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方差分析法和回归系数法对 4个玉米杂交种 5个试点 2年结果进行产量稳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稳定性有一定差异 ,其中皖单 8号高产稳产 ,是较理想的杂交品种。文章同时指出了各品种的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2.
采用排序法和回归系数法对10个玉米杂交种7个试点2年结果进行产量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的产量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凤糯2146的产量稳定性较好,并且比对照平均增产16.2%.  相似文献   

3.
采用排序法和回归系数法对10个玉米杂交种7个试点2年结果进行产量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的产量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凤糯2146的产量稳定性较好,并且比对照平均增产16.2%.  相似文献   

4.
选用生产上6个正在推广种植的玉米杂交种进行人工老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耐老化能力有明显差异;老化处理后种子活力降低,浸出液电导率提高,其中淀粉酶活性降低是种子活力降低的生理原因之一,但不同品种种子萌发时的淀粉酶活性与种子活力指数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6.
人工老化对6个玉米杂交种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生产上6个正在推广种植的玉米杂交种进行人工老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耐老化能力有明显差异;老化处理后种子活力降低,浸出液电导率提高,其中淀粉酶活性降低是种子活力降低的生理原因之一,但不同品种种子萌发时的淀粉酶活性与种子活力指数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组配36个单交组合,采用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玉米穗粗等10个农艺性状与子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逐步回归表明穗粗、穗行数、千粒重、株高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产量为依变量,以这4个性状为自变量进行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穗粗、千粒重对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株高次之,穗行数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条件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测试和了解引进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和表现,为下一步品种比较试验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安2032、安2071、丰盛1号的单产均超过对照黔西4号665 4kg/667m2的产量,5个杂交种的单产超过对照毕玉4号533 6kg/667m2的产量,每667m2增产104 4~168 2kg,增长幅度19 6%~31 5%,增产效果明显.另外,各参试品种经济性状各具特色,在生育过程中均未发生玉米病害感染和虫害危害,对病虫害有一定抗性.结果表明各参试玉米杂交种均可作为下一年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鲁单981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对茎腐病抗性较强、产量较高的玉米杂交种,采用人工接种法研究了不同玉米杂交种对茎腐病抗病性和产量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对茎腐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杂交种3号达中抗(MR),其它均为感(S)或高感(HS);接种玉米茎腐病菌的杂交种和未接种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和百粒重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对秃顶长度、粒行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杂交种3号的产量最高,明显高于郑单958,是较为理想的抗病高产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12个玉米杂交种的13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优劣次序为LY2、LY11、LY8、LY4、LY5、LY6、LY1、LY9、LY7、LY3、LY10、LY12。另外,该评价方法运算简便,易于掌握,结果客观、全面,对玉米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二个对生系不同世代对生频率及其组配的对生杂交种产量性状的研究,初步探索玉米高产育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二个对生系不同世代对生频率及其组配的对生杂交种产量性状的研究,初步探索玉米高产育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玉米区试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模型Yij=μ+βiIj+δij对2000年河南省玉米区试(套种组)品种在多个试点下产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区试品种间产量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属于高产稳产类的品种有:新单22、郑单518,高产不稳产品种有4个,低产稳产品种1个,低产不稳产品种有8个。  相似文献   

15.
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及其遗传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生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互生玉米,对生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和千粒重与互生玉米无显著差异,影响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穗长,穗行数和单株产量的随机因素主要是加性效应;其遗传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主要产量性状中,穗粗,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率高于互生玉米。  相似文献   

16.
17.
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和品种比较试验 ,研究了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及其遗传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 :对生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互生玉米 ;对生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和千粒重与互生玉米无显著差异。影响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穗长、穗行数和单株产量的随机因素主要是加性效应 ;其遗传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主要产量性状中 ,穗粗、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率高于互生玉米  相似文献   

18.
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被誉为"中国杂交玉米之父",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他身价十亿,被称为中国最富有的科学家;他不是高官,他却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他没有正规学历,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没有巨著宏论,却是一个公认的专家。三十年培育玉米良种40多个,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他就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李登海。1970年开始,他就从事玉米研究、率先利用紧凑型玉米开创我国玉米高产道路,后又育成了一大批高产、超高产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登海"系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有43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掖单13号"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0多年间,他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40多个,7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这些新品种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最多时推广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3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与6个非抗虫棉品种(系)为材料,按NCII方法配制杂交组合,对30个组合的F1代及其中三个组合的F2代的主要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F1各主要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单株皮棉量和株铃数的中亲优势分别为22.48%和16.58%;绒长和单株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为11.90%和10.07%。F2代主要产量性状有明显杂种优势,生产上仍有一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