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校招生》2003,(2):47-4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隶属于该校日语系。日语系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各种日语高级人才和日语导游翻译人才的任务,并具有日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其教学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日语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共有教职工40多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2名、讲师12名,同时聘有5名日本专家授  相似文献   

2.
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高校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文章从在粤企业对日语人才的实际要求出发。探求日语人才立足社会的根本。通过从网上搜索此类企业关于日语人才的招聘资料,分析其条件要求,发现企业最需要的日语人才是一种“交际型”日语人才。因此,文章倡议高校在培养日语人才时。摆脱目前以培养纯粹翻译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结合如今多数日语专业“零起点”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培养“交际型”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以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北外日语系2014—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学院角度提出进一步提高日语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一所IT应用型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结合学校定位,于2009年将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为商务日语方向,同时构建并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商务日语课程,项目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实践学期的实训系列教材《商务日语场景实训》《商务日语流程实训》《商务日语综合实训》的教材总体目标、教材内容结构、教学实施方法与组织形式及考核方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大量日资企业在华撤资,导致日语专业人才的就业率不稳定,甚至很多高校的日语专业毕业生面临失业的危机。为了提高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通过对沿海地区民族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得出培养综合型日语人才的对策和措施,即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以适应市场需求,大学毕业生也要自身提高综合能力。只有把目标以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转变为以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使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引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核心主干课的《商务基础日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和提高学生日语国际能力测试过级率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7.
岁末将至,大四上学期还慢吞吞地拖着最后的尾巴,明年的应届毕业生们就提前打响了求职潜伏战的第一炮。每年这个时候,"大学生就业"这个经久不衰的热词儿就会再度登上话题榜。泛泛而谈,在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这一整体趋势的驱动下,"就业  相似文献   

8.
王艳兰 《考试周刊》2011,(28):151-151
长江三角洲是一个日资投资密集区,据最新统计有近三万多家日资企业进驻该地区。如此多的企业汇聚这个区域,意味着存在大量的日语人才需求的市场。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满足日资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因为看好日语培训教育的前景,许多职业学校自21世纪初就陆续开始设立了日语专业的课程,进行日语人才的培养。但从企业实际反馈信息来看。职业学校向企业输出的大部分日语专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及企业的要求,甚至有许多毕业生最终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  相似文献   

9.
考察八所综合性大学日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了不同类型日语本科人才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从课程角度探讨高校如何创新日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在比较分析集美大学现行日语本科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集美大学日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复合型",建议调整课程体系中的学分分配比例,同时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模式,期待进一步提高集美大学日语本科人才的培养水平,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顾杨妹 《教育与职业》2012,(21):102-103
近年来,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开始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面向企业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还存在着就业岗位的实用性需求增大,师资力量配备尚未完善等问题。本文旨在探索面向企业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中日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使企业对日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日语教学的产学融合、校企合作还主要局限于顶岗实习、企业定制培养等模式,需要进一步拓展其形式。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构、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多个方面阐述基于产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双向参与、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谋发展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新桃 《惠州学院学报》2015,35(1):113-116,120
通过对惠州学院日语专业08、09级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和企业的走访调查,分析珠三角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现状,探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复合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为构建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为社会输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大院校开设日语专业以及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华日企运营受到一定的影响,形势呈现趋紧势头,就业又添难度,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将根据25家常熟东南开发区日企、65名日语专业学生、115名本院日语毕业生以及部分高校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阐述日语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日语毕业生能力具备要求与企业需求差距、在校日语专业学生应当重视的焦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是现阶段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已经凸显。高校同质化发展严重,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更为突出。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需求的人才稀缺的问题越发明显。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对日语专业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日语教学模式,培养应用技术型的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北京尚般英才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出台了一份大学生职前状态调查报告,结果表明,有91%的大学毕业生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从而引发了大学生在职前有较为普遍的"经验忧虑"。一名大四学生说,"现在企业在招聘启事上,总会有‘工作x年以上’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优先’等要求,看到别人的简历上密密麻麻的工作经历,再看看自己简历上那一片空白,顿时觉得矮人三分。"应当说,大学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问题早二十年前就显现了,只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更加尖锐了。因此,引发了本文要分析的"经验忧虑"。如此多的毕业生产生"经验忧虑",除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对毕业生的"经验忧虑"需要全社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6.
浅析高校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日语会话学习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揭开中国的本科教育日语专业学生日语会话能力欠缺的原因,必须要先了解这些学生的会话学习现状.本文将以浙南的W大学日语系一年级学生为例,通过笔者和学生的一对一的半构造化谈话调查,对高校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日语会话课堂及课外日语会话、与日本人的交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高校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会话学习现状.  相似文献   

17.
课程设置是教育思想及理念的直接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及所培养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甚至专业的发展前景。本文以湖北民族学院日语系为例,对日语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进行总结与反思。对比历版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同,分析现行版本在课程设置上的合理性以及不足,更进一步分析其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同时总结相关经验;预测"国家标准"背景下新的课程结构体系,讨论"新国标"模式下的本科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上升,外企在华的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外资投资速度放慢。尤其是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由乐观逆转成严峻。分析其中原因,其中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经济形势下的客观原因。主观上是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或对就业地域有要求,如福建的日语人才多愿意在厦门岛内或福州市区就业。客观上是日本企业缩小了对纯日语人才的需求,而增加了对其他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对目前日语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反思,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培养有更强竞争力和适应力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为海西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对宇田光提出的BRD教学模式的学习和了解,根据吉首大学日语系的实际情况,针对BRD教学模式下《高级日语》课程的学习方式和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不断增设日语专业,加上社会培训机构日语学习者的增多,日语人才出现饱和倾向,高校日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一定压缩。本论文通过"问卷星"网络软件以Z大学日语专业刚毕业的10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就业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发现,面临激烈竞争的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却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希望高校就此应该作针对性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