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一得     
金色的“小稻穗”浙江湖州李爱莉我在整理餐具的时候,经常发现许多碗里有剩下的饭菜。为了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营养,避免浪费,我制作了许多可以佩戴的“小稻穗”,告诉幼儿“小稻穗”是农民伯伯的“宝贝”,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长的,然后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向幼儿描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让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进餐后,我郑重其事地给几个吃完饭菜、不浪费的幼儿别上象征爱惜粮食的标志——“小稻穗”。请他们帮助老师提醒其他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并由他们给每一个吃完饭菜的幼儿别上“小稻穗”。这以后,我不定期地采用上  相似文献   

2.
每次评价美术作品时,我都用印章给孩子们印上与美术活动内容相关的物体形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蘑菇时,我对幼儿说:“谁画的蘑菇漂亮,小兔子就会来采。”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为了招徕“小兔子”,他们画蘑菇时特别认真、仔细。讲评时,我一边巡视,一边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上印上“小兔”。幼儿一边数,一边兴奋地交谈着:“我有四只小兔子来采我种的蘑菇,你呢?”“我有六只。”  相似文献   

3.
玩是幼儿的天性,不管哪个幼儿都爱玩。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是老师的责任。有一天课间休息,十多名幼儿在墙边观察一群蚂蚁在搬运一只苍蝇,我也凑过去助兴。孩子们在争论:“哎,蚂蚁怎么会排队?”“它们有大王,是大王叫它们排队的。”“大王怎么对它们说话呢?”我便告诉他们,蚂蚁为了不使同伴迷路,会沿路排出一些粘液,别的妈蚁就会顺着粘液的气味过来,这样就排起队伍来了。说到蚂蚁怎么说话,我叫他们先仔细看看地上的蚂蚁,于是他们发现了:“来去的蚂蚁爬着爬着就会碰头的。”我说:“碰头就是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话’,蚂蚁的头上有两个触角,它们就是通过触角来和对方‘讲话’的。”我捉住一只大一点的蚂蚁让他们看,他们都高兴地说:“看到了!看到了!”我还讲:“蚂蚁很团结,蚂蚁这么小,联合起来能扛这么大的一只苍蝇,不就是团结的力量吗?这一点你们应该向蚂蚁学习,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短短的休息时间里,使幼儿意外地获得了知识,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4.
你喜欢我吗     
嗨,大家好!我与总书记同姓,和叶帅同名,只是比他们小,名字中间不能少了“小”字。我有多小呢?只过了3个标准生日!哈哈,你别以为三岁幼儿能写这么好的作文,告诉你,我去年已经吃上了十岁生日蛋糕了!我是2月29日出生的。  相似文献   

5.
先入为主,幼儿已经从教师那里接受了错误知识,再让他们纠正过来是难的。记得带幼儿做“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时,我凭印象对幼儿说:“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水。”虽然这句话不是在课堂上说的,可却深深地印在幼儿的脑子里。后来,在备课中我才发现自己把“适宜的温度”误为“阳光”,为了纠正孩子已经接受的错误知识,我花费了很多、很多时间才奏效。  相似文献   

6.
那是肯定的     
“你看你,十三岁了才七十斤,你哥哥只大你两岁,已经高出你一个头了。”父母对我这么说,就连幺爹也说我“好吃嘴”,哥哥也说我是“挑食的家伙”。他们都说我不肯长,挑食,可我自  相似文献   

7.
在群体中     
幼儿园最大的特点、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集体生活的教育力。幼儿在游戏中常三五人集成一团,形成幼儿群体,这种群体有很大影响力。充分利用这种幼儿群体,对于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意义十分重大。幼儿之间爱相互模仿,他们强烈地希望被(?)喜爱、接纳,害怕被排斥、孤立。教师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按照教育目标施以恰当的教育,能(?)较好的效果。前些日子,我班幼儿(?)上了“呼啦圈”一下课,幼儿都去抢“呼啦圈”。人多圈少,矛盾叠出。我问他们:“六七个人抢一只圈,结果谁也玩不成。一个人不能只图自己玩得痛快,只有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想着他。你们说,怎么样能让大家都玩得上,玩得开  相似文献   

8.
我1952年踏上幼教工作岗位,曾担任过28年的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职务。那时只一心一意地想在我工作的幼儿园里贯彻我国使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精神,也时刻想起吴贻芳校长有关“幼儿教育是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奠基时期”,“只有下一代健康成长,国家才能日渐昌盛”的教导,极力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天地,工作涉及范围是较宽的,也是琐碎的。1980年,我有机会走上专门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岗位———中央教科所幼教研究室,也才有可能思考并钻研一些专门性的问题,重点如:怎样才能真正贯彻…  相似文献   

9.
钱家荣 《山东教育》2004,(33):24-25
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只会使幼儿敬而远之。只有在幼儿参与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后,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当幼儿通过大量的操作,发现“1”是所有一样东西所表示的集合,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所有一样东西的集合时,幼儿才真正掌握了“1”这个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每天都接触到许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很新鲜的东西,并努力想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于是,各式各样的疑问便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的。 幼儿大约自两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天上有太阳?”,“天上的月亮是不是跟我一样,不爱吃芹菜变瘦了?”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在接触周围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才能够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与家长应十分重视幼儿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科学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提问获得新知识,是发展幼儿智力、激发幼儿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最近,班上出现了图书被撕毁的现象,于是,我组织了情境教学《小图书哭了》的教育活动,并与幼儿开展了讨论。“小图书为什么会哭?”“小朋友不爱护。”“为什么小朋友不爱护小图书呢?”“因为小朋友不爱看这本书。”“小朋友年纪小,不懂得要爱护。”老师这才了解到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原来他们对图书也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老师提出“对不爱看的书该怎么办?”让幼儿讨论。回答有三:给别人看;交给老师;放回原来的地方再重拿一本。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同时明确对不爱看的书也要爱护。老师继续启发幼儿讨论“对爱看的书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点名的学问     
在带新小班的一年 里,我针 对 小 班 幼 儿 的 年 龄 特点,采用了不同的点名方法,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刚入园的孩子,在家访时,我就仔细地了解了他们在家中的情况,包括其小名、昵称等,并一一记到笔记本上。刚开学点名时,我亲切地摸摸他们的头,叫着他们的小名,“东东”、“清清”、“甜甜”等,幼儿很惊喜“老师怎么知道我的小名芽”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减少了陌生感,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等到与幼儿熟悉后,我改换了点名的方式,让幼儿自报姓名并向大家问好,如:“我叫史嘉扬,大家好!”“我叫王云龙,我是男孩子。”等等,这样既增加了…  相似文献   

