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读生字,辨认字形,掌握一词多义与词类活用。 2.体会作者通过对小石潭周围景物的描写,透露出的谪居生活的孤凄心情。 3.学习文中借客体表现主体的衬托手法以及实中写虚的写法。 4.学习文章生动的比喻和传神的描写技巧。  相似文献   

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②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人景的写作特点,学会鉴赏情致化的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围绕“石”“、潭”两字,了解作者所描写的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景物,理解作者借美好风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媒体】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作了自我介绍,你们猜猜陶老师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指课件上本人笔名陶近涓,意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文人有一句话说“: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文人大多失意郁闷而寄情山水,我也是“醉翁之意不在…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 教学目标 1.疏通文章,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捕摹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7,(12)
【教学目标】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一直吸引着元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沉思。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让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独创性:融入抒情。2.欣赏柳宗元的造境艺术:景与情的互动与交融。(重点)3.感受柳宗元的心境与人格:痛苦与凄凉,悲怆与高贵。(难点)【教学过程】一、诵读观大略,拆字看风景(由《桃花源记》的文体导入新课)“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小石潭记》就是一篇记录山川的游记。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教学准备]1.借助书下注解及工具书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佁然、去、邃等)和虚词(以、为等).2.大致读懂课文,画出有疑问的文句,以便在课堂提问或讨论.[教学目标]1.在不断积累文言词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结合、借景抒情等描写方法.3.触摸文中描写自然风光所引发的作者的情绪变化,窥探彼时彼地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批"文人情,通过品味景物描写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小石潭记》是古代写景散文名篇,自然教学的重点就是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借描写景物所表达的情怀。而教学方法则采取"问题探究式阅读法",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想]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以自然简约的笔法创造出丰富深邃的意境,各种景物曲尽其妙,而且将身世遭遇、思想情感倾注于自然景物之中,耐人寻味.本课教学设计为"活动"和"探究"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通过阅读、思考和互动,欣赏作者细腻入微、生动逼真的手法和以此展现的自然景物的审美特征,体悟探究"有我之境"中"我"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1.
一、课文悟读“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诗中喻潭为梦,自有作者的追寻。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同样让我们认识到:一潭如梦。《小石潭记》作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柳宗元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横遭恶势力的打击,可知其抑郁愤懑。而他借游遣闷时所见的小石潭,虽位处荒郊,但能得自然造化,毫无拘束地尽展风貌;其水,潺潺流淌而…  相似文献   

12.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解说:第1点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这是根据这篇游记写景状物的具体特点来确定的。)自读程序1.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有两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两句看似没什么难理解的,实际上要正确理解还得琢磨一番.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小石潭记》,我已教过三次。作为—个语文教师,每教一次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重复,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都应有所改变,有所创新。下面谈一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想】《小石潭记》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为一篇精妙的游记散文,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点有很多。我力图在散文的情感表达、游记的文体特质和文言的结构技巧这三者之间做一个平衡,在教学中兼顾作者由乐转忧的情感变化、灵活多样的观察视角和起承转合的结构手法,同时穿插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对重点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继郦道元之后描写山水的能手,他的山水记,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感情。山水对于他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读了《小石潭记》,自然景物的离奇、清新、幽邃、澄鲜和凄清,历历在目,深感作者对事物洞察幽微,对景物刻划别具匠心。《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承接《钴鉧潭西小丘记》之后。所以文章一开头就  相似文献   

19.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极品,也是作者人生审美情趣的结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就了他强颜为欢,聊以自慰,乐而复悲的心理。他把悲情的宣泄渗透于作品中,形成了他山水游记“凄神寒骨”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早期还多少带有一些华丽气息和应酬成份,但在贬谪之后,接触了实际,因而写了许多内容充实,艺术技巧精深的作品。在散文的创作上,他的思想深刻,逻辑性强,山水游记富有诗情画意,成就极高。政治上的不得意,使柳宗元寄情山水,以求精神上的解脱,著名的《永州八记》不是单纯的写景小品,而是用比、兴的方法,“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寄托和抒发自己的忧忿,从而使其作品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在清新幽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