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士逵 《知识窗》2008,(6):31-31
和布兰森(见本刊2008年第5期《布兰森做生意学数学》一文)对数字的迟钝不同,6磅重而且早产的沃伦·巴菲特对数字情有独钟。他可以一下午坐在门口,记录来往汽车的车牌号,或者摊开当地的报纸,计算每一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有时,小伙伴报出城市名,巴菲特就能报出人口数。他还会手持一把桨和一个球,站在卧室里一连几个小时地算啊算,他也玩莫诺波利游戏,数一数他想象中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外甥女替亲舅考察未果亲来考察幸未失创富良机 王金成,山西省翼城县人,是本刊多年忠实的读者。今年52岁的他,20年前就开始从事印花厂生意,近几年随着效益的不断下滑,他一直想再寻找一个稳定的、能长久经营的项目。一开始他就看中了一品鲜项目,虽说期期都从杂志上关注一品鲜的宣传.但因为之前的生意一直没有放手,所以拖了很长时间也未做决定。  相似文献   

3.
刘恕 《学会》2013,(11):71-71
《学会》杂志创刊20周年了,我愿借此机会向为《学会》杂志创办和发展付出艰辛劳动的朋友们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学会》杂志是从事学会工作和学会研究的同志的一个园地。从创刊开始就以交流学会的工作经验,研究探讨学会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己任,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始终坚持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办刊方向。经过20年的艰辛耕耘,这份刊物已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入选刊物,  相似文献   

4.
陆文夫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他对于创办刊物的热情贯穿于他的创作生涯。从1957年策划文学刊物《探求者》,到晚年担任地方文化刊物《苏州杂志》的主编,他的编辑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有一以贯之的东西存在。本文通过对其编辑实践的梳理及剖析,探讨及阐述了他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世纪初期张相文创办《地学杂志》的基本状况。对张相文在《地学杂志》创办中的办刊理念和办刊特点以及该刊在我国科技期刊史上的地位进行了重点探讨,通过对其刊物内容与特点的分析和办刊风格的评价,认为张相文所创办的《地学杂志》是我国近代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地理学期刊,同时也是一份以地理学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我国近代科技期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是湖北黄石教育学院的一位物理教师,我先生是湖北黄石七中的一位物理教师。自从《发明与革新》杂志创办以来,我们一直是该杂志的热心读者。1999年,因我在外进修学习,错过了订阅时间,去年7月回校后,我赶忙汇款给杂志社邮购了一套1999年的合订本,可见该杂志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每一期《发明与革新》,我和先生都要仔细阅读,深感受益匪浅。我先生最喜欢的栏目有《发明参谋》、《创造探幽》、《知识产权》、《我与发明》等,在这些栏目内容的引导、启发以及他本人的努力下,近几年来,他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而我本人最喜欢的栏目是《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7.
龙江抚远县的闫东强是“食里留香”近两千家联盟商中的一个普通代表。2008年,他“不幸”下岗了,已成家的他为了生计,焊了一辆“倒骑驴”,在市场上卖菜、卖鱼、运送服装。一年后,他用攒下来的7000元钱,和妻子金春秀开始做服装生意,不久义改行做水果生意.但折腾了大半年,也没有挣到钱。  相似文献   

8.
《学会》2003,(9):53-55
美国人爱读杂志。据统计 ,1 8岁以上人中有94 %的人阅读杂志 ,平均每人每月要阅读 1 1 .6种杂志。美国期刊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美国早期杂志 (EarlyAmericanMagazines ,1 74 1— 1 82 0 )美国早期的杂志受英国杂志影响较大。英国杂志的出现早于美国 37年。 1 70 4年笛福 (DabuekDe foe)创办了英国第一份杂志———评论 (TheRe view)。这是一种只有小页版的周刊。刊登的新闻不多 ,主要内容是国内时事和政治。 1 70 9年斯蒂尔(RichardSteele)又创办了《闲谈者》(TheTattler)。不久艾迪生 (JosephAddison)与他合办《闲谈…  相似文献   

9.
正(美)凯文·凯利简介:凯文·凯利(Kevin Kelly)生于1952年,被人们亲昵地称为KK。世界著名杂志《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被业界誉为"预言书"的《失控》作者,2010年其中文版在中国登陆,在中国互联网界和媒体界引起轰动。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学会欣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对其却十分欣赏。  相似文献   

