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刘宏 《新闻记者》2002,(6):10-13
A.读者来信版的变迁经历过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人会对当时的读者来信版印象深刻 ,那时的读者来信版以《人民日报》为代表 ,在社会上非常有影响。当时刚刚经历过可怕的文化大革命 ,大多数中国人说话都非常谨慎 ,所以 ,看到《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敢登那么大胆的批评意见 ,都很吃惊。记得当时我看《人民日报》是先看读者来信版 ,这几乎是当时能够局部反映群众意见的晴雨表 ,读者来信版的刊头几个字是篆刻的黑体字 ,十分醒目 ,虽然没有今天媒介的各种包装 ,但是仍然吸引人。大学毕业后 ,我到人民日报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 ,仍然有先…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2月21日读者来信版刊登了四川省委副书记顾金池同志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大意是,你报《省委副书记的日常生活——记顾金池同志》一稿,事实有些出入。记者原稿写了我家中彩电、洗衣机是几次出国回来时买的,电冰箱是国产单开门的。但你报刊出的稿子却变成我家唯一的电器是电冰箱,是国产单开门的,删掉了彩电、洗衣机是进口的一句。由于没有全面反映真实情况,会使一部分读者产生疑问。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编者为顾金池同志信加注:这是编辑工作疏漏造成的,特向顾金池同志和读者致歉。既然是疏忽遗漏,非有意识,因而不应  相似文献   

3.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有1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过多次大改版和定位调整,目前形成了一套明确的写作要求和编辑规范.令人惊奇的是,<金融时报>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编辑、记者,不管是"新手"还是"老黄牛",对外演讲阐述<金融时报>的工作流程及标准,都好像在引用一个模本,采用同样的思维方式,甚至一些细节的具体提法也非常接近.从这点看,<金融时报>已在内部建立并不折不扣地遵循自己的价值标杆,新闻报道进入了非常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江苏佳  赵云泽 《新闻界》2013,(15):79-80
<正>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其改版社论《致读者》为当时任党中央副秘书长的胡乔木所写,成为中共党报史上的重要文献。当时它明确了《人民日报》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当时全国的新闻工作改革确定了思路和内容。1956年,新中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新闻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二是对苏联的经验与做法照抄照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致读者>,宣布从2010年1月起扩版至24版! 2010年1月4日,24版的<人民日报>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是<人民日报>历史上的第五次扩版,而这一次扩版距离上一次扩版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我们共同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岁月倏忽,<图书与情报>已出百期. 一本刊物的经历和一个人的经历极为相似,有甜酸苦辣,有退进逆顺,有时还要受到人们的月旦毁誉,这些都是极正常的事.我既是<图书与情报>的读者,也曾经是作者,现仅据个人体验与感受讲讲对<图书与情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家门口有个小报摊,忽一日挂起个小牌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代销点.奇怪的是除每天有两份<北京日报>外,其他三种报纸从没来过.报摊的主人说:人家让挂的,可人家又不送报.  相似文献   

8.
吴万里 《今传媒》2007,(3):27-27
1月5日翻开<人民日报><国际周刊>版,被一则新闻的标题紧紧吸引住了,题为<不看电视报纸,只为避硝烟>,先是感到怪怪的,怎么看不看电视报纸与避战争硝烟有何关系呢?细看内容,才知道原来是近年来中东战火连绵、硝烟不断,以致电视、报纸上充斥过多的血腥味,读者耳濡目染的都是血腥的画面与内容,因此埃及不少民众包括知识分子都不愿看报、看电视,最多通过广播来了解某些新闻.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文体,是党和政府倾听群众呼声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几年来,各报的读者来信版都有所加强,对读者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据调查,《新疆日报》的读者来信版也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专版之一。汇聚读者心声的天地读者来信版没有固定的专栏作家,但它却拥有浩浩荡荡的写作队伍。作者中间有工农兵群众,也有专家、学者、教授;有几岁的小学生,也有身经  相似文献   

