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历史借助其声像并茂的媒介优势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成为对民众普及历史教育的第二课堂,但随着政治调控的加强,文化工业的发展和大众娱乐倾向的加剧,影视历史或成为一种现实的意识形态话语,或成为文化产业进程中的商业利润杠杆,或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的游戏娱乐工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或颠覆了学校历史教育体系的严肃性、教化性和知识性,重构了大众调侃性、娱乐性、工具性的社会化历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反映了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以及人本主义学派的“自我中心论”的批评以及加强对高级心理研究的建议是值得深思的。但对主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因果决定论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只能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朝着文理结合、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探索与前进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历史诠释学认为,历史的意义完全靠史家“赋予”。此论之所以站不住脚,是因为历史具有“本义”,它由历史的缔造者赋予,而与史家无关。后现代主义历史诠释学的真正和典型的代表是海登·怀特的《元史学》,该书不仅把有关历史意义的“生成系统”即史家赋予历史以“意义”的论述,完全置于“与解释问题有关的历史书写”框架中展开,还提出了一种专门的“历史诗学”作为其理论支撑。“历史诗学”的核心虽然叫“转义理论”,但“转义行为”最终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这就暴露了其历史诠释学乃至整个“历史诗学”的先验唯心论倾向。因为根据F.R.安克施密特的专门研究,“先验论哲学内在地是隐喻的,而隐喻内在地是先验的”,二者在性质上原本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4.
导入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起着吐故纳新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入的原则要求遵循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有效的导入要求教师努力营造浓厚的历史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平等的师生地位,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和西部文学理解上的不同使西部文学的概念界定争议颇多。在当代中国文学史的构建中,西部文学先后以四种不同的历史形态给人们以印象深刻的记忆。在研究的视觉选择和目的设计上,许多西部文学研究程度不同地表现出了一些问题。立足西部而又不局限于西部,将西部文学的关注还置于更大也更为根本的中国文学乃至文学本身的思考是西部文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种影响较大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潮。在21世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没有消遁,反而通过隐蔽而巧妙的转变实现了互联网时代在高校传播的"华丽变身",具体表现为:以传播主体角色的改变实现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受趋同;以传播内容的简单化和碎片整合迎合高校学生的阅读特点;由传统的线性传播转变为裂变式的传播以扩大其在高校的影响;通过转化传播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群体的精确影响和隐性渗透;由被动倾听变为主动参与来实现错误思潮的扩散。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传播的新特点和新动向,增强应变能力,不断消解该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侵害。  相似文献   

7.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致贯穿了此后20世纪中国的思想史。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8.
9.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以"重评历史"为切入点否定革命,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历史上已有定论的人物及其历史功绩,继而企图达到否定历史的目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对我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对大学生产生了严重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迷惑性、渗透性、隐蔽性的传播方式借助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冲击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消解着大学生的"中国精神",动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此,高校需开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批判、加强对网络及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等有效对策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宪法在法治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目前我国社会生活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在宪法司法化的呼声高涨的情势下,宪法解释无疑是我国宪法运行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宪法最高性的特质和对稳定的强烈要求,则要求宪法解释必须以客观性为判准。  相似文献   

11.
12.
作为一种时髦的思维方式,结构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和语言学根源,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结构主义一反传统,提出新的方法论思想,内容涉及各方面人文社科:哲学、语言、政治、社会、心理、历史等。尽管结构主义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比传统人文主义更合理精确,挖掘出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结构,推进分支学科的发展,但因其本身的反历史、反人本、语言中心论、先验论和科学偏执特性,在占据短暂的主流地位后迅速被后结构主义思潮取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成人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其总体特征是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反对“同一性”、“整体性”;解构现代主体性。后现代主义思潮给当前我国成人教育诸多方面,如成人教育目标、成人教育教学过程、成人教育系统、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外交际活动的不断扩展,使得大学生无论在世界观、人生观等思潮方面都产生系统格式转变,在这种文化冲击背景下实现高校思政教学机制改革无疑是较强的社会挑战。实际上提升大学生对特定阶段社会思潮判断能力对于稳定高校思政课程规范质量和固定教师队伍编制辅助意义深刻。为了进一步缓解这部分社会思潮负面冲击,在进行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学环节中需要全面秉承人本服务理念和开放交流规则,灌输更多生活化和现实性内容,配合问题、比较和阶级分析手段,实现网络、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有机交融绩效指标,借此全面推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进度,为后期社会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适应性人才和协调因素。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在诞生之日起,历史学家们就为其定位争论不休。从兰克到实证主义,从年鉴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到美国计量史学,再到后现代主义历史学,每一个历史学家都有自己的定义。历史学定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学家的思维有着莫大关系。历史学家试图保住历史学的一级学科地位而努力使历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实际历史的非科学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危机状况,我们只有更加努力提升学科自身价值而不是攀附于科学。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蕴含着对现代价值观的解构以及对新型价值观的建构。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借助于启蒙哲学形成了其现代价值观,并坚信借助现代价值观即可通过一个线性的、全面的现代化过程而不断取得进步。然而,西方社会并未如愿,而是于20世纪60年代陷入全面危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充满不满与愤怒,对现代价值观实施全面解构,提出了自己的价值主张。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价值观的全面解构,既具必然性,也具有局限性,但对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却无疑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无处不在的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为研究主题,揭示其对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课程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它打着学术创新的幌子,歪曲历史,虚化历史,否定并丑化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妄图通过消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本民族文化和理想信念的认同,弱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引导教师强化言论责任意识,消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90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罗伯特·文丘(RobertVenturi)提出“Lessisbore”,主张用两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建筑,使现代建筑具有丰富的审美性和娱乐性:利用历史符号,美国的通俗文化,波普性质的商业风格。认为建筑应该走装饰化道路,采用折中的、戏谑的、轻松的方式。另外,论述了存在的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我国社会,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价值观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消费主义的影响则尤为明显。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分析了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且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