11.
正《大学科普》杂志是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等单位指导,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重庆市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会主办的国内唯一一家面对大学生群体的科普类杂志。该杂志为季刊,自2007年6月创办以来已出版35期,每期一个科学选题,主题涵盖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设有"科学人物""特约专稿""学术起跑线""学生科技社团""高校科协"等栏目。2011年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大学科普》杂志十年以来的办刊之路,谨记中国科  相似文献   

12.
王恭  秦威 《学会》2013,(11):5-10
《学会》杂志创办于1983年3月,迄今已30年了。其办刊宗旨是对科技社团的理论与工作实务进行研究,是中国科协系统的一本工作指导性刊物。《学会》杂志办刊的30年,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30年。从这种意义上说,《学会》杂志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当此《学会》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有朋友问我:你们企业为什么要协助创办《科学中国人》杂志?这是一份高科普读物,和企业业务有什么关系? 不错。《科学中国人》杂志是一份高科普读物。我认为,初看上去,它好象与我们公司的业务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其实细细分析起来,却不然。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4.
刘恕 《学会》2003,(7):6
《学会》杂志创刊 2 0周年了 ,我愿借此机会向为《学会》及杂志创办和发展付出艰辛劳动的朋友们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学会》杂志是从事学会工作和学会研究的同志们的一个园地。从创刊开始就以交流学会的工作经验 ,研究探讨学会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己任 ,脚踏实地地开拓进取 ,始终坚持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办刊方向。经过 2 0年的艰辛耕耘 ,这份刊物已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入选刊物 ,国家中文核心刊物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行列 ,在读者心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使所有关心、爱护《学会》…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考证,认为近代中国生物学期刊的停滞期是1937~1945年,由抗日战争前的近60种锐减到5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只有Sinensia坚持出版,其余4种也被迫停刊。后又创办过8种期刊,但出版期都很短暂,有的仅出版了1期.这一时期的生物学期刊是极其艰难地出版着。复苏期是1946~1949年,首先是复刊了《中国生理学杂志》、《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等6种曾经很有影响力的基础研究期刊,其次又创办了10多种以发表应用性文章的期刊,其中以昆虫学研究为主。这一时期虽然得到一定的恢复,但还是未达到抗战前的水平,不过也为新中国生物学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中国生理学杂志》、《中国动物学杂志》、《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分别是《生理学报》、《动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的前身,《植物分类学学报》的前身更是有《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丛刊》、《国立中央研究院植物汇报》、《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论文丛刊》4种期刊。  相似文献   

16.
“年鉴学派”——一个重要的历史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鉴学派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历史学派之一。美国历史学家斯托扬诺维奇曾说:“年鉴学派对史学研究和历史方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20世纪的任何一个国家里,没有任何一个学者团体能够望其项背。”年鉴学派,因《年鉴》杂志而得名。该杂志于1929年在法国创办,原名《经济与社会史学年鉴》杂志,后来几经更名,于1947年定名为《经济、社会和文明年鉴》,以  相似文献   

17.
《陕西情报工作》创办几年来,内容新颖丰富,形式生动活泼,为启迪思想、交流经验、促进改革、活跃经济,做了大量工作。值此改名为《情报杂志》之际,谨向同志们和广大科技情报工作者表示问候。情报信息是“先行官”,它可以预测经济工作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可以为经济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一条好的情报,一则好  相似文献   

18.
他在商场上呼风唤雨,横跨经营多种事业,他开的公司包罗万象,他从事的行业样样成功,他沉默寡言但却又永远在制造新闻,这就是理查德·布兰森——被称为“维珍之父”的英国维珍集团老板,一个时刻让全球为之瞩目的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杂志1991年第12期刊登了一篇介绍我国核心化学家汪德熙教授的文章。钱学森看后,1992年1月2日,专门致函《现代化》杂志,说:文章写得很好,但对汪德熙的艺术修养未提一字,这不好,要宣传一个人的科学技术成就和他在文艺领域的修养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归航     
上部:迷案 1 21世纪初,《默》周刊成为世界最畅销的杂志之一。因此,可以说《默》是以世界大舞台为着眼点的杂志。一个《默》周刊的记者证,就是一张最好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