声和音乐剧的发展相辅相成,需要的演唱者不断地丰富音乐知识和演唱技能,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的情感,用心一边感受一边演唱,所谓"音由心生",才能使这些旋律不是按一定节奏堆积起来的音符,而是一个个鲜活的被创作者赋予了艺术生命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多种音乐创作手法,惟妙惟肖及诙谐的刻画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分析该剧的特点,欣赏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指出应当注意提高音乐素养,不断提升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咏叹调《去追随我心爱的戈桑》的二度创作问题,提出二度创作不只是演唱技巧和演唱情感,而且要了解歌剧本身,对人物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特征进行二度创作,从而演唱出真切、细腻、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要人物喜儿在剧中的经典唱段,女主人公通过对自己仇恨的宣泄和对身世的哭诉来感染听众,其旋律时而高亢激扬,时而低落悲戚,并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紧拉慢唱、唱白兼用等手法,使这段唱腔充满鲜明的戏剧性冲突色彩。因此,在演唱中,应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准确把握其风格、人物情感及其情感艺术,才能更好地诠释此作品及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丰富传统,把歌剧艺术推向了顶峰。他的音乐充满着戏剧性,注重刻画人物心理,反映深刻的社会现象。他个性鲜明的艺术创作风格,对歌剧演唱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始终坚持着音乐要为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进而为表现戏剧内容服务的艺术观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不仅给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术上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给美声唱法的演唱注入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9.
华彦钧二胡曲的旋律是在江南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并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本文结合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和《听松》两部作品,分别从二胡曲旋律线的特点、旋律的调式特点、旋律的节奏布局和力度应用特点以及演奏上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华彦钧二胡曲的艺术特点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理解好、处理好“情感”与“技巧”的关系是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对《为艺术为爱情》这首咏叹调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扎实的演唱技巧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情感抒发,真实的情感表达可以促使技巧更好地发挥从而打动欣赏者。二者结合,才能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选曲《哈巴涅拉舞曲》为切入点,探讨了比才的歌剧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肖邦练习曲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笔,本文通过肖邦钢琴练习曲《离别》的结构和旋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对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速度和幅度两个方面;旋律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奏法分析等方面,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完成对《离别》的一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G.多尼采蒂曾经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作品,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囊括了众多优秀的咏叹调。本文所研究的?最后的道别?这首咏叹调出自于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本文将通过该选段三个经典演唱版本的分析比较,并结合该作品的音乐风格,演唱风格等各要素进行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4.
《珊瑚颂》是歌剧影片《红珊瑚》的主题歌。这首歌它短小,却承载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它创作的成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红色的记忆。它借物抒情、咏物颂人,它韵律优美、诗意浓浓,它是海政文工团留给人们的蓝色经典。  相似文献   

15.
乐感是从学习训练中取得的 ,培养乐感要用音乐不断熏陶学生 ,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达力。这里谈谈几种提高中学生乐感的途径和方法。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乐感声乐的欣赏。如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时 ,先完整地欣赏一遍之后 ,引导学生了解这是一首抒情而带有田园风味的歌曲。全曲通过缓慢而舒展的节奏 ,衬托出优美流畅的旋律 ,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田野景色之中 ,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演唱技巧方面 ,要让中学生体会学习演唱者自然甜美的歌声 ,不管演唱高音或低音时 ,…  相似文献   

16.
陈培勋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结合了广东民间音乐的精华与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其创作特征主要体现为:旋律中大量运用复调旋律、粤调旋律和线性旋律,调式以民族调式为主,曲式结构采用双主题变奏形式,和声中三度音程、八度音程与变和弦多次出现,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进一步弘扬先进文化,武汉市珞珈山中学积极参与由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走进艺术”系列教育活动。2002年4月18日,全校学生在湖北学生艺术剧场观看了湖北省歌舞剧院由国家一级演员李祝华老师领衔主演的大型民族经典歌剧《江姐》。舞台上那气势恢弘的艺术背景,演员们声情并茂的演出,那极富民族色彩的音乐旋律,强烈地感染  相似文献   

18.
在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演员的表演、音乐的进行、舞美等形象化手法都致力于塑造符合作品内涵的艺术形象。温德青在儿童歌剧《布莱梅的音乐家》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从形象化创作手法与歌剧的关系切入,深入分析该作品在演出形式及声响布局等方面的形象化手法运用,可以看出创作者有关受众的特殊性与音乐的戏剧性问题的思考,以及该儿童歌剧创作中形象化手法所蕴含的美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03年,中国开始采取应急法律体系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其中我国主要有以下三部应急救援体系大法: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三是22部不同部门的规章制度。一直以来我国都通过这几部大法解决各种突发情况,其中包括汶川地震。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应急救援法律体系的发展以及现状。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宴饮诗原是燕礼、乡饮酒礼等典礼上的演唱用诗,它们生动再现了燕礼的仪节,属周代礼乐文化系统。仪节是礼的表现方式,参照"三礼"等典籍,探究宴饮诗中所反映的燕礼仪节,尤其是其中的"舞"、"酬币"、"养老乞言"等经无明文的礼节,可以揭示出宴饮诗的礼乐性质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