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三四十年代,上海滩上鼎鼎大名的青帮头子黄金荣,可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上海解放后,黄金荣于1951年5月7日向军管会呈交了“自述悔过书”,时黄已年84岁。悔过书山黄金荣口述,请人代笔记录,由黄本人亲笔签名盖章。两年后,黄病故于上海。原件存上海市档案馆,全文如下: 我姓黄、名金荣,又名锦镛。上海人,今年八十四岁。住龙门路一四五弄一号。我小时候在私塾  相似文献   

2.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匾额,是1953年宝刹修葺时,浙江书法界泰斗张宗祥推举沙孟海题写的,因沙孟海善书擘窠大字。“大雄宝殿”出自沙老中年之手,可用八个字来形容:气吞山河、力贯苍穹!凡瞻仰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被其刚劲有力的笔画和极尽完美的结构所折服。然而,1957年他的三弟、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沙文汉被打成“右派”,他作为兄长,题写的匾额也不能继续存在了。一个旗帜鲜明的决定很快做出:把沙文若(沙孟海字文若)三字从匾额上抹去!于是,在“整修内部,暂停参观”之后,万千游人面对的已是一块没有题款的“大雄宝殿”匾。好在游人中杭州人的比重不算太大,而杭州游客中清楚匾额来历的也不太多,如果不是一个突发事件,这种格局也许将长远地存在。  相似文献   

3.
海上闻人是二十世纪初萌现于上海社会的“超级”流氓,特指以黄金荣、杜月笔、张啸林为代表的几十个黑社会人物。他们繁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是外国殖民者和中国反动统治相勾结的怪胎;而这股恶势力的存在与膨胀,又强化了这种反动统治的秩序。本文旨在勾勒海上闻人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轨迹,并对它的社会作用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海上闻人大多出身于“草茅卑末”,如黄金荣为郑家木桥地痞,张啸林是杭州青皮,出身浦东的杜月笙曾是水果摊学徒,金延荪操扎鞋底的营生,马祥生落泊到常在码头上睡铁板,顾嘉棠、芮庆荣、万墨林以种花、打铁为业,其他诸人大致相仿,有的士生土长,也有的外地移来,易地生根。这些人往往从小缺乏教  相似文献   

4.
王达五同志在《“死海不死”中的“死”对一个课文标题的看法》(见本刊1990年4月号)一文中认为:“死海”的“死”是“死亡”之义,“不死”的“死”是“淹死”之义,那么,“死海不死”的意思就是“死海是不会淹死人的”了,文章中还强调:“此语是一个单称否定判断,但否定的对象属性已不是死海的‘死’,而是‘淹死’的‘死’了,这叫偷换概念,有悖于逻辑中的同一律”。所以想了个“既保留住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     
角度之一:“活”与“死”的含义理解。诗人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活”与“死”进行鲜明的对比,先摆出了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画出徒有躯壳者,只是行尸走肉的可卑、可鄙的丑行: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是对虽死犹生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热情歌颂、接着摆出了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这里诗人无情鞭笞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和骄横。正因为如此,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这两种人的人生价值也大相径庭。教学方法与过程:本角度采用赏析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破题:“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接着提问,这些人怎么样?指名一学生朗诵诗的第一节。然后教师再次发问:为什么诗人说“活”着的“死”了,“死”了的还“活”着?针对“死”、“活”二字。引导学生赏析。  相似文献   

6.
“八七会议会址邓小平题”这块挂在汉口鄱阳街139号的匾额,讲述着77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年轻的共产党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接着,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等地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了3年多的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失败了。  相似文献   

7.
闫良 《考试周刊》2011,(60):28-28
“死”在古汉语中的运用是很常见的,不同地位的人的“死”在古汉语中的说法也是不同的;从“死”的方式来说,也有不同的说法;“死”在色彩方面也是存在很多差异的。这些就为研究古汉语中的“死”的不同说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戒欺     
在荣毅仁家中的典雅客厅里,正中上方高悬着一块匾额,上面书写了3个大字——戒欺室。棕底绿字,十分醒目。 原先,这个匾额是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保存在无钖故居书屋里的,后来,这块匾额被毁坏了。1988年,荣毅仁为牢记“戒欺”这条家训,请邓小平同志重新题写,小平同志欣然应允了。 欺者,欺骗,欺诈也。经商最忌欺骗。  相似文献   

9.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俗语至少隐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强调“制度是死的”,制度一旦制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这种稳定性和规范性不能随意变更,是“比较死的”;另一层意思强调“人是活的”,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现实世界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人不可以在灵活多变的现实世界中,被极具稳定性的制度给“憋死”。然而,制度在什么情况下“会死”,  相似文献   