13.
本期问题:怎样表扬、鼓励幼儿才有效?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作出积极、及时、正面的回应。当一个幼儿任务完成得好或行为表现良好时,我就通过一定的方式,在集体前面表扬这个幼儿。这很有用。因为小朋友们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有的时候他们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会特意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最近,我发现以前表扬的方式如“磊磊真听话,小朋友都应该向磊磊学习”,“小明真聪明”,“亮亮真棒”等越来越没有效果了--被表扬的幼儿似乎没有反应,有时反而会听到其他幼儿暗地里说:“哼!他还不如我呢。”现在连奖励都没有力量了。比如,我每天都给幼儿贴小苹果贴纸,偶尔不贴的话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误会。有一次家长来接孩子时发现她没得到小苹果,便问他:“今天是不是没听老师的话呀?”直到该幼儿解释说今天老师没发小苹果贴纸后,家长才放心。对此我突然感到,表扬、奖励变成了幼儿正常表现的标志,而不是良好表现的赞赏或奖赏!我该怎么办?难道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的做法有问题吗?  相似文献   

14.
“规程”第二十四条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儿歌教学中,我就常采用游戏的方法。例如,教中班儿歌《小纸船》(手工纸、四方方,折只小船水中放,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还在水中打转转,咦,小船怎么都烂了,原来是只小纸船)时,我给每组幼儿准备了两面盆水,然后,我拿出一张手工纸问幼儿:“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的)“是正方形的,也可说成是四方方的。”我随口说道:“手工纸,四方方,小朋友每人也拿一张吧。”发完纸,我问幼儿:“手工纸,四方方,可以用它折什么东西?”小朋友们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可以  相似文献   

15.
教孩子讲信用文/胡波语言课上,我发现玲玲和佳佳在桌子底下夺着什么东西,都很着急的样子。等我走近了,佳佳才发现我,抬起头来用哭腔说:“这是我的。”玲玲说:“她给我了。”一边说着两人还都不放手,四只小手紧紧抓着一只塑料小勺子。这只是幼儿无数小纠纷中的一幕...  相似文献   

16.
三只小麻雀     
树林里有三只小麻雀,总爱叽叽喳喳地编瞎话,扯闲话,搬弄是非。有一天,他们看到树林里一大群鸟正高兴地唱呀,跳呀,玩呀,可是没有见到喜鹊,他们就乘机说喜鹊的坏话。一只小麻雀说:“昨天我看见一只喜鹊偷吃了晒场上的花生。”另一只小麻雀接了话茬儿说:“是呀,我亲眼看见的。”第三只小麻雀也活灵活现地说:“喜鹊吃饱后还叨走了许多哩。”燕子、百灵、布谷鸟等听了三只小麻雀说得有鼻子有眼,就信以为真了。啄木鸟却半信半疑,心  相似文献   

17.
狼的悲剧     
我是一只狼,一只生活在森林里的狼。曾经,我袭击过小红帽,被猎人扔进井里,我九死一生才爬了出来。因为我有孩子,所以我要为他们而活。在月色中,我缓步而行。看着光秃秃的森林,心中不禁感叹:“唉!人类正在不停地砍伐树木,破坏森林,若不是因为我太老了,若不是因为我还有孩子们,也许我也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搬去了别的地方。”现在树木越来越少,森林面积也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8.
活动室外有位小朋友正哭着,看他这么小的个,我想应该是小小班的。在他旁边,我班幼儿正若无其事地玩着,还有几位“调皮鬼”在奔跑中不时地碰撞着这位小朋友,没有人想去安慰他。我气极了,正想好好教训他们一顿,又一想:“何不用我自身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于是我走过去和颜悦色地抱起哭着的小朋友问:“小弟弟别哭,告诉我你是哪个班的呀?我带你去你们班吧。”虽然我没有召集幼儿过来,但他们的注意力已经  相似文献   

19.
事例——小朋友们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天天一不小心跌倒在地,赖在地上大哭起来,等着我去扶他。我并没有立即扶起倒在地上的小天天,一会儿后,天天撅着小嘴巴自己爬了起来。回家后,小天天向妈妈哭诉:“妈妈,今天我跌倒在地上,没有人理我,老师都不扶我起来。”父母不当的话——“这个老师怎么这样冷血啊,我的孩子跌倒了也不帮一把,害得我的宝贝孩子倒在地上那么久都爬不起来,我要到他们园长那里去告她一状!”《纲要》链接——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  相似文献   

20.
小小蚯蚓     
《顽皮娃娃》2011,(20):28-31
从前,三只小蚯蚓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思格米、沃米和默默。“看!”思格米说,“我看过三只小猪的书,也读过三只熊的故事。可是我从来没看过三只小蚯蚓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