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聚焦女性生活与女性成长的影视作品蓬勃发展,《俗女养成记》抛弃常规“大女主”式的“爽剧”模式,以第一人称的回溯视角,讲述从小镇走来的“大龄北漂女”陈嘉玲在出走与归来中不断认识自我的成长史。散文化的镜像结构在讲述女性琐碎生活的外表下,包裹着现代女性自我认知、价值认同的深刻议题;“她者”的出走故事,探讨对现代女性自我身份的追问,而温情的回归之旅充盈着对重构自我的思索,在“她者”与自我的对话中,让我们看到现代独立女性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精神独立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并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在性别和种族双重歧视下黑人女性的内心痛苦和抗争,她清楚地意识到黑人女性在困境中重新发现自我,重塑自我形象的艰难性和必要性,看到了建构身心解放、独立自主的黑人女,睡的理想自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丁玲早期的创作显示着一种女性自我的困惑,而转向革命的认同,则成为克服自我困惑的重要途径。在这自我认同转向的背后,可以看到知识分子自我转变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众多女性形象表明,女性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解放之路,她们顽强地追求独立与平等,并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些女性形象也向人们宣告,女性不是弱者,她们在这个世界上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们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女性的解放不仅是社会的问题,也需要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需要女性自强不息的奋斗。  相似文献   

5.
陈染在自我的主体性空间里,体验着人类的存在状态,书写着女性的生存困境。她孤独,她去探寻。她一边探寻一边逃离,又一边解构,解构男权中心文化,也解构着自我;然而她拒绝外界,封闭自我的创作姿态,不仅使她无法在探寻中超越自我,反而逃向了无奈的认同。可见,女性独立人格的建构过程是相当复杂和艰巨的。  相似文献   

6.
明清戏剧从《琵琶记》到《桃花扇》,记载着女性戏剧人物的心路历程,其主题是:女性由自我迷失走向张扬自我的个性主义,此后又在爱情与历史的双重参照系中对自身的独立解放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六朝时期,人性觉醒的思潮影响着当时的女性诗人,她们在诗歌中用女性特有的意识来认识自我、社会和世界万物,创建了独具女性特色的心灵情感世界,显示了女性在爱情婚姻和精神上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8.
普拉斯借助诗歌中的人格面具,以"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女性角色书写自我,揭示女性在当代社会里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情感关系。普拉斯诗歌中自我的分裂与其看重自己人际关系的质量大有关联,普拉斯与父亲、母亲、丈夫以及子女等形成了矛盾纠结的关系。普拉斯的诗歌渗透着时代的精神危机。自我不是独立存在的,自我属于社会性的。在得不到社会的关怀、亲人的关爱以及朋友的关心时,就丧失了关联自我。独立自我使普拉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上,女作家苏青的创作无疑是反传统的.她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揭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争取人格和经济独立的艰难困苦,大胆宣泄女性的情感需求和性爱要求.苏青的写作是独立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她的小说创作立足于女性的躯体和欲望,表现了一定的女性意识,强烈地渗透着女性对人格独立、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女性意识是女性区别于男性,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李清照和简·奥斯汀都是出色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都闪烁着女性思想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光芒。两位同时都有着杰出的创作才华,对社会敏锐的观察,和对女性自身深刻的认知,各自都秉持着那种女性坚强而细腻的自我。两位女性作家在各国的文坛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都对妇女处在社会当中的角色表达了一种反叛和革新的态度。比较这两位杰出女作家,会让我们看到女性意识在两国以杰出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母亲》以一个弱女子成长为自主、独立、主体的女性过程,揭示了女性在生存的关键时刻,扼住命运的咽喉,挖掘生命的潜力,从而超越生命;启示女性只有以主体的姿态,自我把握,敢于承当,才能实现人生命运的转换。“母亲”具有的“男女平等”的性别信念及其具体作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觉醒了的中国现代女性卓越的性别自觉,更为新时期女性走向自我的全面解放提供了行为借鉴和全新的精神力量。“母亲”对“女儿”成长的巨大影响启示女性尤其是母亲应以自己自强独立开放的人格素质影响下一代,同时丁玲母女之间的这种“朋友”与“知己”关系更是新时期“母女”姜系的右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美华 《文教资料》2007,(14):95-97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致橡树》是一篇爱情宣言,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这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邓雪强 《文教资料》2008,(22):14-1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本文结合其具体作品从自我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男性革命者导引下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独立意识三方面来展现丁玲前期作品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独立意识的觉醒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5.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自由独立的过程中遭遇到三重人格,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摆脱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只能走向自我毁灭。她的自我毁灭一方面消解了她为追求自我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16.
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到沃勒笔下的弗兰西斯卡两位女性追求爱情的不同结局中 ,可看到千百年来女性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17.
巴金的《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创作主体意识形态中存在着明显现代女性自觉意识。作者将女性生存、价值以及出路等源于“五四”时期妇女的命题纳入了小说创作之中。通过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出文本中的“人”的意识的觉醒、经济独立意识、个性解放意识、女性自我价值认同以及女性自我行为规范的“自我”裁决等表现形态,对女性问题提出了思考。同时,文本对曾树生体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反思,进一步还提出了女性的个性解放不能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行为,而应立足于整个社会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媒体一直在争论女性是否该回归家庭,读者参与也很热烈,争论主要围绕着女性的独立与自我发展来进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今天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从孩子的心理发育角度看看母亲是否应该回归家庭。  相似文献   

19.
妓女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群人,是被社会所放逐的一群人,是处在道德之外的一群人。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不同阶层的妓女形象,不仅深入剖析了她们的形象特征;同时让我们看到,女性在男权文化下处于从属、服从、被控制、被建构的地位。女性人格并不独立,在父权和夫权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莫泊桑不仅刻画出了一群自我丢失的妓女形象,而且还有一群敢于追求自我的女性,正是这为数不多的女性,她们试图通过主体间性,建构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陈染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作品以同性之爱等方式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情感理想,以此实现对男权中心话语的挑战,女性意识有鲜明的反映;今天,耽美小说又以"男男之爱"的方式再一次将当代女性的选择付诸实践,强烈地表现了当代女性对爱情的解读,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其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更加突出,由此,可以看出现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呈递进式状态呈现,这说明在当下社会,女性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对女性精神家园的探寻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