10.
抽样说明:本次研究抽取1992至1999年人民日报每年每季度第一个星期的全部读者来信版,因元旦、国庆各有几天休假,只出四个版,读者来信版不出,故逢元旦,国庆抽样时间推迟三天。1992年至1997年读者来信每周两个版,1998年每周出一期《社会周刊》,其中第二个版为读者来信,1999年每周一个读者来信版,《社会周刊》被撤消。总共抽取了48个样本(版面)。 批评报道界定:本文所指的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介对政府、政党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以及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七日下午,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同志会见了英籍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主客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韩素音用流利的汉语讲话,间或说几句英语。主人:欢迎你到人民日报来看看。你到中国来过二十多次,是老朋友了。韩:我到中国二十一次了。我看人民日报已有二十三年了,是你们的老读者了。在马来亚住的时候,就看人民日报。有时候看不到,就坐飞机到香港去看。我住在瑞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订阅了七年,有资格做你们的读者。你们报纸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注意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已经走过了60年,可圈可点之人之事之成就之经验,实在是太多了。我想说的是一件近事,想总结的是这件近事中包含的新闻规律。今年3月28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发表了一篇题为《柳州市领导集体购买高档住宅》的记者调查,亦即批评报道。它不仅篇幅较  相似文献   

13.
我为文的生涯中,曾经与"文字狱"擦肩而过.这倒不是我写了什么反动文字,而是我讲了真话,敲到了个别高官的痛处,被度量狭小之人利用. 1985年4月,我写了篇题为<白辛苦>的杂谈,批评了"有位省级负责同志"下乡视察时,"让下边牵着鼻子走","并未了解到实情",被人们称为"白辛苦"."因为早在他下去前,有关人员就打了招呼,下面的同志做了精细的安排:看什么地方,住在哪里,汇报啥内容,谁汇报,甚至走哪条道,都定好了."此文发表在198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这是我的文章头一回上<人民日报>,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4.
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是在国外,最先从<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转载,一天天连续拜读的,后来又翻阅了原书,受到很大的教育.这些就不用多说了.  相似文献   

15.
问:什么原因让你开始创业的? 傅盛:我当时是因为一个我没有意料到的原因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我想我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创业,但是我觉得我可以揣摩一下什么是创业. 问:什么事让你有了创业的勇气? 傅盛: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我们4个人一起在一张乒乓球台旁边开始自己的内部创业,从那时候开始我做的这款产品用户量从几千、几万到上亿,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天晚上都反思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我每天都在想如何能让用户知道我的产品,我每天都在看用户的反馈.这样的经历让我相信只要做起来就会有机会,创业可以从非常小的点开始做.  相似文献   

16.
任玲 《编辑学刊》2001,(6):17-19
<上海译报>是海外文摘报.它把国外报刊上刊登的精彩文章编译后介绍给我国读者,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从1984年7月正式创刊后,它曾创下过每期45万份的发行量,以至当时流行有"北有<参考消息>,南有<上海译报>"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因为几本书的缘故,我和师永刚曾经有过一些沟通.当时,师永刚做<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一两年. 后来再见时,他问:"你打算采访我什么?是关于<凤凰周刊>还是关于书?"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凰周刊>,也通过<凤凰周刊>认识了他.但我还是愿意聚焦到他所编著、合著的书--力图探讨一本图书的畅销可以有多少种形式,在偶然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19.
谈谈标题     
1980年,我到哈尔滨做调查研究,书店的同志告诉我:书名和书皮关系着书的命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读者进行过长期观察,发现读者选购图书的规律是:一看题,二看皮,三看作者,四看内容。题是首先进入读者眼帘的,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读者先看题是必然的。所以,无论是编书还是办刊,都要十分重视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对读者会直接发挥鼓舞作用,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范长江写过一篇通讯,题为《中国的西北角》。这个标题在当时人们  相似文献   

20.
从7月2日起到7月12日,除周末外,<人民日报>几乎都用整版篇幅不间断地连载<七个"怎么看">全书.同时,尽量在一版安排"导读"或标题新闻,并且忠实于原著的编排体例,在文中穿插"相关链接""知识点""深度阅读""观点声音""网友提问"等辅助性阅读材料,既服务读者,又活跃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