10.
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有这样几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两种人。诗人臧克家将“活”与“死”放在一起进行鲜明的对比,又将它们集中于同一个人身上,看似矛盾,实则一致,含义深刻隽永,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此例属于对比和矛盾两种修辞格的兼用。  相似文献   

11.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6):F0002-F0002
严寅亮(1854-1933),字弼丞,号剩庵。土家族。印江县人。清朝著名书法家。清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授四川候补知县。1890年入北京清廷宗室官学教学,兼国子监南学斋长。曾参加“公车上书”签名。1897年后,曾主讲贵阳正本书院、铜仁铜江书院。1903年书“颐和园”匾额,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安徽卷作文网络”恶搞版”露面不久,就遭到一批人的口诛笔伐。一位乘客在公交车上发表宏论.大骂中国作文已死,中国语文已死。他的依据是2012年安徽作文“梯子不用横着放”,无厘头,太恶搞。发言完毕,全车人鼓掌称是。  相似文献   

13.
《爱与死的搏斗》是上海剧艺社正式演出的头一个戏。当时“孤岛”公开演戏是很困难的。为了打进“法租界”,把话剧的脚跟扎稳扎牢,以于伶同志为首的留在“孤岛”的党的地下戏剧工作者很费了一番心思。早先在“星期小剧场”运动时期,他们中间有些人演出了我先前写的《十  相似文献   

14.
时下在许多地方都有“安全重于泰山”的标语,其实,这是讲不通的。“重于泰山”语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多指人死的意义非常重大,有时也指责任重大。“安全”既不是指人死的意义,也不是指责任,怎么能“重于泰山”呢?还不如干脆说成“安全第一”,显得更简洁,更容易理解,更能够警醒人。  相似文献   

15.
谁之死?     
尼采的“上帝之死”是指只有否定了上帝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独立于世界,意味着一种伦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道德形象的人之死;福柯的“人之死”是指“人”这一概念将失去意义,意味着一种知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概念的人之死;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是指作者的主宰地位被读者所取代,读者获得了自由,文本获得了独立,进而人们可以对文本世界进行可写性阅读。顺乎这一逻辑,现代人又提出了“读者之死”,主要是指具体读者的消失和视觉文化时代的“读者死了”。  相似文献   

16.
匾额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载体。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匾额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苏州园林匾额为研究对象,探析其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英译策略以及传播价值,以期对吴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知鱼乐     
“这张彩纸,请给我写点什么吧!”“给我写幅匾额吧!”不断有人来求写字。彩纸嘛,写一首自己作的歌也就行了,至于匾额,写什么词儿却大伤脑筋。最近,我常常给写“知鱼乐”三个字交差。于是,必定来问:“是什么意思呀?”这是从《庄子》外篇第十七《秋水》的最后一节里摘出的词句。我不能正确地翻译原文,但是我想,大体上是如下这样的意思:有一次,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河边散步。惠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好发议论的人。两个人来到桥上的时候,庄子说:“鱼悠悠然地在水面游着,这是鱼的快乐啊!”于是惠子立刻反驳:“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  相似文献   

18.
一、剖析上海试题,找准复习重点上海高考语文试卷1992-2001年10年来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一直沿用的都是主观题型,而上海与全国的高考试题在命题上历年来都是相互渗透、彼此借鉴的。因此,只要对上海近10年来的“文言文翻译”主观试题作一剖析,我们便不难探寻出“文言文翻上海1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考查重点剖析表考查重点例句通假字(1992)·靡不毕见(2000春)·竟不索其直重要实词(1996)·召医而尤其故(1998)·鼠度其无他技一词多义(1992)··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1998)··…  相似文献   

19.
启蒙的现代主义把上帝拉下宝座,提出“上帝死了”,把人构造成至高无上的主体。后现代主义批判这种“人”的主体性,更进一步宣称“人之死”,人们在不停地寻找人的意义,生命的主宰和本质。  相似文献   

20.
亓培玉死了,死在生他养他的家乡。亓培玉死了,死在铁棍和乱拳的追杀中。亓培玉死了,死在“制服流氓”们的手中,死在匪气干云的世情里,死在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中。穿着制服吃酒回来的路上,还开着有“法院”字样的警车,三人成虎,何况还是四人!每一个都是“地方上有根的人”,一路的威风何等了得?也许路窄容不得还有行人,也许是本乡间,不容他人甜蜜,于是将车停下,掏出家伙,口里嚷嚷“我尿尿”,在一个少妇面前公然性骚扰,与禽兽何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