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为公益事业传播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渠道,能够深刻展现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受到新闻素材缺乏震撼力、传播人才缺乏等问题的限制,公益传播尚未形成明显的影响力。如何提升大众的公益意识,推动公益事业传播的升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公益从业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社会公益事业的传播现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提高大众知晓度,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所有传播活动,都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都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网络传播虽然在技术特性和传播方式上与其他传播形式有很大不同,但其传播的性质、功能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却是一致的,同样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同样担负着社会责任并受到社会的控制和制约。  相似文献   

3.
杨立川 《今传媒》2005,(6):15-17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整个社会传播现象中,它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它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诸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的新闻事业而言,合理地利用传播习俗,无疑是新闻传播活动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杨刚  阎文平 《青年记者》2007,(14):26-27
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危机传播是一种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危机传播研究发端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2年在泰勒案例中,危机传播研究领域从政治领域拓展到商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化、文化分化不断加剧。传播分化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就我国传播学研究领域而言,传播分化是一个新问题,对其内涵,以及由传播分化所引起的传播冲突、传播失衡等问题,尚需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本文对传播分化的基本内涵、传播分化的形态及现实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志安  杨洋 《新闻界》2023,(9):36-45
社会运动是社会群体利益诉求的集体表达方式,也是影响政治权力与社会结构演化发展的关键变量。本文尝试在立足经验案例的基础上引入社交媒体可供性视角,对行动者利用不同传播技术发起社会运动的经验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从身份认同、传播资源与动员结构等不同维度,尝试回答“行动者如何利用传播技术影响和改变社会运动”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传播技术的变迁使得社会运动的身份认同构建由面对面沟通转变为线上多元聚合,传播资源动员由资源调用转变为技术赋能,动员结构生成由人际关系网络转变为线上组织的无形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出社交媒体可供性视角下,传播技术对社会运动的影响:根据具体事件的关注而产生的新的集体行动形式“连接性行动”更多出现,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内容丰富了社会运动的传播资源,社交媒体的内容可复制性为社会运动提供了新的学习路径,同时的、多点的跨境社会运动涌现。  相似文献   

7.
王伟 《新闻战线》2023,(21):61-63
视听传播作为社会文化的再现,是城市形象和品牌塑造的重要载体。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话语建构,视听传播成为发出声音、纠正偏见的有力抓手。南京广电积极构建城市对外传播新基建、新产品、新机制,提出开拓优质对外传播渠道、借势重大活动平台、强化影视精品内容创作等三大传播策略,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现代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文化传播的水平,文化传播的发展又会大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信训 《新闻界》2001,(5):30-31
研究21世纪的新闻传播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回答:在21世纪,应当培养怎样的新闻传播人才,应当怎样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应当弄清,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众所周知,当人类社会叩响21世纪大门的时候,正值由工业化社会演进到信息化社会。风靡世界的信息革命实质是信息传播的高新科技革命。令人目不暇接的传播高新科技的应用,使总是最先沐浴高新科技成就洗礼的新闻传播业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整个人类社会惯常的传播规律及传播秩序也发生强烈地震般的巨大震荡。在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竞争空前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媒体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日益增强,其所应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对网络传播来说,讲究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网络媒体传播者的事,每一个参与传播过程的人——网民都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保证自己传播内容的健康、有益,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手机由于具有传播上的双向性、互动性以及外形上的便携性,在社会危机事件发生时作为人际传播的载体而异常活跃;同时又由于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有效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性,成为解决危机、发布公共信息的一项有效途径:如此结合了小众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手机,在传播中对危机的漫延与化解,使其呈现出一种传播形态与效果上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12.
李行 《传媒》2023,(13):56-58
Twitter社交媒体平台集信息传播、知识共享、人类交互于一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方式带来显著影响。如今,Twitter坐拥13亿注册用户,其传播规律与社会网络结构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基于Twitter产生、发展与功能等层面,对其宏观和微观领域的信息传播规律进行量化分析与阐述,解析其社会网络的特点,从而为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拓展全球社交网络传播渠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龙剑梅 《今传媒》2010,(8):194-196
课堂教育教学过程包括了传播活动的各种因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等,也体现了传播的各种功能,不管是从人际传播来考察,从组织传播、社会传播来把握,还是从传播本身的过程及其各种因素来解剖,均不例外。而考量课堂传播关系得以建立的本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社会传播现象中,传播习俗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非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甚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  相似文献   

15.
按通常的理解,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信息交换和沟通均称之为传播,它是人们相互联系、结成社会关系的基本方式。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交换活动,毋庸置疑是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社会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从新闻的五要素来看,新闻传播应是最客观、最真实、最严肃,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一种信息交换活动。但事实上,现在我们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上所看到的新闻却并不那么严肃,或说是相当的不规范,有一种媚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冯静 《新闻前哨》2001,(10):26-27
影视传播的发展使电视传播的过程成为某种社会生活的一个流程。社会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信息从信息源到接受信息的受众,从单一的具体事件到形成几乎一致的公认,并对社会活动产生影响,直至解决问题。电视传播的过程虽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虽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作为一种信息舆论形式,在这一流程中的任何人为行径或情感色彩都会直接影响某个社会活动的性质,甚至影响某个社会生活。所以,电视传播过程在知情、动情、决策方面,都需要在严谨求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对其进行调控和引导。 一、电视传括要实事求是 电视传播在社会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皇权至上的政治格局决定了当时“定于一尊”的传播体制,也就是说,皇帝本人,他“不仅是社会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又是社会信息最权威的裁断者”。这种传播格局对传播效果和传播双方来说都有与一般的传播活动所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对未成年的皇帝,也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同时也赋予了其特殊的传播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回归人际性:大众传播的另一个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众传括的人际性与社会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大众传播尤其是电子传播尚处于萌芽状态时,欧美的社会心理学先驱们认为:社会的形成有赖于甚至根本就等同于个体间的互动。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奠基人的查尔斯·库利,在其《社会组织》一文中对"传播"所下的定义就立足于人际交往:"所谓传播是人际关系借以成立的基础,又是它得以发展的机理。"在与库利同时代的社会学家看来,人际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现实图景,人与人的互动即人际传播构成了社会存在、杜会机体运作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传播是一种建立在人际性之上的社会性活动。但…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对于不同形态的传播,在管理上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大众传播,要求传播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接受相应的法律和道德约束。对于组织传播也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而对于人际传播就不太一样,私人之间的交谈、交往和通信。  相似文献   

20.
董小玉 《新闻界》2005,(3):54-55
新闻传播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文化事项,在这个信息社会,我们更加关注信息,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研究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发展新闻传播教育,加强新闻传播研究,培养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素养 采写实践 新媒体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是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研究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